以专业力量助力中华经典文化传承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主任播音员、“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项目辅导教师朱月认为:“经典诵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项目的学员都是教师,他们对于学生认知经典、了解国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做好培训项目,是我们对传承、弘扬中华经典文化做出的最好回答。”
  关键词 经典诵读 文化自信 脱贫攻坚 推广普通话
  诵读经典,引领学生体悟积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国家主任播音员、省级媒体新闻播音员、经典诵读培训辅导教师朱月与本刊对话时表示,“经典诵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对学生认知经典、了解国学,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也是教师参加“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意义的重要体现。
  传承经典,语言“美容”成为时尚
  在线学习:您认为经典诵读在青少年语言文字教育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朱月:通过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培训使得教师接受了专业训练,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很多学校及教师把经典诵读列入日常教学和晨读活动中,让先贤的思想浸润青少年的心灵,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审美能力、外形气质在诵读中悄然提升蜕变,文明儒雅之风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逐渐养成。
  在线学习:您曾多次担任诵读类活动评委,如何看待各类诵读活动及经典诵读培训?
  朱月:现代生活已经把人际交流的重要性推到了相当高度,动听的发声、悦耳的语音、理想的口才成为各行各业口才爱好者的迫切需要和自觉追求,语言“美容”成为时尚。提高口语表达质量的途径有很多,朗诵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与书画相比,诵读是口语和体态语的艺术化提升,代表着有声语言的一定水准。
  学员参培后提升了诵读水平,改善了语音条件,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日常话语品质,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因此,我认为,经典诵读是顺应时代发展、推动语言文化进步的一项伟大工程,而经典诵读培训是推进方案有效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线学习:从语言文字工作层面来看,中华经典诵读对助力推普脱贫有怎样的贡献?
  朱月: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普通话普及率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诵读作为一种传播方式,需要用普通話来进行有声语言表达。通过诵读带动大家积极学习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对实施脱贫攻坚有积极作用。具体到经典诵读培训项目,由于参培学员中很多都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他们通过培训纠正了自身不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普通话表达更加规范。当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后的教学中,也将对当地学生学习普通话起到积极的作用。
  层层递进,多角度辅导参训学员
  在线学习:您是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的?
  朱月:第一,帮助学员规范普通话。学员来自于祖国的天南地北,语言带有天南地北的声音、独特的表达色彩和表达方式,这是各地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在大家的有声语言表达中留下的痕迹。但于诵读而言,要求以普通话进行表达。因此,在经典诵读培训平台上,首先要帮助学员用普通话传递情感、表达文学作品,在学习诵读中进一步规范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在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发音、声韵调的配合、调值、轻重格式、轻声儿化、变调等方面做专门培训,达到扭转其方言语调的目的。
  第二,指导学员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把文字的视觉形象变为听觉形象。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大家了解声音如何才能响亮,吐字如何才能标准、清晰、流畅,如何杜绝磕磕绊绊现象,如何使呼吸与朗诵朗读协调配合,情感如何与有声语言结合,如何掌握表达节奏,如何做到抑扬顿挫等。
  第三,帮助学员塑造声音形象。比如以什么样的技巧表达作品,怎样给声音造型,让声音更加贴合作品,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等。
  第四,指导学员学习有声语言的更多表达形式,拓展学员对声音的运用,熟练把握各种题材的作品以及有声作品的演播。
  在线学习:您认为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诵读水平?
  朱月:首先,要用真情和热情去讴歌时代和表达作品,用最真挚朴实的情感投入诵读。其次,表达要注重理趣,从文约意丰的诵读作品中挖掘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用有声语言形象生动地传达给受众,使之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达成共识。最后,表达要生动感人。诵读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情趣和理趣是其核心内容,关键在与听众的双向交流中,让受众与诵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清代文学家梁廷枏在《曲话·卷二》中说: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含蓄常给人文约意丰余味无穷的美感,如果在艺术表达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自然就产生了神韵,体现了气质。所以爱好朗诵的人在作品呈现的时候要寓情于景,体现出诗篇的意境美。
其他文献
深化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教育界必须转型,跳出教育看教育,变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和产业需求。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教育培训模式 区域经济  产教融合改革已迈入“深水期”。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方案》提出的三大建设内容之一。这是国家推进产教融合战略的最新举措
2019—2020年, “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项目培训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近2万名,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同时开创了新时代教与学再度整合的教学新模式,为移动学习的教学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教与学模式 经典诵读 网络培训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用传统教具进行演示,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程改
“讲”和“诵”,是中华经典诵读的核心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典诵读培训项目学业顾问、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宫潇认为:没有“讲”,则诵之无感,读之无情;没有“诵”,“诵读”这一培训主题就失去了意义。  关键词 经典诵读 网络培训 运营  学业顾问是移动学习中学员事务的掌舵人,在学员学习管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宫潇,在“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项目中就是这样一
职业教育法施行二十多年,迎来首次大修,具有重大意义。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法律修订符合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趋势,符合教育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召开会议,为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献计献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 学分银行  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并面向社会征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