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起
被同事戏称为我的得意门生的汪子涵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课经常随便接话,还老抬杠。我知道,这是孩子在青春前期周期性的躁动,也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对自己为师尊严、威信的挑战,因此,更多时候选择了以调侃的口吻委婉地批评——一来不忍心,二来担心这孩子又情绪激动,反而耗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今天实在忍无可忍,在几次目光警示无效的情况下便点了他的名,也就意味着他该交两百字的说明来。
偏偏这孩子还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重复:“为什么?”
明明就是因为随便说话被罚的,还故意继续挑战班级规定!完全是挑衅,不出点什么风头誓不罢休的架势!哼,六年级的学习是紧张了些,你可以忙中偷闲找些乐子来轻松缓解,但这算哪门子事?我这气立刻不打一处来,便按一般学生都畏惧的法子来——根本不解释为什么,只面无表情地发声,加重处罚力度:“400字。”
“凭什么?”汪子涵的声音开始急了。
我冷眼瞧着他:“600字。”
“不写,我不写。”汪子涵气急败坏,隐隐有了哭腔。
威胁?我会吃你这一套?还有那么多孩子看着呢。我冷笑着,用一如既往的腔调说:“800字。”
“反正我不写。”汪子涵恨恨地看着我。
我只看了他一眼,“你可以一个字都不写。”然后,我不再理睬他,改别的学生的作业,仿佛完全忘记了这事。
其实,孩子们都明白,这种冷冷的腔调比愤怒更有杀伤力。汪子涵是个聪明的孩子,自然,他也清楚。于是,他选择了看课外书,似乎也忘记了这事。
我们心照不宣,都知道今天他的放学、我的下班,注定不会按时的了。
云涌
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在下课铃声响后,大家准备做眼保健操而我还未来得及进教室的时候,汪子涵竟然大喇喇地站到讲台前问班上的学生:“你们觉得吴老师烦不烦?认为她烦的举手?”“你们觉得我烦不烦?认为我烦的举手。”
当老师二十余年,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得一震。这种待遇,不敢说是否后有来者,但应该前无古人了吧。表面上风轻云淡,实际却条件反射地关心了一下结果,学生回答说:“认为你烦的只有少数人,认为汪子涵烦的是大多数人。”
“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该怎么做?我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
于是,我展开了调查,让学生不写自己的名字,只列出我和汪子涵两个人,然后分别写出喜欢和讨厌之处以及满意度,要求只有一个:必须是真实的想法。
很快,50个学生的想法呈现在我面前,将其归纳如下:
关于吴老师——
喜欢:好学,每次去办公室,都看见吴老师在看书;认真负责,严格,我们不懂的地方细心教我们;经验丰富,有内涵,上语文课有趣:了解我们班的“第四类情感”;性格开朗,幽默:爱护学生,对我们像对亲生孩子一样,理解别人,同学生病了会去看望:对学生一视同仁,奖惩分明;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对人大方;说普通话标准;做事锲而不舍。
讨厌:有时候发脾气,声音大,很凶;动不动拿些说明来吓我们;有时作业太多:有时只听同学的一面之词就做判断。
关于汪子涵——
喜欢:有思想,有志气,积极发言;博览群书,知识丰富,爱动脑筋;文笔、口才好,学习态度认真,上课回答问题很精彩;喜欢搞笑,和他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笑不完的事,在一起很快乐:管理能力强,当体育委员负责;爱帮忙,助人为乐;大度,不记仇,有意见当面提;敢和老师顶嘴。
讨厌:整队太严肃,带队走很快;容易发火,生气了打东西;喜欢讽刺挖苦人,动不动请你吃拳头;经常用权力帮自己的好朋友;作业常常忘带,丢三落四,带了也没做;有时自己没管好还管别人;经常发狂,说自己是精神病院的院长,还自称天才、才子;说话带“标点”;有时候动作很幼稚,咬笔头,有时把墨水都咬出来了,爱啃手指头,用带有很多口水的手指来写字,让人恶心;经常自恋,说“你可以迷恋我,但不可以喜欢我”;身上很臭,却说是汗水,有男人味;爱和老师顶嘴。
至于汪子涵,本着完全尊重学生“版权”的思想,我把他的评价一字不差地全文录入:
关于吴老师——
喜欢:1,把我能做的事完全放权;2,在适当时给我表扬;3,爱憎分明,事做好有表扬,做差了会批评。
讨厌:1,作业多;2,要求时间内完成;3,无缘无故翻作业倍数。满意度:60。(特别注明:及格)
至于鄙人——
喜欢:1,有管理能力:2,能说会道;3,阅读能力强,数学作业完成快、正确率高。
讨厌:1,废话多;2,笑起来收不住:3,写字动作慢。满意度:95。
对我的满意度:49人满意度在60以上,1个学生的满意度是49。
对汪子涵的满意度:23人满意度在60以上,27个学生满意度在60及以下。
潮平
从未尝试过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称量,更没有想到孩子们的评价竟然如此肆无忌惮j尽管我在做调查之前反反复复强调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尽管我也做好了被孩子们指出缺点的思想准备,但是,此时此刻,手握这叠不厚的纸,我的心却沉甸甸的。
难道自己一向口口声声尊重学生民主管理,然而骨子里却为了省事一贯高压垄断?抑或根本不该纵容学生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或者这是自己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还未完全理清思绪,汪子涵已经来到了办公室。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暗暗做了决定。
“来,你自己看看调查结果吧。”我让汪子涵坐下慢慢地看。
过了一会儿,我问这孩子:“有何感想?”
汪子涵讪讪地笑着,没说话,眼里,有隐隐的泪光闪动。
“其实,在我的心目中,我对你的满意度至少是80,现在依然没变。尽管,你只给我了60分。”我顿了顿,看孩子正期待地望着我,又接着说,“为什么你为大家做事,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汪子涵的情绪明显低落了很多。于是,我和这孩子就同学们所写的内容进行了一番长谈……
送走这个孩子后已是华灯初上。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个教练训练运动员的感悟——“要严,要爱,要宽容,要忍耐,更要等待”,我不由心生感慨:我是否应该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等待,倾听孩子成长中拔节的声音?
被同事戏称为我的得意门生的汪子涵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课经常随便接话,还老抬杠。我知道,这是孩子在青春前期周期性的躁动,也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对自己为师尊严、威信的挑战,因此,更多时候选择了以调侃的口吻委婉地批评——一来不忍心,二来担心这孩子又情绪激动,反而耗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今天实在忍无可忍,在几次目光警示无效的情况下便点了他的名,也就意味着他该交两百字的说明来。
偏偏这孩子还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重复:“为什么?”
明明就是因为随便说话被罚的,还故意继续挑战班级规定!完全是挑衅,不出点什么风头誓不罢休的架势!哼,六年级的学习是紧张了些,你可以忙中偷闲找些乐子来轻松缓解,但这算哪门子事?我这气立刻不打一处来,便按一般学生都畏惧的法子来——根本不解释为什么,只面无表情地发声,加重处罚力度:“400字。”
“凭什么?”汪子涵的声音开始急了。
我冷眼瞧着他:“600字。”
“不写,我不写。”汪子涵气急败坏,隐隐有了哭腔。
威胁?我会吃你这一套?还有那么多孩子看着呢。我冷笑着,用一如既往的腔调说:“800字。”
“反正我不写。”汪子涵恨恨地看着我。
我只看了他一眼,“你可以一个字都不写。”然后,我不再理睬他,改别的学生的作业,仿佛完全忘记了这事。
其实,孩子们都明白,这种冷冷的腔调比愤怒更有杀伤力。汪子涵是个聪明的孩子,自然,他也清楚。于是,他选择了看课外书,似乎也忘记了这事。
我们心照不宣,都知道今天他的放学、我的下班,注定不会按时的了。
云涌
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在下课铃声响后,大家准备做眼保健操而我还未来得及进教室的时候,汪子涵竟然大喇喇地站到讲台前问班上的学生:“你们觉得吴老师烦不烦?认为她烦的举手?”“你们觉得我烦不烦?认为我烦的举手。”
当老师二十余年,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得一震。这种待遇,不敢说是否后有来者,但应该前无古人了吧。表面上风轻云淡,实际却条件反射地关心了一下结果,学生回答说:“认为你烦的只有少数人,认为汪子涵烦的是大多数人。”
“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该怎么做?我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
于是,我展开了调查,让学生不写自己的名字,只列出我和汪子涵两个人,然后分别写出喜欢和讨厌之处以及满意度,要求只有一个:必须是真实的想法。
很快,50个学生的想法呈现在我面前,将其归纳如下:
关于吴老师——
喜欢:好学,每次去办公室,都看见吴老师在看书;认真负责,严格,我们不懂的地方细心教我们;经验丰富,有内涵,上语文课有趣:了解我们班的“第四类情感”;性格开朗,幽默:爱护学生,对我们像对亲生孩子一样,理解别人,同学生病了会去看望:对学生一视同仁,奖惩分明;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对人大方;说普通话标准;做事锲而不舍。
讨厌:有时候发脾气,声音大,很凶;动不动拿些说明来吓我们;有时作业太多:有时只听同学的一面之词就做判断。
关于汪子涵——
喜欢:有思想,有志气,积极发言;博览群书,知识丰富,爱动脑筋;文笔、口才好,学习态度认真,上课回答问题很精彩;喜欢搞笑,和他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笑不完的事,在一起很快乐:管理能力强,当体育委员负责;爱帮忙,助人为乐;大度,不记仇,有意见当面提;敢和老师顶嘴。
讨厌:整队太严肃,带队走很快;容易发火,生气了打东西;喜欢讽刺挖苦人,动不动请你吃拳头;经常用权力帮自己的好朋友;作业常常忘带,丢三落四,带了也没做;有时自己没管好还管别人;经常发狂,说自己是精神病院的院长,还自称天才、才子;说话带“标点”;有时候动作很幼稚,咬笔头,有时把墨水都咬出来了,爱啃手指头,用带有很多口水的手指来写字,让人恶心;经常自恋,说“你可以迷恋我,但不可以喜欢我”;身上很臭,却说是汗水,有男人味;爱和老师顶嘴。
至于汪子涵,本着完全尊重学生“版权”的思想,我把他的评价一字不差地全文录入:
关于吴老师——
喜欢:1,把我能做的事完全放权;2,在适当时给我表扬;3,爱憎分明,事做好有表扬,做差了会批评。
讨厌:1,作业多;2,要求时间内完成;3,无缘无故翻作业倍数。满意度:60。(特别注明:及格)
至于鄙人——
喜欢:1,有管理能力:2,能说会道;3,阅读能力强,数学作业完成快、正确率高。
讨厌:1,废话多;2,笑起来收不住:3,写字动作慢。满意度:95。
对我的满意度:49人满意度在60以上,1个学生的满意度是49。
对汪子涵的满意度:23人满意度在60以上,27个学生满意度在60及以下。
潮平
从未尝试过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称量,更没有想到孩子们的评价竟然如此肆无忌惮j尽管我在做调查之前反反复复强调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尽管我也做好了被孩子们指出缺点的思想准备,但是,此时此刻,手握这叠不厚的纸,我的心却沉甸甸的。
难道自己一向口口声声尊重学生民主管理,然而骨子里却为了省事一贯高压垄断?抑或根本不该纵容学生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或者这是自己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还未完全理清思绪,汪子涵已经来到了办公室。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暗暗做了决定。
“来,你自己看看调查结果吧。”我让汪子涵坐下慢慢地看。
过了一会儿,我问这孩子:“有何感想?”
汪子涵讪讪地笑着,没说话,眼里,有隐隐的泪光闪动。
“其实,在我的心目中,我对你的满意度至少是80,现在依然没变。尽管,你只给我了60分。”我顿了顿,看孩子正期待地望着我,又接着说,“为什么你为大家做事,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汪子涵的情绪明显低落了很多。于是,我和这孩子就同学们所写的内容进行了一番长谈……
送走这个孩子后已是华灯初上。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个教练训练运动员的感悟——“要严,要爱,要宽容,要忍耐,更要等待”,我不由心生感慨:我是否应该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等待,倾听孩子成长中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