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宫颈癌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基因(HCCR-1)在结直肠癌、腺瘤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CCR-1在8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癌以及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HCCR-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62.50%、1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0%、66.7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混合性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及大肠癌组HCCR-1表达量分别为0.609 2±0.326 1、4.034 6±1.188 4、12.353 4±2.828 0、22.563 7±78.952 0、43.202 9±7.675 4。

结论

HCCR-1在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大肠癌1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28例大肠癌和24例正常大肠黏膜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大肠癌与正常大肠黏膜比较Cycli
目的在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上采用体外冲击波(ESW)干预,观察ESW对关节液炎性介质表达以及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体重编号后用抽签法分为空白组(n=12)和关节炎组(n=36),关节炎组行常规术前准备,根据改良Hulth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再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2)、实验1组(n=12)、实验2组(n=12)。空白组及模型组不予ESW干预。实验1组于术后1 d进行
期刊
目的探讨无症状胸腺瘤患者的CT特征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1例无症状胸腺瘤患者的CT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评估低危型胸腺瘤(A、AB型)与高危型胸腺瘤(B1、B2、B3、C型)CT特征间的差异。结果低危型胸腺瘤与高危型胸腺瘤在性别(P=0.884)、年龄(P=0.579)、肿瘤最长径(P=0.851)、肿瘤平均直径(P=0.904)以及肿瘤形状(P=0.437)上差异无统计学
目的探讨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个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导致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儿童患者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28例患者中,12个男性胫骨,19个女性胫骨,平均年龄12.3岁。采用微创开放胫腓骨截骨环形外固定器缓慢矫正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术后1、2、3、6、12、36个月随访,对术前和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短缩、膝内翻角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远端外侧角
目的通过原位气管移植建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模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OB的治疗效果。方法Brown Norway→Lewis(BN→Lew)大鼠气管原位移植建模,术后分别给予15 mg/(kg·d)环孢菌素A(CsA)灌胃至预杀期,BMSCs单细胞混悬液1 ml(1×106/ml),生理盐水(NS)1 ml尾静脉注射治疗。移植后第7、30和60天获取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素-伊
目的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及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细胞SMMC-7721,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双荧光染色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热、冷和机械痛敏是否有类似利多卡因的作用效果。方法雄性大鼠25只做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CC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I组大鼠,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同时进行大鼠的鞘内置管。第14天时大鼠分为5组:胺碘酮腹腔给药(10、20、50和100 mg/kg)每个剂量5只大鼠,鞘内给予胺碘酮(5 mg/kg),5只大鼠。各组大鼠分别测试给药前1 h的热、冷和机械痛阈值作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