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具象”思维,实现意义学习目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由心生”,对客观现实进行取舍改造,保留一定形态,却又明显有人为的因素,以此触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形象世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进入抽象,从而在具象思维中逐渐获得某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最终形成超越现实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站在小学生的视角组织教学具象,构建具象思维场景,开展具象思维活动,努力促进高质量的同化,最终实现新意义的合理建构。
  【关键词】教学具象;具象思维;意义学习
  教学具象,是指教学过程中呈现在师生大脑中的形象。它是对学生已积累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而形成的规范的形象。“具象”思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学具象开展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活动。从心理学层面理解,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从教学具象开始,通过具象的逐步展现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启发思维。
  教师通过创设与自然对象较为相似的关联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可以多维度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经历”,开展领悟个体学习经验、体验同化过程、实现意义整合的经验提炼活动,实现促进学习、改善学习、提升学习的目的。
  一、构建具象思维场景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认为,意义学习重在帮助学生领悟自身的经验,充分尊重人类有限的认知容量,积极进行认知加工——主动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在意义学习过程中,具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既要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也要循序渐进。选取教学具象,承载教学内容,构建合适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抉择、取舍、凝练,最终发现知识的本质,整个学习妙在“从具体到抽象” 的过程。
  (一)科学选择教学具象
  教学具象的选择必须科学,必须选择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的、高度体现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形象。教学具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背景上相似;第二,与已学知识关联度较高;第三,承载的内容深度契合学生认知结构。通过具象的逐步呈现,启发学生开展连续的观察思考,发现新旧知识联系点,衔接旧知,逐渐理解建构新知,促进学生“经历”意义学习的过程。
  例如,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建立概念的过程,是感知和认识概念,抽象、概括其本质属性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深切的感知,深刻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是教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选择了生活中有轴对称特征的几个基本形象,出示经过加工规范后的形象,展开教学。
  师:我们把数学书第107页的3个图形沿轮廓剪下来,可以得到蝴蝶、天坛和飞机这3个规范图形,把这3个图形分别对折,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
  指名3个学生分别演示,对折3个图形: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个图形的两边都重叠在一起。
  點拨:两边的形状一样吗?大小呢?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我们就说这样的图形是对称的。
  引导再提升:像这样沿折痕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这几个教学具象的例子,经历理解、获取、发现“轴对称”本质属性的活动过程,获得充分、深切的感知。
  (二)教学具象适时变通
  具象思维以物为媒,以物象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对反映在意识中的物象进行有目的操作思考活动。合理的具象变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变式线索的反思,提取已经编码和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和表象,进行比较、诊断,排除定势对概念本质的干扰,清晰地发现其内在的结构,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由粗疏走向“精致”。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片段,在学生经历了把4个桃、2个桃、1个桃平均分成2份的连续教学场景后,教师适时变化。
  师:如果现在有7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能用[12]表示吗?(同桌讨论……)
  生:7是单数,不好分,而且1猴分3个,另1猴分4个。
  生:可以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
  生:可先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再把剩下的1个桃平均分成2份。
  师:如果现在有100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现在有1篮桃呢?
  生:都可以用[12]来表示,多1个都平均分成2份。
  小结:无论桃有多少个,把这些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学生在变式中探究,对前面的浅显认识作理性思考,修正已有的学习表象,清晰获得有关[12]的认识。
  二、开展具象思维活动
  具象既是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基本形象,也是活跃在师生头脑中的形象,即心灵的具象,是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的遭遇之处。如何通过场景设置,引起意识冲突,形成新认识?需要学习者在对教学具象的探究过程中,发现能进行同化的点,通过不断同化,不断改变和重组,使一个个新发现成为后续学习的固着点,才能使新知识被逐渐理解并保持下来,新知识的意义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心理意义,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才会扩展。
  (一)以形为本创造形象
  人的思维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具象思维,第二是抽象思维。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具象思维,它可以用合适的教学具象来清理和重构我们抽象的思维系统,使我们在思考和沟通时更接近我们想学的内容,具有更快速、更直观的有效性。当学生在探索思考时,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描述时,教师及时把分散的生活对象提炼成几何具象,为学生搭一个阶梯,让学生借助具象观察、分析、探究、验证、深入思考,有利于发现知识的本质,促进同化,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观检验,形成新的技能、方法及模型,最终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例如,学生刚学习“分数加法”时, 对于分数加法的算理理解不透彻,教师及时补充一题,计算5个[18]加2个[18]。
  提问:如果没有巧克力这个实物,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合起来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   生:我们就画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涂上红色,2份涂上绿色,就可看出一共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也可以画一个圆……
  师演示提炼成的几何具象。
  让学生借助图形看到5个[18]加2个[18]是7个[18],就是[78]。通过这两个分数由分到合的动态演示过程,直观验证了分数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为一个数的过程,它是整数加法意义的扩展,分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产生了横向和纵向的跨连接,从而发现分数相加计算的通則,实现了融会贯通。
  (二)以思助化活用具象
  思维可以具象化为行为、文字、声音、形象,经过信息传递运动被还原成学生头脑里的意象。如果课堂里有关概念的心理表征中的联系十分脆弱,这时的同化就很浅显,教师要着眼于“最近发展区”,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应拓展知与象的容量,根据边际效益的观点,只要我们不断地强化具象思维,通过占有很多具体的象来清理和重构教学语言,学生就能逐渐地知道“说什么”,以思助化,形成思维的“张力”。
  例如,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整个教学过程随着对应数与珠的知识容量的逐渐扩展,前后知识间的联系顺畅,学生的具象思维越来越活跃。
  师:一十一十地数,应在哪一位上拨珠?390添1个十是多少?
  生:400。
  师:怎么拨珠的?为什么向百位进1?
  生:十位满10,向百位进1。
  生继续一十一十地拨珠数,师演示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面这些数多了1个百,是哪里来的?
  生(齐):十位满10,向百位进了1。
  师:990添1个十是多少?
  生:1000。
  师:是吗?动手拨拨看。
  生说师演示:990添上10是1000的连续拨珠过程。(板书:990 1000)
  然后师生一个一个地拨珠数,从399数到400。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多的1个百哪里来的?
  生: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
  师(拨珠):999添上1是多少?
  生边演示师边板书:九百九十九添上一是一千。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读、写千以内的数,从具象到抽象不断地经历数数的详细过程,体现出数和珠的一一对应性,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学会了数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亲身经历数的发现、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
  三、实现意义学习目标
  教学具象是对自然对象适当变形和合理规范,或将不同自然对象进行适度的重合提炼,从而达到教学的和谐状态。具象思维是科学的物象思维,学生从这些可辨识的具象出发,就能找到理解抽象知识的线索,进一步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信息的加工、整合,思维不断扩大和增强,从发散至凝聚,产生新的观点,更新信息,新的意义就生了根。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面积)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长方形,用地砖铺出地面面积。
  要求:(1)同桌合作;(2)先用两种地砖分别试一试,再选择一种合适的铺一铺;(3)看一看你铺出的面积在哪里。
  生:我铺了,没有铺完。
  生:你没有铺满整个长方形。
  生:我铺满了,是这样铺的。
  生:你铺的是面积吗?你缺少了一点点,就不是面积。
  师(及时肯定):面积必须把整个地面铺满。
  然后学生准备长方形的地砖,再次铺地面。
  师:现在有没有铺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通过模拟铺地砖的场景,培养学生有序地动手铺、有序地思考的习惯,信息不断更新,清晰的面积概念逐渐生根,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赫斯特指出:知识的不同形式是人类理解世界与人类自己的认知框架;理解的过程就是意义被赋予的过程。“景由心生”,对客观现实进行取舍改造,保留一定形态,却又明显有人为的因素,以此触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形象世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进入抽象,从而在具象思维中逐渐获得某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最终形成超越现实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站在小学生的视角组织教学具象,构建具象思维场景,开展具象思维,努力促进高质量的同化,帮助尚未掌握方法的学生掌握方法,帮助初步掌握方法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最终实现新意义的合理建构。
  (江苏扬州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花园校区 2252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交流是以数学语言为载体,通过听、说、读、写表达数学思想的一种认知活动。数学交流能力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把“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并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四基”和“四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语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是一门语言,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
从2017年开始,我策划和组织了两期《教学月刊》导读。在导读2017年第3期月刊时,我的着眼点是邀请嘉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嘉宾来导读,一年之后,我回头看第一次的导读,感觉有点偏了,这样的导读方式不利于自己的阅读和成长。因此,在做2018年第3期月刊导读时,我就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尝试从整体的视角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导读。  一、对本期月刊的整体观照  本期月刊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专家特稿:郑毓信教
以人教版三上“周长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追问“环节目标是否指向本质、教学内容是否指向多维、教学方法是否指向经历”,聚焦数学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朝鲜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为他们指明了斗争的道路。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运动首先是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俄国的远东地区朝鲜侨民社会里产生
中国是首批宣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当时出台4万亿元(合5850亿美元)刺激方案的目标非常明确: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要达到8%。这一目标已达到。虽然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经济贸易领域的成就更是令人关注。尤其是随着2014年11月双方有关FTA的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实现年底签署协议
目的研究中药柴胡对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损伤,辅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和一定浓度乙醇饮料,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柴胡预防给药,观察其对大鼠血清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