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理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授权理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存在问题,为该理论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总结13例Strauss A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授权理论进行伤口自我护理的经验。

结果

13例患者伤口全部愈合,总体愈合时间为70~273(145.23 ± 68.87)d,中位愈合时间为111 d,经随访10~37个月无复发。

结论

授权理论在Strauss A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伤口自我护理中应用切实可行,值得推广;但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督,保证患者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记录患者手术史、全身麻醉方式、患者受教育年限、患者家庭因素(是否独居)、体质量指数、年龄、麻醉时间、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红细胞压积、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复苏期躁动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术后7 d(早期)和术后3个月(远期)记录POCD发生情况。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以临床案例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对护士综合能力、心理及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2014年实施的"常规临床案例管理模式"为对照组,收集了97例临床案例;2015年实施的"以临床案例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收集了110例临床案例,比较2种管理方法对提高护士管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及处理案例技巧帮助的大小;当发现、发生临床特殊案例后对护士情绪,包括心理、从事护理工作意愿、工作积极性、独立处理相关案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照护力量主要以家庭照顾者为主。本文对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和减轻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议。
目的了解陪护家属对肝癌住院患者心理疏导的现状及其与肝癌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5例肝癌住院患者的陪护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行为调查,同时,对该45例肝癌住院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并分析家属陪护行为与肝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结果53.3%(24/45)的陪护家属与患者关系为配偶关系;陪护期间,每天与患者交谈时间≤2 h和>2 h的陪护家属分别占20.0%(9/45)及8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安神散中药外敷及穴位按摩治疗肿瘤患者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肿瘤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穴位按摩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安神散中药外敷。观察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改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得分分别为(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共选取194例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66例、穴位组61例和假穴位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化疗常规护理;穴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分别取气海、膈腧和足三里穴;假穴位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电刺激,避开上述穴位,且无其他穴位的区域。分别在初次化疗前1 d、第8天和第28天观察3组患者的P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2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非甾体类抗感染、扩张血管、免疫调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2组临床疗效、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有效
目的研究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期、化疗期、放疗期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状况及变化模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病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房和在陕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符合抽样标准的乳腺癌患者2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手术后1周、化疗结束时、放疗结束时3个时间点,对其进行癌因性疲乏状况的测评。结果在手术期的疲乏程度最轻为(2.59 ± 2
目的分析国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护理文献的内容、质量、期刊和地域分布、研究类型及术前护理现状,为制订更加客观、科学的术前护理指引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4篇,时间为2004-2016年,以2010-2014年居多;共发表在70种期刊上,其中护理类期刊仅有9种,共26
目的调查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位置不同,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201例,根据导管末端位置分为中心组与非中心组,统计2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的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等在2组间的差别。结果导管末端中心组165例,导管末端非中心组36例。中心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