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辅读资料的引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中,制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许多,单从学生层面来审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辅读资料教学质量语文兴趣
  辅读资料是在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兴趣,铺垫知识,指导学法,激活思维而恰当适时地在教学各个环节引入的相关资料。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对应于文本资源和学生自身学习资源而言的。
  辅读资料的引入形式是多样的,有多媒体呈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有网络资源、其它文本资源、口头讲述内容。呈现的时机是灵活的,教学开始、中间、结尾,都可以穿插。
  辅读资料的功能体现在“辅读”两个字上,引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的生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引入辅读资料促进学生阅读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1、为生成而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着学习内驱力的大小。这种内驱力能促使学生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的活跃度。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节课中,三位老师就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辅读资料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第一节课,上课伊始,教师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大事记:
  “身份:基督教牧师
  1955年领导黑人抵制公共汽车公司种族歧视的罢乘运动;1957年领导伯明翰游行示威;1963年在林肯纪念碑下向25万听众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被极端种族主义者刺杀。”
  在呈现以上资料的同时,教师还提出问题: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什么样的人?启发学生感知马丁·路德·金为民权运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未成曲调先有情”,运用这样的辅读资料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马丁·路德·金和他演讲的浓厚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强烈的阅读期待。
  政治地位: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政治主张:非暴力主义(反对以暴制暴,提倡同情和谅解那些恨我们的人)
  民权运动中的重大行动:
  2、为生成而铺垫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必须建立在与相关知识的冲突、融合的基础之上。在学习新知时,知识储备如果零散、片面,甚或缺失,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弥补知识的不足,对于新知识的生成与建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如第三节课,在赏析语言环节,教师呈现了2010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强调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辅读资料的引入使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在赏析的重点上。
  3、为生成而指导学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就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有过论述,认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若使学生“善学”,教师则需善教。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哪些学法呢?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从五个层面提出了需指导训练的方法: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文章阅读的基本技能,立足发展的学习方式,执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时的基本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最优秀的学习品质。
  第二节课中,在“探究语言魅力”环节,老师出示了辅读资料:“提示:从思想层面、情感层面、表达技巧层面,朗读、品味、讨论。”对学生给予了学习方法、方向的指导。
  4、为生成而激活思维。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时常会出现肤浅化甚至“短路”的现象,表现为百思而不解,茫然而无所措,这需要教师恰当予以引领,或补充事例,或矫正方向,或点拨方法,使思维接续上来,阅读深入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点拨引领。
  5、为生成而升华情感。新课标还强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第一节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金的演讲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你认为金的梦想实现了吗?接着教师出示了“走在梦想的路上”的辅读资料:
  “最新资料:今天,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2008年美国黑人贫困率高达24、7%,高于白人的8、6%;2009年12月,20岁以上黑人失业率为16、6%,而同年龄段白人失业率只有9、3%。”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寄语:自由和平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让我们为自由和平等而努力!
  学生自得的体悟,教師恰当的“点睛”,为学生精神的发展播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6、为生成而拓展“比读”。迁移训练是达成知识和能力生成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拓展阅读资料,选取与课文的内容、主旨、结构、技法等方面有关联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能很好地实现课内课外的沟通,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
其他文献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
创客思维是指符合现代教育而提出的、能够促进学生辩证思考能力形成的指导思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引用创客思维视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还能
摘要: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应用依靠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创新教学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反映。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应用依靠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
摘要:经典名著是优秀的文学积淀,是优质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携带者。一部著作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必有其特殊价值。名著中的审美意义、价值判断均可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让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产生学生共鸣的作用。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
摘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旨在引趣,生疑,导题,引发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旨在引趣,生疑,导题,引发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下几种课堂导入技巧: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20~280g,随机分为3组(n=32):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以及辛伐他汀预先给药组(Si组)。Si组和I/R组于制备模型前3d分别胃内灌注给予辛伐他汀(生理盐水稀释成2 mg / ml)20 mg·kg-1·
背景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吞噬细胞缺陷的免疫缺陷病。CHS的致病基因是LYST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q42.1-q42.2。由于LYST与溶酶体
一、目的与意义: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一位。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5%。虽然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从三个阶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閱读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