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中,制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许多,单从学生层面来审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辅读资料教学质量语文兴趣
辅读资料是在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兴趣,铺垫知识,指导学法,激活思维而恰当适时地在教学各个环节引入的相关资料。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对应于文本资源和学生自身学习资源而言的。
辅读资料的引入形式是多样的,有多媒体呈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有网络资源、其它文本资源、口头讲述内容。呈现的时机是灵活的,教学开始、中间、结尾,都可以穿插。
辅读资料的功能体现在“辅读”两个字上,引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的生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引入辅读资料促进学生阅读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1、为生成而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着学习内驱力的大小。这种内驱力能促使学生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的活跃度。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节课中,三位老师就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辅读资料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第一节课,上课伊始,教师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大事记:
“身份:基督教牧师
1955年领导黑人抵制公共汽车公司种族歧视的罢乘运动;1957年领导伯明翰游行示威;1963年在林肯纪念碑下向25万听众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被极端种族主义者刺杀。”
在呈现以上资料的同时,教师还提出问题: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什么样的人?启发学生感知马丁·路德·金为民权运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未成曲调先有情”,运用这样的辅读资料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马丁·路德·金和他演讲的浓厚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强烈的阅读期待。
政治地位: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政治主张:非暴力主义(反对以暴制暴,提倡同情和谅解那些恨我们的人)
民权运动中的重大行动:
2、为生成而铺垫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必须建立在与相关知识的冲突、融合的基础之上。在学习新知时,知识储备如果零散、片面,甚或缺失,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弥补知识的不足,对于新知识的生成与建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如第三节课,在赏析语言环节,教师呈现了2010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强调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辅读资料的引入使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在赏析的重点上。
3、为生成而指导学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就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有过论述,认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若使学生“善学”,教师则需善教。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哪些学法呢?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从五个层面提出了需指导训练的方法: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文章阅读的基本技能,立足发展的学习方式,执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时的基本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最优秀的学习品质。
第二节课中,在“探究语言魅力”环节,老师出示了辅读资料:“提示:从思想层面、情感层面、表达技巧层面,朗读、品味、讨论。”对学生给予了学习方法、方向的指导。
4、为生成而激活思维。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时常会出现肤浅化甚至“短路”的现象,表现为百思而不解,茫然而无所措,这需要教师恰当予以引领,或补充事例,或矫正方向,或点拨方法,使思维接续上来,阅读深入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点拨引领。
5、为生成而升华情感。新课标还强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第一节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金的演讲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你认为金的梦想实现了吗?接着教师出示了“走在梦想的路上”的辅读资料:
“最新资料:今天,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2008年美国黑人贫困率高达24、7%,高于白人的8、6%;2009年12月,20岁以上黑人失业率为16、6%,而同年龄段白人失业率只有9、3%。”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寄语:自由和平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让我们为自由和平等而努力!
学生自得的体悟,教師恰当的“点睛”,为学生精神的发展播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6、为生成而拓展“比读”。迁移训练是达成知识和能力生成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拓展阅读资料,选取与课文的内容、主旨、结构、技法等方面有关联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能很好地实现课内课外的沟通,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
关键词:辅读资料教学质量语文兴趣
辅读资料是在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兴趣,铺垫知识,指导学法,激活思维而恰当适时地在教学各个环节引入的相关资料。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对应于文本资源和学生自身学习资源而言的。
辅读资料的引入形式是多样的,有多媒体呈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有网络资源、其它文本资源、口头讲述内容。呈现的时机是灵活的,教学开始、中间、结尾,都可以穿插。
辅读资料的功能体现在“辅读”两个字上,引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的生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引入辅读资料促进学生阅读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1、为生成而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着学习内驱力的大小。这种内驱力能促使学生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的活跃度。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节课中,三位老师就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辅读资料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第一节课,上课伊始,教师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大事记:
“身份:基督教牧师
1955年领导黑人抵制公共汽车公司种族歧视的罢乘运动;1957年领导伯明翰游行示威;1963年在林肯纪念碑下向25万听众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被极端种族主义者刺杀。”
在呈现以上资料的同时,教师还提出问题: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什么样的人?启发学生感知马丁·路德·金为民权运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未成曲调先有情”,运用这样的辅读资料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马丁·路德·金和他演讲的浓厚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强烈的阅读期待。
政治地位: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政治主张:非暴力主义(反对以暴制暴,提倡同情和谅解那些恨我们的人)
民权运动中的重大行动:
2、为生成而铺垫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必须建立在与相关知识的冲突、融合的基础之上。在学习新知时,知识储备如果零散、片面,甚或缺失,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弥补知识的不足,对于新知识的生成与建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如第三节课,在赏析语言环节,教师呈现了2010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强调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辅读资料的引入使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在赏析的重点上。
3、为生成而指导学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就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有过论述,认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若使学生“善学”,教师则需善教。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哪些学法呢?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从五个层面提出了需指导训练的方法: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文章阅读的基本技能,立足发展的学习方式,执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时的基本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最优秀的学习品质。
第二节课中,在“探究语言魅力”环节,老师出示了辅读资料:“提示:从思想层面、情感层面、表达技巧层面,朗读、品味、讨论。”对学生给予了学习方法、方向的指导。
4、为生成而激活思维。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时常会出现肤浅化甚至“短路”的现象,表现为百思而不解,茫然而无所措,这需要教师恰当予以引领,或补充事例,或矫正方向,或点拨方法,使思维接续上来,阅读深入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点拨引领。
5、为生成而升华情感。新课标还强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第一节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金的演讲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你认为金的梦想实现了吗?接着教师出示了“走在梦想的路上”的辅读资料:
“最新资料:今天,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2008年美国黑人贫困率高达24、7%,高于白人的8、6%;2009年12月,20岁以上黑人失业率为16、6%,而同年龄段白人失业率只有9、3%。”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寄语:自由和平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让我们为自由和平等而努力!
学生自得的体悟,教師恰当的“点睛”,为学生精神的发展播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6、为生成而拓展“比读”。迁移训练是达成知识和能力生成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拓展阅读资料,选取与课文的内容、主旨、结构、技法等方面有关联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能很好地实现课内课外的沟通,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