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文化与职高班级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对于职高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本文根据当前职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来塑造“职业化”学生;借鉴企业物质文化,来创设职校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活动周;以“规范”养成为抓手,形成有特色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做一个“职业化”的学生,对当前职高班级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 职高 班级文化 融合 职业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职高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社会,在学校阶段就应作好校企衔接工作。
1.目前职高班级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的局限性
目前职高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误区,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企业文化缺少联系与沟通,不注重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职高班级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长都希望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诚信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好的动手操作技能和主动学习精神,能吃苦耐劳,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这也代表了企业的共同心声,也是企业文化中职业道德规范对职工的要求。
2.吸收企业优秀文化进行职高班级文化建设是双赢的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学校应当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使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在精神文化上,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班训、班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班级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在制度文化上,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在实习、实训环节中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也融入到学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之中。
因此, 企业文化与职高班级文化的融合并实现无缝对接,对于职高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视阈下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通过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塑造“职业化”学生,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
1.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我市最大的两企业都以“发展”为经营理念:如富通集团以“永续经营、永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富春江集团的企业理念是“永续创新发展,通力回报社会”。班主任应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加以引导,做他们职业生涯设计的引领者。如:高一为试探期,高二为初步定向期,高三为分化期。可利用心理辅导活动课《十年以后的我》,进行十年、五年、三年、当年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职业观念,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有专业特长、有敬业精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得到你应有的价值。职高学生应以发展的眼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锤炼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据我校对学生家庭情况的统计,学生中约有10%左右为“留守孩子”。他们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就业时,不少学生只盯着待遇高、条件好的岗位,不愿意下基层;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真实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纪律观念
现代企业生产组织严密,有严格的纪律,并且在操作时很规范。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强调以关爱为主,下次能改就是好的,造成很多毕业生在刚毕业时适应不了企业的纪律要求。因此,每位学生在学校都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素养,这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诚信守时、认真负责。
(4)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让学生多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多了解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使之从内心产生一种从事本专业、本职业的自豪感,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从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成为企业和社会有用之才。笔者利用了富春江集团的企业精神“刻苦励志、实干创新”对学生进行熏陶。学习他们企业作风:“敬业奉献、艰苦创业”。这些正体现了我们需要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利用暑假,配合学校社会实践的要求,笔者都与家长联系,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要求每位必须下企业务工或勤工俭学,体会工人的艰辛,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
2.借鉴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要求每位成员都应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发扬团队精神,为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共同奋斗,荣辱与共。优秀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往往以部门或车间为单位进行考核,以考核单个员工为辅。
为了培养与增强班级同学的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如笔者在担任09园林班班主任时,开学始业教育时就定下班级目标:“争创最优班级,努力自我发展”;制定班训——团结、务实、勤奋、活泼,并且张贴在黑板中央醒目处。军训口号(我班为十连):“硬骨十连,不怕困难;艰苦训练,奋勇向前”;校运会的口号为:“秋风吹,战鼓擂,我们园林怕过谁”等。通过考核制度来引导人人为班级奉献的舆论,提倡“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如参加值日工作的同学只要不扣分,每周考核加2分,主动帮助他人或默默奉献者加1—5分,体现多付出多得分的原则,班内呈现出抢着干集体事务的景象。提倡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如评上优秀班级、获得校竞赛红旗、星级寝室等集体荣誉,加分的额度将更大,充分体现了“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原则。倡导班级的事情你来定,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形成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又如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借鉴美国惠普公司的“邻桌原则”,教育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同伴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在锻炼学生适应能力时,可借鉴日本大荣公司的“人才盘点”,在不同的时间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舞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如我根据园林专业女生多,数学基础薄弱的现实,成立了数学补习班,利用课外学习小组,由英语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进行补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学习基础较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与成绩好的同学举行了拜师仪式,进行结对帮教。 3.渗透企业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成员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来提高经济效益。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它是班级文化动力之源泉。笔者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知识进行指导。在一次家长会前夕,我组织学生事先准备致家长一封信,稿纸上印好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结果大多数学生是在流泪中完成此信,在写的过程中体验父母的关爱、艰辛。在家长会时,家长打开子女留给自己的特殊礼物,也感动的流了泪,他们就是在这种亲情的沟通中消除了这种代沟,达到了相互理解,心灵的碰撞。如通过参观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它们公司每棵大树上都挂着鸟笼,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这点说明现代公司不仅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且重视与自然的和谐,更何况我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利用周记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可以写一些看到的、想到的、想对老师说的等。根据需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4.运用企业管理机制,培养优秀干部,实行“扁平化”管理
《改革领导人》一书,得出一个最新的结论:成败的决定因素并非高级管理层,而是一批中层的新型管理者,他们被称之为“真正的改革领导人”。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要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笔者所带班级的班训核心是“勤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目的是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与发展,并不是向其他班主任一样能者上、庸者让;而是能者先上、庸者培养着也一定要上。比如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轮换上岗”,每一位班干部最多只能连任一届且职务不得相同,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形成授权——培养——执行——检查——监督——整改——评估——末位淘汰的工作体系。在期中考试后根据各班干部的榜样示范、学习努力、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工作业绩等进行民主测评,把测评具体情况和同学建议以小纸条形式交给其本人,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这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为将来就业后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
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张贴着我班的行政级别图和管理流程以及奖惩措施,笔者把班干部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为环境部、学习部、安保部、纪检部、后勤部、健康部、宣传信息部,文明礼仪部、组织部等9个部的部长,班长统筹班内大小事物。刚开始笔者尽心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并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在全班同学面前笔者强调四点:一是分工不分家,在班委成员没有“官”的大小,只有工作性质的不一样,班长主要是做到协调员的工作,在重大的活动时(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班级主题班会等),每一位成员必须齐心协力配合主要负责同学做好工作;二是班委是一个整体,每一位同学均要负起责任,做好篮球比赛中助攻者的角色。三是班委能完成的事情,无需班主任出面的,一般有班长出面协调解决处理,班级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大胆地授权,相信学生,让班长、班委成员能挑起管理班级日常的大部分工作,实行班主任——班长——部委成员——同学阶梯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有效措施。但如班干部违纪采用一点五倍处罚。四是其他同学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服从管理意识。当过班干部的能体谅班干部的苦衷,未当过的以后也一定会当班干部,到时也需其他同学的配合,对班干部有意见的也必须先无条件服从,事后到班主任处交流。
仿效企业的例会制度。每天晚自修结束后5分钟为当日例会时间,进行当天情况的总结和考核,当日张贴于后墙。每周周日为周例会时间,对上周情况进行总结和本周的工作布置,例会后由值日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总结和布置。我们借鉴优秀企业管理理念,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鉴企业物质文化,创设职校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
1.采用企业化的物质文化管理措施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今天,我们仍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组织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控制和改变那些不良环境,要增加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有教育意义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在教室净化最原始阶段,笔者向全班学生渗透了优秀企业,现为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3Q7S”法,它的核心内容是:秩序就是效率,素质造就效益。“7S”法在班级经营中应做到经常性的实施与检查,笔者规定每天晚自修前5分钟为“7S”时间,除了值日生日常的清扫外,每位同学进行课桌整理对齐、仪容仪表整理、课桌上物品的整理、胸卡佩带情况检查、头发检查等,这一切由文明礼仪部负责实施。随着管理活动的开展,造就了一个更为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了“文明守序,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规范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进行企业化的环境布置
按照“3Q7S”法的要求,进行教室、寝室的环境布置,见图一:教室、寝室3Q7S布置。如对寝室每张床上都挂好主人的标签,每位同学的毛巾、牙杯、鞋等的放置位置都贴好了标签并有具体规定,每个寝室都自主讨论寝室规范、创建文化寝室的目标,进行文化寝室的设计、布置,做到整洁、规范、有品位。在教室中,我也参照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求进行对教室布置。教室内张贴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介绍和照片。为了教室课桌的整齐,每张桌子对应的墙上都张贴好第几排的字样课桌的左下角张贴着每次考试的目标、实际成绩、排名、自我激励的言语、一天的学习计划,并张贴好照片,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座位。在教师的后墙上挂着我班的行政图,上面有照片、工作职责、人生格言等;学习园地记录着有关科目的教学内容;工作绩效考核栏记录每天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情况,学习成绩及其他绩效。连放卫生工具处都标好卫生角,贴上“你的行为代表着文明”字样。通过“3Q7S”对班级环境的布置,创设了企业化的情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三)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与企业近距离对接的实践活动周
我们提出并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以发展职业能力为依据,打破以学科为中心,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每学期开展一周进行与企业近距离对接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周我们开展了基本业务培训----通识培训,它具体包括劳动实践标准培训和专项培训。劳动实践标准培训具体包括:A、解释标准要求的内涵和外延; B、展示标准的要求的具体形式; C、指导达到标准要求的具体方式。专项培训具体包括A、服务师生一周;B、确立一个榜样;C、设计一份规划;D、了解一个企业;E、学会一项技能(应聘)。
整个实践活动周开展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做人,中职德育的核心是怎样做合格的职业人;其次引导学生做事,训练学生做事包涵四个方面,A、职业化的工作角色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B、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做事就要做到位、做专业”;C、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D、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好”。
实践活动周每天的作息时间具体如下:早自修及上午第一二节,下午第一二节搞卫生
与企业近距离对接的实践活动周的操作程序为:(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二)制定方案,培训师生;(三) 组织实施,劳动实践;(四) 对照要求,总结提高;(五) 监督评价,表扬先进。
实践活动周的具体措施:(1)事先告知:事前清楚地公布并警告哪些行为是不容许的,让大家知道违反者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2)即时惩戒:一旦发现有违规犯纪的行为,立即调查清楚,很快做出裁决;(3)公正公平:相同的违纪行为,避免有轻重宽严不一的惩罚;(4)顾及颜面:惩戒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要顾及其颜面;(5)适可而止。点到为止,不让受惩罚者长期处于恐惧不安之中。
(四)以“规范”养成为抓手,建设班级特色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班级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的落脚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中,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 硬管理”,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规范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同时,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止,为毕业时实现“ 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作为企业的“ 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班级制度文化所起的作用是规范学生的行为,明确哪些事是可做的,哪些事是不可做的。职高学生的随意性较大,规范意识差,这严重制约了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职高中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学生规范性的培养。我们把“规范”作为班训的内容之一。职高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机构,这是管理班级不可或缺的。为了管理好职高班级,班主任必须制定出班级制度,建立好班级管理机构。为制定出能让学生愿意接受的并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应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根据学校的总要求并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考核细则。考核制度的制定以加分为主、积极性评价为主。
行为规范考核标准只是一种制度,其实施的实效性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来。参照企业管理方法,整个制度规范建设的体系为:计划或规范的制定——实施——检查或监督——评估——调整或完善。如班级卫生规范,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志愿进行招投标分工,每天早、中、晚、就寝前四次由专人检查(参照肯德鸡店的卫生管理),如寝室值日还须值日生签名后方可离开,同时还要抽查一次,并把结果公布于后墙。一段时间实施下来在同学中调查制度的优劣,并进行及时调整。又如为培养学生晚自修的学习规范,我把当天必须完成的作业抄在黑板上,每样作业标注出大概需要的时间,时间一到,作业立即由科代表收起,剩余时间自行安排。这样可避免学生不交作业、相互抄袭等,还培养了学生的时间意识、效益意识。
班级管理机构是落实班级制度和开展班级活动的需要。班级管理机构的设置我根据需要按管理层级由高到低设班长、部委、学习组长若干名,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班级各管理层按班级制度进行管理。除了实施“轮回制”“竞聘制”外,我们还实行其中民主测评,和末尾淘汰制。一方面不断对班干部的业务能力进行指导,还有一方面在考核上对他们进行1.5倍扣分。班级管理机构从机制上要确保“分工不分家”,相互协作,班内所有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保证了班级的顺利运行。
在实行制度时,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运用考核分数的“代币”效应,在奖惩过程中,都参照了每人的考核分数,对于扣分较多的同学必须要有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文化下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规章制度要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到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到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另一方面,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倡导人文情怀,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以民主、情感、制度为基础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德法兼治。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师生在互动的制度文化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3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意识,提高了职业素养
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员工,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把学习看成为职业,把服从老师、班干部管理理解为企业的下级服从上级,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理解为领导分派的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锻炼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2.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人在09园林的班主任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参加了各类活动竞赛,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级成绩斐然:
3.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规范意识,增强了时间观念
09园林班全班57人,虽然人数较多,但在学校班级考核中一直保持在前几名,班内同学从未发生过严重的违纪行为,不要说打架、赌博,连抽烟也才发生过一次。班内只有一名同学有处分,没有一名同学流生或逃学,也未发生过不尊敬老师、偷窃行为等。我经常灌输守时是最诚信的表现,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发扬勤学苦学的作风,早上出操前要求6:20前到教室到读,迟到每周统计仅仅是极个别人次,更不用说平时的迟到了。
4.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压力,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
因采用制度化的班级文化,实行“扁平化”管理,使班级管理工作系统化,不需要班主任再去面面俱到的管理,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交给了班级各部委,班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又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 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包发根.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高等农业教育,2005(2)
4. 孙青. 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0)
【关键词】企业文化 职高 班级文化 融合 职业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职高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社会,在学校阶段就应作好校企衔接工作。
1.目前职高班级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的局限性
目前职高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误区,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企业文化缺少联系与沟通,不注重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职高班级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长都希望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诚信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好的动手操作技能和主动学习精神,能吃苦耐劳,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这也代表了企业的共同心声,也是企业文化中职业道德规范对职工的要求。
2.吸收企业优秀文化进行职高班级文化建设是双赢的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学校应当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使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在精神文化上,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班训、班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班级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在制度文化上,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在实习、实训环节中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也融入到学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之中。
因此, 企业文化与职高班级文化的融合并实现无缝对接,对于职高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视阈下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通过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塑造“职业化”学生,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
1.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我市最大的两企业都以“发展”为经营理念:如富通集团以“永续经营、永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富春江集团的企业理念是“永续创新发展,通力回报社会”。班主任应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加以引导,做他们职业生涯设计的引领者。如:高一为试探期,高二为初步定向期,高三为分化期。可利用心理辅导活动课《十年以后的我》,进行十年、五年、三年、当年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职业观念,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有专业特长、有敬业精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得到你应有的价值。职高学生应以发展的眼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锤炼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据我校对学生家庭情况的统计,学生中约有10%左右为“留守孩子”。他们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就业时,不少学生只盯着待遇高、条件好的岗位,不愿意下基层;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真实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纪律观念
现代企业生产组织严密,有严格的纪律,并且在操作时很规范。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强调以关爱为主,下次能改就是好的,造成很多毕业生在刚毕业时适应不了企业的纪律要求。因此,每位学生在学校都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素养,这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诚信守时、认真负责。
(4)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让学生多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多了解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使之从内心产生一种从事本专业、本职业的自豪感,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从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成为企业和社会有用之才。笔者利用了富春江集团的企业精神“刻苦励志、实干创新”对学生进行熏陶。学习他们企业作风:“敬业奉献、艰苦创业”。这些正体现了我们需要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利用暑假,配合学校社会实践的要求,笔者都与家长联系,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要求每位必须下企业务工或勤工俭学,体会工人的艰辛,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
2.借鉴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要求每位成员都应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发扬团队精神,为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共同奋斗,荣辱与共。优秀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往往以部门或车间为单位进行考核,以考核单个员工为辅。
为了培养与增强班级同学的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如笔者在担任09园林班班主任时,开学始业教育时就定下班级目标:“争创最优班级,努力自我发展”;制定班训——团结、务实、勤奋、活泼,并且张贴在黑板中央醒目处。军训口号(我班为十连):“硬骨十连,不怕困难;艰苦训练,奋勇向前”;校运会的口号为:“秋风吹,战鼓擂,我们园林怕过谁”等。通过考核制度来引导人人为班级奉献的舆论,提倡“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如参加值日工作的同学只要不扣分,每周考核加2分,主动帮助他人或默默奉献者加1—5分,体现多付出多得分的原则,班内呈现出抢着干集体事务的景象。提倡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如评上优秀班级、获得校竞赛红旗、星级寝室等集体荣誉,加分的额度将更大,充分体现了“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原则。倡导班级的事情你来定,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形成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又如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借鉴美国惠普公司的“邻桌原则”,教育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同伴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在锻炼学生适应能力时,可借鉴日本大荣公司的“人才盘点”,在不同的时间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舞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如我根据园林专业女生多,数学基础薄弱的现实,成立了数学补习班,利用课外学习小组,由英语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进行补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学习基础较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与成绩好的同学举行了拜师仪式,进行结对帮教。 3.渗透企业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成员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来提高经济效益。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它是班级文化动力之源泉。笔者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知识进行指导。在一次家长会前夕,我组织学生事先准备致家长一封信,稿纸上印好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结果大多数学生是在流泪中完成此信,在写的过程中体验父母的关爱、艰辛。在家长会时,家长打开子女留给自己的特殊礼物,也感动的流了泪,他们就是在这种亲情的沟通中消除了这种代沟,达到了相互理解,心灵的碰撞。如通过参观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它们公司每棵大树上都挂着鸟笼,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这点说明现代公司不仅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且重视与自然的和谐,更何况我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利用周记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可以写一些看到的、想到的、想对老师说的等。根据需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4.运用企业管理机制,培养优秀干部,实行“扁平化”管理
《改革领导人》一书,得出一个最新的结论:成败的决定因素并非高级管理层,而是一批中层的新型管理者,他们被称之为“真正的改革领导人”。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要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笔者所带班级的班训核心是“勤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目的是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与发展,并不是向其他班主任一样能者上、庸者让;而是能者先上、庸者培养着也一定要上。比如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轮换上岗”,每一位班干部最多只能连任一届且职务不得相同,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形成授权——培养——执行——检查——监督——整改——评估——末位淘汰的工作体系。在期中考试后根据各班干部的榜样示范、学习努力、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工作业绩等进行民主测评,把测评具体情况和同学建议以小纸条形式交给其本人,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这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为将来就业后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
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张贴着我班的行政级别图和管理流程以及奖惩措施,笔者把班干部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为环境部、学习部、安保部、纪检部、后勤部、健康部、宣传信息部,文明礼仪部、组织部等9个部的部长,班长统筹班内大小事物。刚开始笔者尽心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并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在全班同学面前笔者强调四点:一是分工不分家,在班委成员没有“官”的大小,只有工作性质的不一样,班长主要是做到协调员的工作,在重大的活动时(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班级主题班会等),每一位成员必须齐心协力配合主要负责同学做好工作;二是班委是一个整体,每一位同学均要负起责任,做好篮球比赛中助攻者的角色。三是班委能完成的事情,无需班主任出面的,一般有班长出面协调解决处理,班级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大胆地授权,相信学生,让班长、班委成员能挑起管理班级日常的大部分工作,实行班主任——班长——部委成员——同学阶梯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有效措施。但如班干部违纪采用一点五倍处罚。四是其他同学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服从管理意识。当过班干部的能体谅班干部的苦衷,未当过的以后也一定会当班干部,到时也需其他同学的配合,对班干部有意见的也必须先无条件服从,事后到班主任处交流。
仿效企业的例会制度。每天晚自修结束后5分钟为当日例会时间,进行当天情况的总结和考核,当日张贴于后墙。每周周日为周例会时间,对上周情况进行总结和本周的工作布置,例会后由值日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总结和布置。我们借鉴优秀企业管理理念,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鉴企业物质文化,创设职校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
1.采用企业化的物质文化管理措施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今天,我们仍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组织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控制和改变那些不良环境,要增加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有教育意义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在教室净化最原始阶段,笔者向全班学生渗透了优秀企业,现为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3Q7S”法,它的核心内容是:秩序就是效率,素质造就效益。“7S”法在班级经营中应做到经常性的实施与检查,笔者规定每天晚自修前5分钟为“7S”时间,除了值日生日常的清扫外,每位同学进行课桌整理对齐、仪容仪表整理、课桌上物品的整理、胸卡佩带情况检查、头发检查等,这一切由文明礼仪部负责实施。随着管理活动的开展,造就了一个更为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了“文明守序,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规范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进行企业化的环境布置
按照“3Q7S”法的要求,进行教室、寝室的环境布置,见图一:教室、寝室3Q7S布置。如对寝室每张床上都挂好主人的标签,每位同学的毛巾、牙杯、鞋等的放置位置都贴好了标签并有具体规定,每个寝室都自主讨论寝室规范、创建文化寝室的目标,进行文化寝室的设计、布置,做到整洁、规范、有品位。在教室中,我也参照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求进行对教室布置。教室内张贴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介绍和照片。为了教室课桌的整齐,每张桌子对应的墙上都张贴好第几排的字样课桌的左下角张贴着每次考试的目标、实际成绩、排名、自我激励的言语、一天的学习计划,并张贴好照片,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座位。在教师的后墙上挂着我班的行政图,上面有照片、工作职责、人生格言等;学习园地记录着有关科目的教学内容;工作绩效考核栏记录每天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情况,学习成绩及其他绩效。连放卫生工具处都标好卫生角,贴上“你的行为代表着文明”字样。通过“3Q7S”对班级环境的布置,创设了企业化的情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三)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与企业近距离对接的实践活动周
我们提出并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以发展职业能力为依据,打破以学科为中心,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每学期开展一周进行与企业近距离对接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周我们开展了基本业务培训----通识培训,它具体包括劳动实践标准培训和专项培训。劳动实践标准培训具体包括:A、解释标准要求的内涵和外延; B、展示标准的要求的具体形式; C、指导达到标准要求的具体方式。专项培训具体包括A、服务师生一周;B、确立一个榜样;C、设计一份规划;D、了解一个企业;E、学会一项技能(应聘)。
整个实践活动周开展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做人,中职德育的核心是怎样做合格的职业人;其次引导学生做事,训练学生做事包涵四个方面,A、职业化的工作角色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B、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做事就要做到位、做专业”;C、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D、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好”。
实践活动周每天的作息时间具体如下:早自修及上午第一二节,下午第一二节搞卫生
与企业近距离对接的实践活动周的操作程序为:(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二)制定方案,培训师生;(三) 组织实施,劳动实践;(四) 对照要求,总结提高;(五) 监督评价,表扬先进。
实践活动周的具体措施:(1)事先告知:事前清楚地公布并警告哪些行为是不容许的,让大家知道违反者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2)即时惩戒:一旦发现有违规犯纪的行为,立即调查清楚,很快做出裁决;(3)公正公平:相同的违纪行为,避免有轻重宽严不一的惩罚;(4)顾及颜面:惩戒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要顾及其颜面;(5)适可而止。点到为止,不让受惩罚者长期处于恐惧不安之中。
(四)以“规范”养成为抓手,建设班级特色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班级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的落脚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中,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 硬管理”,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规范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同时,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止,为毕业时实现“ 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作为企业的“ 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班级制度文化所起的作用是规范学生的行为,明确哪些事是可做的,哪些事是不可做的。职高学生的随意性较大,规范意识差,这严重制约了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职高中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学生规范性的培养。我们把“规范”作为班训的内容之一。职高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机构,这是管理班级不可或缺的。为了管理好职高班级,班主任必须制定出班级制度,建立好班级管理机构。为制定出能让学生愿意接受的并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应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根据学校的总要求并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考核细则。考核制度的制定以加分为主、积极性评价为主。
行为规范考核标准只是一种制度,其实施的实效性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来。参照企业管理方法,整个制度规范建设的体系为:计划或规范的制定——实施——检查或监督——评估——调整或完善。如班级卫生规范,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志愿进行招投标分工,每天早、中、晚、就寝前四次由专人检查(参照肯德鸡店的卫生管理),如寝室值日还须值日生签名后方可离开,同时还要抽查一次,并把结果公布于后墙。一段时间实施下来在同学中调查制度的优劣,并进行及时调整。又如为培养学生晚自修的学习规范,我把当天必须完成的作业抄在黑板上,每样作业标注出大概需要的时间,时间一到,作业立即由科代表收起,剩余时间自行安排。这样可避免学生不交作业、相互抄袭等,还培养了学生的时间意识、效益意识。
班级管理机构是落实班级制度和开展班级活动的需要。班级管理机构的设置我根据需要按管理层级由高到低设班长、部委、学习组长若干名,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班级各管理层按班级制度进行管理。除了实施“轮回制”“竞聘制”外,我们还实行其中民主测评,和末尾淘汰制。一方面不断对班干部的业务能力进行指导,还有一方面在考核上对他们进行1.5倍扣分。班级管理机构从机制上要确保“分工不分家”,相互协作,班内所有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保证了班级的顺利运行。
在实行制度时,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运用考核分数的“代币”效应,在奖惩过程中,都参照了每人的考核分数,对于扣分较多的同学必须要有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文化下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规章制度要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到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到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另一方面,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倡导人文情怀,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以民主、情感、制度为基础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德法兼治。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师生在互动的制度文化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3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意识,提高了职业素养
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员工,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把学习看成为职业,把服从老师、班干部管理理解为企业的下级服从上级,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理解为领导分派的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锻炼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2.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人在09园林的班主任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参加了各类活动竞赛,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级成绩斐然:
3.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规范意识,增强了时间观念
09园林班全班57人,虽然人数较多,但在学校班级考核中一直保持在前几名,班内同学从未发生过严重的违纪行为,不要说打架、赌博,连抽烟也才发生过一次。班内只有一名同学有处分,没有一名同学流生或逃学,也未发生过不尊敬老师、偷窃行为等。我经常灌输守时是最诚信的表现,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发扬勤学苦学的作风,早上出操前要求6:20前到教室到读,迟到每周统计仅仅是极个别人次,更不用说平时的迟到了。
4.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压力,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
因采用制度化的班级文化,实行“扁平化”管理,使班级管理工作系统化,不需要班主任再去面面俱到的管理,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交给了班级各部委,班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又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 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包发根.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高等农业教育,2005(2)
4. 孙青. 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