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r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反观文言文课堂,依然是教师介绍作者、背景,然后通篇翻译,让学生做笔记并归纳知识点,这种模式在初中階段效果还较为明显,但到高中文言文本增多,文言知识更加复杂,这种教授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构建文言知识系统,难以达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古人语,教师应“传道受业解惑”,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对“解惑”环节较为轻视。为此,我们应做出相应的改革,另辟蹊径来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多管齐下,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在经历千年的历史洗礼后,文言文在用词、构词、造句等方面和现代汉语有了诸多的不同,其表达形式、内容和现代汉语的差异也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觉较为困难。诚然,当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升。为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很多文言文和历史密切相关,也有相应的典故,利用这一点,可在教学中借助课件来创设情景。如《鸿门宴》的教学,导入时播放影视片段,学生观看后说说当时的情况,由此而让学生了解背景,为整个作品的学习奠定基础。又如《赤壁赋》的教学,利用百度搜索的“秒懂百科”来引导学生观看,再引入诵读,学生就较为喜欢。此外,如《离骚》、《孔雀东南飞》也可从网络中搜索相应的视频、图片资料来创设情景,通过看、听、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要以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热情。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过渡到文本诵读,在讲故事中,可渗入背景,为探究奠定基础。如《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可采用这种方式。也可采用诵读比赛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比赛熟悉文本、感知文本。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新课后要及时引入新的问题或活动,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才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二、提倡自主,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调查发现,一些教师课堂中从作者、背景开始讲起,到翻译、内容、主题,几乎都是教师在讲授,学生会了的,也在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依然在讲解,结果,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理解,难以收到效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探究活动,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体验的丰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实践中,如作者、背景的介绍、文本的翻译等都可采用任务形式让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更多的是要结合重点词句进行相应的补充。如在《赤壁赋》教学中,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翻译后,教师对通假字(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通“凭”)、活用词(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泣”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跳舞,使……哭泣”)、特殊句式(如“凌万顷之茫然”为定语后置)、成语(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进行补充即可。
  其次,在探究中,教师要结合目标和内容,以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在《赤壁赋》中,用“文章写的内容是什么”来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把握基本内容。以问题“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来引导学生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汇,触摸作者情感流程。再以“找出主客乐喜的原因”的任务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此,通过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读和思考中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强化应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是从“未知”向“知”、“用”逐渐过渡的。对于文言文本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用法,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毕竟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较大,如不注重强化,学生很容易出错。
  首先,在文言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导向作用,结合文本对关键的文言基础知识、涉及的特殊句式、文本的含义进行讲解、分析。如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顺序是“主谓宾定状补”,而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如为表强调)句子成分顺序未必固定,也就有了倒装句。那么,结合具体的文本,教师要对倒装句的类型(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四种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试想,若学生连词性、句子成分顺序都弄不清楚,那又怎能学好文言文呢?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提高应用能力。在文言文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会归纳知识点,文言文学习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词的用法、特殊句式、通假字等进行分类归纳。如“以”的用法就有很多种,《游褒禅山记》中就有17处,其中“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的“以”为连词,表修饰,这样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后,久而久之也就熟悉其用法了。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汉语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透过文言文了解历史,学习先人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激发其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学后应用,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中学(246400)
其他文献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很多学生都在审题立意上栽过跟头,导致他们害怕审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材料作文总结了五种行之有效的审题立意方法,即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寓意揭示法和细节切入法。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才能提炼出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文章才有灵魂,才能将有关材料提摄起来。清人王夫之说:“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
建设监理制度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重大改革,可完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监理工程师根据国家的法规、技术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监督管理,建设监
普通高中新课标明确要求,古诗词教学要加强美育,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完成诗词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力。  成功的课堂导入对一节课来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設计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诗词内容、不同的诗词风格,甚至不同的诗词体裁来进行。教师备课时要因诗制宜,广采博收,去粗取精,巧设悬念。教育心理学研究
1 JIMTOF 2006概况第23届日本国际机床展览会(JIMTOF 2006)于2006年11月1~8日在日本东京BigSight展览中心举办。11月1日上午9:30举行的开幕式上,机器人吹号奏曲拉开了开幕式帷幕(图
培养概括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做到正确地把握文意、把握特征。  一、限字式概括  要求学生在限定字数内,对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概念或某一段内容加以概括。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精确性。如“根据此段把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浓缩在下面句子中间,注意句子通顺。填充部分(文字、标点)不超过55格”。从阅读角度看,这是考查学生对具体内容进行准确、简明概括的
我国的古诗文有着千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拓宽了人们的视野,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目前,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处境有些尴尬。由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难以理解古诗文,所以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导致了古诗文教学的效率低下。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让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入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
无论是课堂小练笔、周记,或者单元习作,总有一些平时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会说“有难度”。问其原因,往往会回答“写不长”,甚至有学生为了达到“40 分钟完成不少于 400 字习作”的要求,不断地重复一些无关紧要的语句,文章大而空,平淡冗长。透过这种现象,细细探究,便会发现,这类读着没有味道的文章,主要是缺少真实的感受、缺少能打动人的细微之处。很多学生即使有了真切而丰富的体验,也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