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支持使电子信息产业取得巨大進步,基金支持的各个领域项目都取得一定成绩。
在集成电路领域,基金推动了重点整机核心芯片开发和产业化,推进了制造业和封测业发展,增强了产业综合实力。基金重点支持和舰科技、中芯国际集成进行0.13微米至90纳米系列先进工艺的开发和产业化以及一些骨干企业进行FBP技术、MCM塑料等先进封装技术的研究开发。此外,基金还重点支持LED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并开发新型电子电力器件模块,推进节能环保的发展。基金还推进了公共服务平台与知识产权建设,并设立了基于SOC参考平台的国产IP核推广示范项目。
在计算机领域,基金不仅支持笔记本电脑、高端服务器等信息化关键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国内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等高端产品,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基金还重点支持网络信息安全关键设备。高性能防火墙、入侵防御等信息安全高端设备相继自主研制成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此外,基金还支持自主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技术的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服务(闪联)、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机构标准国际化取得突破,并已投入应用。
在通信领域,基金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大了支持力度,支持TD-SCDMA增强型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不断成熟,逐渐完善产业链。光通信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高速率智能光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国产光传输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国际竞争力;10Gbit/s无源光网络局侧设备和光网络单元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了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关键器件产业的加快成熟。集群、专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等加快行业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为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应用驱动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融合发展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
第一,推动价值链提升。重点支持数字视听、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建设自主品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设备制造商从终端、硬件制造向服务的转型,推进开放式运营平台、内容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网络化、智能化、节能型数字电视产品和立体电视研发;支持面向三网融合、多屏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以及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第二,实施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重点开发网络通信、数模混合等领域的芯片,以及面向网络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和工业应用的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先进工艺;重点支持光电子元器件等新型元器件和高可靠性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新型材料;重点支持6代以上TFT-LCD面板和玻璃基板等核心技术研发,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研发高光效技术、高清晰度技术以及超薄技术,提高PDP产品性能;支持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的开发;支持电子纸及关键材料研发并实现产业化。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形成。
在集成电路领域,基金推动了重点整机核心芯片开发和产业化,推进了制造业和封测业发展,增强了产业综合实力。基金重点支持和舰科技、中芯国际集成进行0.13微米至90纳米系列先进工艺的开发和产业化以及一些骨干企业进行FBP技术、MCM塑料等先进封装技术的研究开发。此外,基金还重点支持LED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并开发新型电子电力器件模块,推进节能环保的发展。基金还推进了公共服务平台与知识产权建设,并设立了基于SOC参考平台的国产IP核推广示范项目。
在计算机领域,基金不仅支持笔记本电脑、高端服务器等信息化关键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国内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等高端产品,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基金还重点支持网络信息安全关键设备。高性能防火墙、入侵防御等信息安全高端设备相继自主研制成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此外,基金还支持自主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技术的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服务(闪联)、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机构标准国际化取得突破,并已投入应用。
在通信领域,基金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大了支持力度,支持TD-SCDMA增强型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不断成熟,逐渐完善产业链。光通信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高速率智能光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国产光传输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国际竞争力;10Gbit/s无源光网络局侧设备和光网络单元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了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关键器件产业的加快成熟。集群、专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等加快行业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为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应用驱动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融合发展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
第一,推动价值链提升。重点支持数字视听、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建设自主品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设备制造商从终端、硬件制造向服务的转型,推进开放式运营平台、内容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网络化、智能化、节能型数字电视产品和立体电视研发;支持面向三网融合、多屏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以及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第二,实施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重点开发网络通信、数模混合等领域的芯片,以及面向网络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和工业应用的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先进工艺;重点支持光电子元器件等新型元器件和高可靠性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新型材料;重点支持6代以上TFT-LCD面板和玻璃基板等核心技术研发,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研发高光效技术、高清晰度技术以及超薄技术,提高PDP产品性能;支持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的开发;支持电子纸及关键材料研发并实现产业化。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