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规范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分析事故频发的原因,从体制、人员、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出项目安全管理的症结所在,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监管体系;应急机制
1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意义非常重大。
2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对企业的访谈和实际观察,总承包单位总部基本上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设置,但一般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较少,普遍都是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只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且主要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即便是总承包单位,较大部分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能到位,不能配备齐全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和项目部根本没有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一人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检查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等活动了,安全管理成了一句空话。企业基本都只由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负责安全工作,其他人员既不了解安全管理,也不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另外,从调查的专职安全人员教育背景和专业来看,高中/中专毕业的居多,只有极少数大企业的项目会有大专毕业的安全员,其中受过专业教育的基本上都是工民建背景出身。此外,普遍存在不能从事技术、经营、生产的富余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还有部分是以前的质量检查员等临时转行过来的,没有从事安全管理的经验,也没有得到系统的业务培训。因此导致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具备与所从事的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安全监管的作用。
3安全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做法上。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也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是从其它企业抄袭来的,不是用来管理,而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会议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施工项目有小部分能够召开一周一次安全会议,主要是讨论上周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周的计划,一般不会超过一小时,但是更多的项目并不召开专门的安全会议,而是纳入整个项目的项目会,一般而言,这种项目会会持续2-3小时,其中安全所占的比重只有10-20%。
4施工现场管理不严
4.1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
未按《JGJ130-2001》和《JGJ128-2000》规定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验收和进行搭设;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立杆基础不平、不实,且无排水措施;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且不牢固;架体内防护不到位或不规范;卸料平台未按要求独立搭设;违规不进行架体卸载或卸载结构不合理。
4.2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
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支撑立杆顶部自由高度超标,水平杆连接不足,支撑垂直度差,整体稳定性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没等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就开始拆模,甚至存在违规大面积拆除支撑的现象;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且未按规定对基坑及基坑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
4.3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到位
临边洞口和出入口防护棚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严;部分电梯井口防护未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架体首层立网没有进行全封闭,从而被违规兼做通道现象较为普遍,也就造成到处都存在出入口的危险;安全网普遍存在材质较差;部分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部分工地存在对现场不戴安全帽的管理疏散现象。
4.4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
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未使用标准配电箱,或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引入引出线路不符合要求或混乱;部分仍违规使用木制开关箱;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未引至用电设备;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现象。
4.5井字架搭设不规范
架体与建筑结构未按规范要求刚性连结,且普遍存在违规超高搭设;部分限位保险装置不到位;部分吊篮防护不到位;部分楼层卸料平台防护不严或不稳固,且有的未能独立搭设或完全独立搭设;个别井字架首层出入口兼作通道使用;部分楼层防护门不到位或形同虚设。
4.6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
部分工地塔吊和外用电梯存在违规使用,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能持证上岗或不按规定配备,且未按规定进行有关资料建档现象。
5分包单位安全监管不到位
部分总包单位对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队伍把关不严、安全培训教育不重视、安全监督检查不严格,对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疏于管理,也有相当一部分总包单位把工程进行分包后以包代管。
6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不足
现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系统培训,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最大根源。现场作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侥幸心理严重,易出现群体违章或习惯性违章现象,是安全生产中最大隐患。
7缺乏有效的事故应急机制
调研中发现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只是一纸空文,且编制后就被束之高阁。首先是编制了应急预案没有发布实施,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其次是应急响应和救援程序混乱;第三是没有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急响应工作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法制不完善,大量存在应急设备设施缺乏,应急指挥机构形同虚设,机构中甚至有人已不在本项目,没有建立必要的应急队伍等问题。由于事故应急处置不到位,没有有效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没有达到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的目的--"事前无预防措施、事中无应急措施、事后无经验教训总结"。
8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都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状况,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安全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法律法规、宏观政策、行业发展、国民素质、到企业管理能力及从业人员的意识和能力都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健.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及评价研究[D]. 江西理工大学 2009
[2] 夏力.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3] 杨晓华. 建筑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构建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4] 李胜利.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5] 郑文梅.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估[D].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作者简介:刘新革(1969-),男,1990年毕业于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监管体系;应急机制
1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意义非常重大。
2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对企业的访谈和实际观察,总承包单位总部基本上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设置,但一般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较少,普遍都是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只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且主要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即便是总承包单位,较大部分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能到位,不能配备齐全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和项目部根本没有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一人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检查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等活动了,安全管理成了一句空话。企业基本都只由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负责安全工作,其他人员既不了解安全管理,也不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另外,从调查的专职安全人员教育背景和专业来看,高中/中专毕业的居多,只有极少数大企业的项目会有大专毕业的安全员,其中受过专业教育的基本上都是工民建背景出身。此外,普遍存在不能从事技术、经营、生产的富余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还有部分是以前的质量检查员等临时转行过来的,没有从事安全管理的经验,也没有得到系统的业务培训。因此导致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具备与所从事的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安全监管的作用。
3安全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做法上。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也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是从其它企业抄袭来的,不是用来管理,而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会议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施工项目有小部分能够召开一周一次安全会议,主要是讨论上周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周的计划,一般不会超过一小时,但是更多的项目并不召开专门的安全会议,而是纳入整个项目的项目会,一般而言,这种项目会会持续2-3小时,其中安全所占的比重只有10-20%。
4施工现场管理不严
4.1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
未按《JGJ130-2001》和《JGJ128-2000》规定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验收和进行搭设;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立杆基础不平、不实,且无排水措施;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且不牢固;架体内防护不到位或不规范;卸料平台未按要求独立搭设;违规不进行架体卸载或卸载结构不合理。
4.2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
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支撑立杆顶部自由高度超标,水平杆连接不足,支撑垂直度差,整体稳定性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没等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就开始拆模,甚至存在违规大面积拆除支撑的现象;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且未按规定对基坑及基坑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
4.3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到位
临边洞口和出入口防护棚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严;部分电梯井口防护未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架体首层立网没有进行全封闭,从而被违规兼做通道现象较为普遍,也就造成到处都存在出入口的危险;安全网普遍存在材质较差;部分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部分工地存在对现场不戴安全帽的管理疏散现象。
4.4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
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未使用标准配电箱,或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引入引出线路不符合要求或混乱;部分仍违规使用木制开关箱;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未引至用电设备;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现象。
4.5井字架搭设不规范
架体与建筑结构未按规范要求刚性连结,且普遍存在违规超高搭设;部分限位保险装置不到位;部分吊篮防护不到位;部分楼层卸料平台防护不严或不稳固,且有的未能独立搭设或完全独立搭设;个别井字架首层出入口兼作通道使用;部分楼层防护门不到位或形同虚设。
4.6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
部分工地塔吊和外用电梯存在违规使用,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能持证上岗或不按规定配备,且未按规定进行有关资料建档现象。
5分包单位安全监管不到位
部分总包单位对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队伍把关不严、安全培训教育不重视、安全监督检查不严格,对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疏于管理,也有相当一部分总包单位把工程进行分包后以包代管。
6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不足
现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系统培训,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最大根源。现场作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侥幸心理严重,易出现群体违章或习惯性违章现象,是安全生产中最大隐患。
7缺乏有效的事故应急机制
调研中发现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只是一纸空文,且编制后就被束之高阁。首先是编制了应急预案没有发布实施,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其次是应急响应和救援程序混乱;第三是没有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急响应工作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法制不完善,大量存在应急设备设施缺乏,应急指挥机构形同虚设,机构中甚至有人已不在本项目,没有建立必要的应急队伍等问题。由于事故应急处置不到位,没有有效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没有达到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的目的--"事前无预防措施、事中无应急措施、事后无经验教训总结"。
8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都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状况,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安全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法律法规、宏观政策、行业发展、国民素质、到企业管理能力及从业人员的意识和能力都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健.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及评价研究[D]. 江西理工大学 2009
[2] 夏力.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3] 杨晓华. 建筑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构建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4] 李胜利.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5] 郑文梅.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估[D].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作者简介:刘新革(1969-),男,1990年毕业于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