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摘要本文通过访问调查,对目前高校中体育专业学生厌学心理现象进行了剖析,找出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探究克服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剖析厌学心理
一、前言
现如今,体育专业的学生厌学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伴随着近几年许多高校扩招以来,体育专业学生的厌学现象更加严重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体育专业学生。
(二)研究方法
访谈法:学院体育系学生与教练员、教师进行访问座谈。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一)学习被动,学习激情消退
通过调查访问,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动机就是为了能够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能够达到去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以后工作积累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通过跟教师的交谈,许多课程都有很严重的逃课现象。大多数的体育专业学生十分迷恋网络游戏,很多学生为了游戏逃课去网吧或者在宿舍,玩到近乎废寝忘食的地步,有的学生由于经济方面的影响逃课在校外做生意或者做兼职。总而言之,这些学生没有把大学期间的学习放在心上,而是在从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二)缺乏上进心,面对困难自暴自弃
许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存在一种只要发展好自身体育特长就好,往往忽略了对体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武装,所以对于一些理论的课程没有积极探索和追求上进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受挫,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
(三)情感上不成熟
大学生的情绪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所以情绪比较容易产生波动。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一旦遇到有利于自我利益相关的事情便十分兴奋,但是一旦遇到与自我利益相冲突矛盾的事情就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思想观念来看待这些困难,从而自暴自弃。一些学生开始谈恋爱,来寻找精神的寄托,这样一来许多时间和精力等等都浪费在了异性身上。
四、体育专业的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
(一)学生产生厌学的外部因素
通过调查访问分析,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主体影响因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些因素与学生的自我因素一旦产生矛盾,就会造成他们厌学的现象发生。
1.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走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认为以后拿到毕业证后找关系在社会上谋取个工作就可以了,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根本就不重要。就是这种思想和观念往往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2.学校因素的影响
(1)学校考试管理上存在缺陷。如今很多高校的考试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有的高校在考前打着划一下重点的伪装出现泄题,漏题的现象。所以积极学习的好学生心理不平衡,挫伤其学习积极性。(2)不按时作息,运动负荷较大。体育专业学生喜欢进网吧玩游戏,喝酒等活动,如不正常作息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极大影响和伤害。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作息管理,严格控制学生作息的时间,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练员在训练期间要科学的掌握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防止学生运动量多大,体力透支,达不到超量恢復状态,会造成身心疲惫。(3)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如统计学、体育绘图等,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单一的教学,这样就容易形成由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一个传递系统,从而不断的这样重复,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新鲜感,教学的吸引力引不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逃课的现象。
3.家庭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思想,认为孩子是学习体育专业的,只要懂得体育方面的知识,将来孩子不管是从事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根本用不到太多的文化。孰不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好体育方面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五、消除厌学心理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要把体育专业学生看成是只要体育成绩,不要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体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站在一个体育专业学生的角度,来为他们的将来着想。不应该急功近利,彻底消除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任务的观念。最后,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目的出发,认真地考虑和安排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
(二)利用积极的手段,转变传授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与教师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是息息相关的。现如今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但是,这样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实验、多媒体等融入到教学中在。
(三)改善体育训练方法
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负荷,训练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和体力恢复的训练,达到超量恢复的状态。尽量防止学生因负荷过大、体力消耗过多而影响学习。更重要的是防止因教师的计划安排不当而引发训练的伤害事故。对于一些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在训练中灌输的思想,把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这样会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感,而且学生会更好的接受这些专业技能知识。
六、结论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交流,同学与同学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心理上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自己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合理的调节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合理的安排学习与训练的冲突。教师与教练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逃课厌学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教育,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疏导[J].大众心理学.1994(6):25-27.
[2] 陈利.学习厌学的心理分析[J].中小学教育研究.1999(4):14-15.
[3] 陈丽蓉.学习厌学的机理与防治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3-35.
摘要本文通过访问调查,对目前高校中体育专业学生厌学心理现象进行了剖析,找出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探究克服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剖析厌学心理
一、前言
现如今,体育专业的学生厌学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伴随着近几年许多高校扩招以来,体育专业学生的厌学现象更加严重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体育专业学生。
(二)研究方法
访谈法:学院体育系学生与教练员、教师进行访问座谈。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一)学习被动,学习激情消退
通过调查访问,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动机就是为了能够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能够达到去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以后工作积累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通过跟教师的交谈,许多课程都有很严重的逃课现象。大多数的体育专业学生十分迷恋网络游戏,很多学生为了游戏逃课去网吧或者在宿舍,玩到近乎废寝忘食的地步,有的学生由于经济方面的影响逃课在校外做生意或者做兼职。总而言之,这些学生没有把大学期间的学习放在心上,而是在从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二)缺乏上进心,面对困难自暴自弃
许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存在一种只要发展好自身体育特长就好,往往忽略了对体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武装,所以对于一些理论的课程没有积极探索和追求上进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受挫,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
(三)情感上不成熟
大学生的情绪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所以情绪比较容易产生波动。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一旦遇到有利于自我利益相关的事情便十分兴奋,但是一旦遇到与自我利益相冲突矛盾的事情就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思想观念来看待这些困难,从而自暴自弃。一些学生开始谈恋爱,来寻找精神的寄托,这样一来许多时间和精力等等都浪费在了异性身上。
四、体育专业的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
(一)学生产生厌学的外部因素
通过调查访问分析,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主体影响因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些因素与学生的自我因素一旦产生矛盾,就会造成他们厌学的现象发生。
1.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走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认为以后拿到毕业证后找关系在社会上谋取个工作就可以了,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根本就不重要。就是这种思想和观念往往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2.学校因素的影响
(1)学校考试管理上存在缺陷。如今很多高校的考试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有的高校在考前打着划一下重点的伪装出现泄题,漏题的现象。所以积极学习的好学生心理不平衡,挫伤其学习积极性。(2)不按时作息,运动负荷较大。体育专业学生喜欢进网吧玩游戏,喝酒等活动,如不正常作息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极大影响和伤害。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作息管理,严格控制学生作息的时间,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练员在训练期间要科学的掌握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防止学生运动量多大,体力透支,达不到超量恢復状态,会造成身心疲惫。(3)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如统计学、体育绘图等,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单一的教学,这样就容易形成由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一个传递系统,从而不断的这样重复,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新鲜感,教学的吸引力引不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逃课的现象。
3.家庭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思想,认为孩子是学习体育专业的,只要懂得体育方面的知识,将来孩子不管是从事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根本用不到太多的文化。孰不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好体育方面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五、消除厌学心理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要把体育专业学生看成是只要体育成绩,不要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体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站在一个体育专业学生的角度,来为他们的将来着想。不应该急功近利,彻底消除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任务的观念。最后,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目的出发,认真地考虑和安排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
(二)利用积极的手段,转变传授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与教师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是息息相关的。现如今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但是,这样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实验、多媒体等融入到教学中在。
(三)改善体育训练方法
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负荷,训练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和体力恢复的训练,达到超量恢复的状态。尽量防止学生因负荷过大、体力消耗过多而影响学习。更重要的是防止因教师的计划安排不当而引发训练的伤害事故。对于一些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在训练中灌输的思想,把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这样会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感,而且学生会更好的接受这些专业技能知识。
六、结论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交流,同学与同学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心理上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自己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合理的调节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合理的安排学习与训练的冲突。教师与教练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逃课厌学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教育,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疏导[J].大众心理学.1994(6):25-27.
[2] 陈利.学习厌学的心理分析[J].中小学教育研究.1999(4):14-15.
[3] 陈丽蓉.学习厌学的机理与防治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