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国家的镇山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be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巡狩和柴望结合是部落联盟时期的统治手段。它的制度化,表明了原始国家雏形的出现。
  4500年前泰山周围的氏族在高山上烧火祭祀伟大的太阳之神,祭祀这宇宙万物的主宰、至高无上的天神。这一崇高的宗教仪式,被浓缩为一个神秘的符号,刻画在作为祭器的陶尊上,并涂上神秘的红色。于是,历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这样被恒久地定格了。
  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遗址中相继发现陶文。众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东南沿海有一条“新月形”的环太平洋古文化圈,而泰山很可能就是这个“新月形”地带人们崇拜的神山。
  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新生代更新世中期,山东地区已经有猿人活动。在临沂地区沂源县骑子鞍山发现的古代猿人化石,定名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和北京猿人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创造了山东地区远古文明。
  在临川王母山,荣成崖头集等地,至今仍有原始人群创造的巨石文化遗址。
  1959年,就在泰山脚下的大汶口发现了133座墓葬,这一次考古发掘,给中国远古文明平添了一个灿烂的类型——大汶口文化。这一远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曾经持续一千多年处于领先地位。大汶口文化的氏族,曾以其强大的势利西迁到豫北、豫西地区,形成对黄河中游地区文化的强烈渗透。大汶口文化的先民还曾远征到长江流域,在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琮和陶尊上刻上自己的图像文字。
  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夷族系就活动在泰山周围,大汶口文化以及由它发展而来的龙山文化,就是东夷族系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文化。古代文献记载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神伏羲太昊,应该就是大汶口文化的创造者。
  考古学家断言,不论是河南龙山文化,还是进入青铜时代的二里头文化,都现实了来自海岱之间的东方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的祖先迈入文明时代前后,一条从东到西的文化传播走廊,就存在于泰山周围黄河下游和中原大地之间。
  春秋时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欲行封禅泰山。他的谋臣管仲委婉地告诉他资格不够。管仲说他听说自古及今共有72家封禅泰山,叫得出名字的都是上古的君王。
  管仲所说,当然已无从考实,但他并非凭空捏造。在泰山上举行告祭天地的活动,肯定是历史极为悠久的特殊宗教仪式。
  中国最古老的书籍《尚书》记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舜在代替尧担任布洛联盟首领时,举行的一套宗教仪式:首先祭祀上帝,接着祭祀“六宗”,即天宗日、月、星和地宗岱、河、海。岱即天下的大山,而大山之首,就叫岱宗。
  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必须五年寻封一次天下四方,也就是四岳。舜东巡至岱宗,登上泰山极顶,亲手烧起柴火,滚滚的浓烟直冲霄汉,同山顶的云气缭绕一团。借着这越升越高的烟柱,舜告诉上帝,他代天理民,为天远行,替天行道,愿天护佑。这就叫“柴于上帝”。
  然后,舜依次向四面八方遥望,与此同时,四方部族也各自登上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就叫“望秩山川”。
  整个仪式合起来就叫做“柴望”,岱顶玉皇庙内悬挂的“柴望遗风”匾额,说的就是这个远古最神圣的政教大典。
  显然,巡狩和柴望结合起来,是部落联盟时期的统治手段。它的制度化,表明了原始国家雏形的出现。正是东巡岱宗和柴望岱宗,使生活在黄河下游和环太平洋北部的无数民族和部落,逐渐形成了朦胧的民族意识,培养了共同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这一地区最终进入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进行了神学和世俗的政治准备,完成了文化和意识的铺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