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仔猪:做好温度变化带来的疾病预防
1.秋季断奶仔猪易发生的问题。①秋季仔猪腹泻率增加。从炎热夏天到凉爽秋天,气温下降较大,昼夜温差更是达到10℃,容易引起断奶仔猪的腹泻,影响仔猪的生长。仔猪断奶时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善,需要26~28℃的舒适环境温度。
②呼吸道疾病发生严重。进入秋季,为了调节猪舍温度和湿度,通风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通风不畅,猪舍的有害气体例如氨气、硫化氢等不但难闻,而且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猪眼睛、呼吸道黏膜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如果通风过大,猪舍进入冷空气易引起仔猪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断奶仔猪适宜的湿度为65%~70%。过于潮湿会引起皮炎、疥癣等疾病,过于干燥能引起灰尘增多,诱发喘气病、萎缩性鼻炎等疾病。
③饲料霉变影响仔猪生产性能。秋季雨水多,储存饲料容易霉变。如果养殖户自配料,一定要勤检查玉米、鱼粉的质量,发现问题尽早处理,霉变严重的一律不得饲喂,严防中毒。
另外,猪只在天黑前后进食过迟、贪食过多、进食后就地睡眠,膨胀的胃内容物经夜间寒冷的侵袭,导致胃内容物的异常发酵会引起猪只发热、绝食。晚上饲喂时要定时、定量,猪只采食后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饲喂较晚时应适当运动或饲喂量宜减少。
2.饲养管理及预防措施。①首先,温度是最重要的,在没有气温变化之前就应准备好加温设施。只要气温突变,就可以加强夜间保温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把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修整好猪舍,把栏舍漏风的部位堵严,以防冷风侵袭。
②保温与通风的协调。降低猪舍湿度和改善猪舍空气的最好办法是通风换气,而通风换气最有效的措施则是在天棚顶上开个通风孔,这样不用开门窗就能尽快将舍内的大量潮气和不良气体排出,并换入新鲜空气。但通风要有节制,晴天、暖天多通风,阴天、冷天少通风,做到通风与保温相协调。
③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主要考虑改善环境和必要的药物预防。如何使猪群从自由大窗户通风过渡到封闭舍微弱的通风,需要每时每刻注意气候变化,并及时通过窗户开关调整风量。
④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秋季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如果提前两个月给仔猪打疫苗,这些猪长大后体内的抗体仍可抵御病原的威胁,就会大大减轻疫病的危害。
⑤断奶前尽早补加教槽料,提高仔猪免疫力。建议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克仔猪料,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功能得到加强,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质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在饲料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胃肠道环境,预防仔猪腹泻,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抗病力。
二、母猪:关注饲料饮水及舍内卫生
1.调整饲料配方、时间和次数。①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秋季天气仍伴随一定热度,会使母猪采食量下降。这时要提高日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以解决母猪日采食量降低而日采食总能量不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3%的大豆油,因为油脂容积小,净能值高,热增耗少,是理想的碳水化合物的替代品。
②调整饲喂时间。饲喂母猪宜调整在一天之中天气凉爽的时间,此时母猪食欲较好,一般情况下早上5∶00~6∶00饲喂,下午同样放在5∶00左右饲喂。产房母猪为增加饲喂量、促进多泌乳,可以增加饲喂次数,一般一天3~4次为宜。
③调整饲料品种。母猪最好喂湿拌料,一方面湿拌料适口性好,另一方面湿拌料经过短时间发酵,发散出一股玉米的香甜味,诱使母猪多采食。但是湿拌料应注意的是,水分过大、时间过长极易导致饲料的霉变。因此要注意猪群采食时间的长短和采食量,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最好在饲料里面加入有益菌群和消化酶,可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吸收转化率,而不会造成饲料的霉变。
2.供给充足饮水。母猪饮用清凉的井水后,凉水能够吸收母猪的部分体热,缓解应激。当前母猪饮水需求量大,饮水不足易导致母猪耐热性下降,机体抗病力降低。种母猪舍应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或出水量减少,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母猪舍的饮水器出水量以1~2升/分钟为宜。实验表明,猪喜欢大口饮水而不喜欢用饮水器喝水,所以猪场最好在每次喂完猪、清洁料槽后,放一槽清水,同时放入可饮用有机酸类助消化物质让猪自由饮用。
3.搞好舍内卫生。秋季天热时,饲料容易发霉变质,母猪长期采食霉变饲料会降低机体抵抗力,抗病力降低,甚至造成霉菌毒素中毒。如果母猪采食量降低,每次吃完料后舔不干净槽底,这些残料在半天的时间内就会发酸变质。如不及时冲走这些残料,下次喂料母猪就会把霉料吃掉,日积月累母猪就会得病。所以,在每次喂完猪后应及时冲洗料槽,然后放上清水供母猪饮用。
三、育肥猪:细化管理优化饲料配方
1.细化猪舍管理。①合理分群。一般每圈饲养10~20头为宜,保证每头猪有适宜的栏位面积(通常育肥前期0.4~0.8平方米/头,后期0.8~1.2平方米/头),并保持同一圈栏内的猪只体重均匀。
②做好猪只“三点定位”的调教,使猪群从开始就养成固定地点排粪、采食和睡觉的生活习惯。
③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粪便及时清理,可在猪舍地面撒上“护舍安”或直接喷洒于猪舍内部,能促进益生菌在猪舍内部、动物体表及肠道内的繁殖,快速分解舍内残留有机物,干燥舍内环境,吸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猪舍有害微生物的增殖,达到快速重建舍内益生菌微生态环境的目的。能显著降低生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发生率。
2.优化饲料配方,调整饲喂方式。秋季气温适宜,育肥猪群食欲旺盛,此阶段是快速增长的好时机,合理优化饲料配方,调整饲喂方式十分关键。
中猪(40~70千克):玉米64%、麦麸13.5%、豆粕20%、预混料2%、“大壮素-2x”0.5%~0.8%。饲喂方式:自由采食。
大猪(60千克至出栏):玉米64%、麦麸15.5%、豆粕18%、预混料2%、“大壮素-2x”0.5%~0.8%。饲喂方式:自由采食。
在饲喂方法上采取不限喂饲养,有条件者可采取生料湿喂、单独饮水的方法。
3.做好免疫、驱虫、健胃工作。秋季重点做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疫苗的注射防疫;驱虫选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片,按猪体重每千克25毫克研细混入饲料中饲喂,以驱除体内寄生虫。用3%~5%的敌百虫液喷洒猪的体表,以驱除体外寄生虫。健胃可按每10千克体重用大黄苏打2片,分3次拌入饲料中投喂。
吴英玉
1.秋季断奶仔猪易发生的问题。①秋季仔猪腹泻率增加。从炎热夏天到凉爽秋天,气温下降较大,昼夜温差更是达到10℃,容易引起断奶仔猪的腹泻,影响仔猪的生长。仔猪断奶时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善,需要26~28℃的舒适环境温度。
②呼吸道疾病发生严重。进入秋季,为了调节猪舍温度和湿度,通风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通风不畅,猪舍的有害气体例如氨气、硫化氢等不但难闻,而且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猪眼睛、呼吸道黏膜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如果通风过大,猪舍进入冷空气易引起仔猪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断奶仔猪适宜的湿度为65%~70%。过于潮湿会引起皮炎、疥癣等疾病,过于干燥能引起灰尘增多,诱发喘气病、萎缩性鼻炎等疾病。
③饲料霉变影响仔猪生产性能。秋季雨水多,储存饲料容易霉变。如果养殖户自配料,一定要勤检查玉米、鱼粉的质量,发现问题尽早处理,霉变严重的一律不得饲喂,严防中毒。
另外,猪只在天黑前后进食过迟、贪食过多、进食后就地睡眠,膨胀的胃内容物经夜间寒冷的侵袭,导致胃内容物的异常发酵会引起猪只发热、绝食。晚上饲喂时要定时、定量,猪只采食后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饲喂较晚时应适当运动或饲喂量宜减少。
2.饲养管理及预防措施。①首先,温度是最重要的,在没有气温变化之前就应准备好加温设施。只要气温突变,就可以加强夜间保温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把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修整好猪舍,把栏舍漏风的部位堵严,以防冷风侵袭。
②保温与通风的协调。降低猪舍湿度和改善猪舍空气的最好办法是通风换气,而通风换气最有效的措施则是在天棚顶上开个通风孔,这样不用开门窗就能尽快将舍内的大量潮气和不良气体排出,并换入新鲜空气。但通风要有节制,晴天、暖天多通风,阴天、冷天少通风,做到通风与保温相协调。
③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主要考虑改善环境和必要的药物预防。如何使猪群从自由大窗户通风过渡到封闭舍微弱的通风,需要每时每刻注意气候变化,并及时通过窗户开关调整风量。
④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秋季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如果提前两个月给仔猪打疫苗,这些猪长大后体内的抗体仍可抵御病原的威胁,就会大大减轻疫病的危害。
⑤断奶前尽早补加教槽料,提高仔猪免疫力。建议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克仔猪料,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功能得到加强,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质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在饲料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胃肠道环境,预防仔猪腹泻,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抗病力。
二、母猪:关注饲料饮水及舍内卫生
1.调整饲料配方、时间和次数。①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秋季天气仍伴随一定热度,会使母猪采食量下降。这时要提高日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以解决母猪日采食量降低而日采食总能量不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3%的大豆油,因为油脂容积小,净能值高,热增耗少,是理想的碳水化合物的替代品。
②调整饲喂时间。饲喂母猪宜调整在一天之中天气凉爽的时间,此时母猪食欲较好,一般情况下早上5∶00~6∶00饲喂,下午同样放在5∶00左右饲喂。产房母猪为增加饲喂量、促进多泌乳,可以增加饲喂次数,一般一天3~4次为宜。
③调整饲料品种。母猪最好喂湿拌料,一方面湿拌料适口性好,另一方面湿拌料经过短时间发酵,发散出一股玉米的香甜味,诱使母猪多采食。但是湿拌料应注意的是,水分过大、时间过长极易导致饲料的霉变。因此要注意猪群采食时间的长短和采食量,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最好在饲料里面加入有益菌群和消化酶,可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吸收转化率,而不会造成饲料的霉变。
2.供给充足饮水。母猪饮用清凉的井水后,凉水能够吸收母猪的部分体热,缓解应激。当前母猪饮水需求量大,饮水不足易导致母猪耐热性下降,机体抗病力降低。种母猪舍应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或出水量减少,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母猪舍的饮水器出水量以1~2升/分钟为宜。实验表明,猪喜欢大口饮水而不喜欢用饮水器喝水,所以猪场最好在每次喂完猪、清洁料槽后,放一槽清水,同时放入可饮用有机酸类助消化物质让猪自由饮用。
3.搞好舍内卫生。秋季天热时,饲料容易发霉变质,母猪长期采食霉变饲料会降低机体抵抗力,抗病力降低,甚至造成霉菌毒素中毒。如果母猪采食量降低,每次吃完料后舔不干净槽底,这些残料在半天的时间内就会发酸变质。如不及时冲走这些残料,下次喂料母猪就会把霉料吃掉,日积月累母猪就会得病。所以,在每次喂完猪后应及时冲洗料槽,然后放上清水供母猪饮用。
三、育肥猪:细化管理优化饲料配方
1.细化猪舍管理。①合理分群。一般每圈饲养10~20头为宜,保证每头猪有适宜的栏位面积(通常育肥前期0.4~0.8平方米/头,后期0.8~1.2平方米/头),并保持同一圈栏内的猪只体重均匀。
②做好猪只“三点定位”的调教,使猪群从开始就养成固定地点排粪、采食和睡觉的生活习惯。
③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粪便及时清理,可在猪舍地面撒上“护舍安”或直接喷洒于猪舍内部,能促进益生菌在猪舍内部、动物体表及肠道内的繁殖,快速分解舍内残留有机物,干燥舍内环境,吸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猪舍有害微生物的增殖,达到快速重建舍内益生菌微生态环境的目的。能显著降低生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发生率。
2.优化饲料配方,调整饲喂方式。秋季气温适宜,育肥猪群食欲旺盛,此阶段是快速增长的好时机,合理优化饲料配方,调整饲喂方式十分关键。
中猪(40~70千克):玉米64%、麦麸13.5%、豆粕20%、预混料2%、“大壮素-2x”0.5%~0.8%。饲喂方式:自由采食。
大猪(60千克至出栏):玉米64%、麦麸15.5%、豆粕18%、预混料2%、“大壮素-2x”0.5%~0.8%。饲喂方式:自由采食。
在饲喂方法上采取不限喂饲养,有条件者可采取生料湿喂、单独饮水的方法。
3.做好免疫、驱虫、健胃工作。秋季重点做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疫苗的注射防疫;驱虫选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片,按猪体重每千克25毫克研细混入饲料中饲喂,以驱除体内寄生虫。用3%~5%的敌百虫液喷洒猪的体表,以驱除体外寄生虫。健胃可按每10千克体重用大黄苏打2片,分3次拌入饲料中投喂。
吴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