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系统分析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持续应用4周后观察疗效。4周后复查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情况。结果: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比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的缩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住院周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较少。
【关键词】 莫沙必利;泮特拉唑;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无法正常工作,括约肌和环状肌可同时收缩或舒张[1]。人的机体有许多类似的括约肌,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类似于单向活瓣,用以关闭食道。它允许食物自由地通过进入胃,防止宿食反流[2]。通常情况下,食管下段括约肌在人们吞咽事物后立即关闭,来阻止胃酸和消化酶进入食管[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正常的关闭或不适当的松弛,都会使胃酸和部分宿食反流并烧灼食管下段,导致烧心和其他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本研究通过对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表明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持续应用4周后观察疗效。4周后复查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时,其血液分析结果、主要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4周内每天要记录用药治疗情况,以及用药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胃食管反流病明确诊断后,每天采用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20055196,生产企业: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口服,1次5mg,1d3次,饭前服用;联合泮特拉唑(国药准字H61020258,生产企业: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每次4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国药准字H63020123,生产企业:青海大地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00~400mg,每天800~1600mg,一般于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联合泮特拉唑(国药准字H61020258,生产企业: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联合疗法,每次4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特征 实验组,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9.81±5.12年;对照组,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30.36±4.23岁。实验组女性9例,男性11例;对照组女性8例,男性12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
2.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愈率 在40例患者中,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为90%,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治愈率 75%。经χ2检验两两比较,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均高于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P值为0.032。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胃食管反流病的治愈率对比表
3 讨 论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专家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性,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吩咐患者应该少吃多餐,睡前4h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cm。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4]。第二个方面,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减轻体重。第三个方面,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有助于防止反流。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实验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在短期内,采取停止继续注射药物的处理,对照组中患者的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在40例患者中,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为90%,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治愈率75%。经χ2检验两两比较,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均高于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P值为0.032。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与以前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符[5]。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及住院周期。
参考文献
[1] 杨明,梁小平,董新.泮托拉唑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1):174-175.
[2] 罗世忠,李明军.管状胃加胃底重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9(32):79-80,83.
[3] 李文明.管状胃成形术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7(9):1103-1104.
[4] 王金栋,韩冬,严文俊,等.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0,38(15):1783-1785.
[5] 朱震,陈海军.幽门括约肌捏断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对预防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5-17.
【关键词】 莫沙必利;泮特拉唑;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无法正常工作,括约肌和环状肌可同时收缩或舒张[1]。人的机体有许多类似的括约肌,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类似于单向活瓣,用以关闭食道。它允许食物自由地通过进入胃,防止宿食反流[2]。通常情况下,食管下段括约肌在人们吞咽事物后立即关闭,来阻止胃酸和消化酶进入食管[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正常的关闭或不适当的松弛,都会使胃酸和部分宿食反流并烧灼食管下段,导致烧心和其他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本研究通过对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表明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持续应用4周后观察疗效。4周后复查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时,其血液分析结果、主要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4周内每天要记录用药治疗情况,以及用药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胃食管反流病明确诊断后,每天采用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20055196,生产企业: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口服,1次5mg,1d3次,饭前服用;联合泮特拉唑(国药准字H61020258,生产企业: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每次4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国药准字H63020123,生产企业:青海大地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00~400mg,每天800~1600mg,一般于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联合泮特拉唑(国药准字H61020258,生产企业: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联合疗法,每次4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特征 实验组,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9.81±5.12年;对照组,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30.36±4.23岁。实验组女性9例,男性11例;对照组女性8例,男性12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
2.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愈率 在40例患者中,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为90%,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治愈率 75%。经χ2检验两两比较,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均高于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P值为0.032。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胃食管反流病的治愈率对比表
3 讨 论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专家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性,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吩咐患者应该少吃多餐,睡前4h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cm。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4]。第二个方面,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减轻体重。第三个方面,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有助于防止反流。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实验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在短期内,采取停止继续注射药物的处理,对照组中患者的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在40例患者中,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为90%,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治愈率75%。经χ2检验两两比较,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组的治愈率均高于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组,P值为0.032。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与以前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符[5]。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及住院周期。
参考文献
[1] 杨明,梁小平,董新.泮托拉唑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1):174-175.
[2] 罗世忠,李明军.管状胃加胃底重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9(32):79-80,83.
[3] 李文明.管状胃成形术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7(9):1103-1104.
[4] 王金栋,韩冬,严文俊,等.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0,38(15):1783-1785.
[5] 朱震,陈海军.幽门括约肌捏断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对预防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