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搭档是葡萄牙前总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是大人物!果断搭档之!
  
  这学期的第一堂法语课上,我注意到一个中年人。他头发花白,身形笔挺,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一角。在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里,他很是扎眼。我确信他不是老师,那么,他是谁?
  大家的一轮自我介绍后,我知道他叫若泽,来自葡萄牙,2010年7月申请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能在开学前夕成功申请入学,我知道此人一定不简单。根据他的年纪和样貌,我猜他应该是某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Sciences Po常会接收企业经理来校进修。
  我上的法语语言课是母语非法语的学生的必修课。第一节课的任务之一是确定两人一组的exposé(报告)的题目和顺序。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主题,大家自由组队选择。我对这个中年人很有兴趣,决定跟他一组,就等着他先选题目。他终于举手了,选“马赛:欧洲文化之都”。很好,寒假我刚去过马赛,我赶紧举手。
  下课后,作为搭档,我和他交换了联系方式。他给我留下潇洒的签名和邮箱,[email protected],并告诉我:jscps是他名字首字母的缩写,1957是出生年份。
  像被电击了一样,我突然想起有同学说过:有位刚去职的“大人物”在学校读书,和他同班的许多人都不认识他。这位中年人不会就是那个“大人物”吧?回家后我打开维基百科,还真搜到了他的页面。核对签名,一样;出生年份,1957年;全名若泽·苏格拉底·卡瓦略·平托·德·苏萨(José Sócrates Carvalho Pinto de Sousa)。就是他!2005~2011年就任葡萄牙总理的苏格拉底。“Bon Dieu(好神啊)!”我不禁感叹。
  这是我入读Sciences Po国际安全硕士的第6个月,已见过不少政界领袖。法国政要访问学校的频率很高,半年间还有巴西前总统卢拉、英国副首相克莱格造访学校,连急于获得西方国家支持的利比亚和叙利亚反对派领导人都来这里混脸熟。
  此外,学校的不少教师都有从政经历,他们的经历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我在第一学期所选课程中,有两位老师是前政府高官。一位是国际事务学院的院长,颇具传奇色彩的加桑·萨拉梅(Ghassan Salamé)。2000~2003年,他出任黎巴嫩拉菲克·哈里里内阁文化部长。2005年哈里里遇刺身亡,感到威胁的萨拉梅,拒绝了新内阁的邀请后,离开山雨欲来的黎巴嫩政坛来到法国潜心学术。另一位是德·拉·萨布利埃尔(Jean-Marc de la Sablière),前法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与高高在上给几百人上大课的萨拉梅院长不同,德·拉·萨布利埃尔先生的课是小班,在课上他就像个慈祥的大家长一样,同学们和他都很熟。不过,现在我是跟一位前总理一起上课、做作业,如此近的距离,还是让我颇为兴奋。
  有一点我很困惑:课上,大家为什么如此淡定?当了六年总理,里斯本条约就在他的任内签署通过,班上的欧洲同学和三位来自巴西的同学不可能不认识他啊?思来想去,我意识到,我也必须淡定,不能让人觉得咱没见识不是?
  最开始的激动被抑制住的后果就是,以后再也激动不起来了,一切变得自然而然。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若泽实在太低调了,坐在你身边,却让你觉察不出他是一名政治家。几节课下来,我几乎忘了他曾是总理。
  
  原形终露
  
  若泽很谦和,说话很慢。课上,他和我们谈论国际新闻,法国、葡萄牙、中国,没有他不了解的,但话题从来不会引向他的个人生活。下课时分,老师刚说完“下周见”,他卷起笔记本就走人。有一次,由于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报告做准备,我好不容易赶上了他。若泽停下来跟我有力地握手,听着我的建议他一直说很好,“就按你说的做”,然后就匆匆离去。
  法语课的老师非常固执,他要求所有的论文和报告都必须使用“Sciences Po结构”,即首先要有一个范围得当的论题,然后列几个小点进行正面论证,再进行反面论证,最后给一个“结论”。大家对这样限制思路的八股结构叫苦不迭。不过,死板的结构倒令小组分工变得简单了。我和若泽的题目是“马赛:欧洲文化之都”,背景是马赛获选成为2013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那么这个“盛会为马赛带来的利大还是弊大”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论题了。我来论证“利”,若泽论证“弊”。
  为了在若泽面前表现得好些,我十分认真地准备了精确到以秒计的计划,内容详细到再加几句话就可以成PPT的讲稿。我想,若泽应该会欣然全盘接受吧。但我错了,前总理开始原形毕露了。
  一天晚上9点钟,若泽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了一个多小时,阐述他的意见。尤其是他负责的部分,完全都推翻了。“‘马赛被毁容’是什么意思?”他问。我自信地回答:“马赛政府据说为了‘文化之都’要改造整个马赛老城区,这样老城区不就被‘毁容’了吗?”“你看过马赛的城市改造计划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断言马赛会被毁容呢?” “
其他文献
毕业展办完,曲终人散,人去馆空,各位同学最终还是要投身到现实的洪流中,对艺术类专业的同学来说,毕业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打动应聘单位,成为求职敲门砖呢?  记者: 毕业设计与工作能力成正比吗?  皓月:毕业设计和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也就是说,A做了一个自认为很牛的毕业设计,与A在职场一定有好的能力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对一个学生,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评价,不是靠一个看起来很好的
这是一个可以经常在杂志和报纸的经济、财经板块见到的名字——“叶志鹏”,他的头衔是经济评论员。然而,经济评论员大一时碰到最大的问题,竟然是不知道“经济”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最大的感觉是彷徨。不知道大学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读这个专业。”和几乎每个大学生一样,叶志鹏进入大学,也陷入了迷茫期,而且“迷茫了整个大一”。  指引叶志鹏走出迷茫的,是书。  叶志鹏所在的浙江工商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
与老板谈加薪一直是职场的一个难题。有调查表明,职场中超过一半的员工在面临与老板谈加薪的问题上,往往无所适从甚至有些惧怕。这种现象在新入职场的大学生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有人说,加薪面谈是不对等的,老板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其实这种看法也不尽然。有意思的是,在职场调查中,超过30%的老板表示,在与下属面对面谈加薪的时候感到很大的压力。考虑到老板要一对一地面对多个下属,这种累积的压力一点都不比下属小。由
推荐人:陈鹏  西安美术学院2011级国画系学生  出生在西安,生活在西安的艺术生,西美的毕业展必然是不能错过的!又是一年毕业季,我知道,不久,我也会毕业创作,挥手青春!  设计是解决生活中对设计文化日益提高的需求,在大学这几年的历练中,这些作品略显稚气,却也处处潜藏着真诚与青春的张力和勇气,在这些作品中,更能解读出执笔人对梦想的执着与责任!在文化古城的造就下,西安美院的毕业设计在充满创意现代气息
韩宇宏称,不同于往年学生的含蓄风,如今越来越多的刚刚迈入大一的学生就显示出对学业“剽悍”的追求风格。在竞选班委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学生找到她,直接说:我毕业后要出国,我瞄着的是排名前5的美国名校,我这几年应该怎样怎样做,我需要多高的GPA、我需要多高的托福和GRE成绩、我要竞选班干部、我要入党、我要加入学生会、我要竞选学生会主席、我要请谁给我写推荐信才更有力度……您看这样合不合理您还有什么建议?刚开
在跟《大学生》记者聊天的时间里,Mike的眼神从来没有停止过180度打量四周经过的男女老少,连咖啡店玻璃窗外走过的那人他也会冷不丁多看两眼,还不忘展示下自己好模仿的功力。    一个老外“Mike隋”,在今年4月27号午间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还附上了一段自编自导自演的视频,“大家好,我是老外Mike隋,说一口倍儿溜儿的汉语却没地方使,坑爹啊!星光大道去不了,因为不会唱歌跳舞。外国人汉语大赛也不想参加
摘 要:以7所知名美国高校新冠肺炎疫情社群档案项目作为案例分析对象,调研其新冠肺炎疫情社群档案征集工作的发展情况。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疫情社群档案征集活动过程中关键部分展开阐释,并据此总结出包括档案征集范围以社区为单位、征集对象多元、征集目的以提供利用服务为主及征集方式网络化在内的征集工作模式。  关键词:疫情档案征集;社群档案;群体参与;档案情感价值;档案利用  本研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冠肺炎疫
摘要:针对李兴利同志提出的归档只归发文的构想,本文认为无论从政策上看,从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归档只归发文都是值得探讨的。归档应当“以我为主”,国家档案馆档案的适当重复是必要的、合理的重复。  关键词:归档 档案 发文 收文 存档  毋庸讳言,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存在着重复保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兴利同志撰写了《试论只归发文》(以下简称《李文》)一文川,提出了归档只归发文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关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的听闻可能只停留在战争、内乱、维和等字眼上,而它自2002年建国以来的社会发展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则鲜少受到关注。带着探索这一新兴国度的理念,在新加坡读书的我与三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并在得到当地民间机构的支持后,扛着两部摄像机及录音照明等专业设备,于2011年9月踏上了这片陌生而神秘土地。  三个月联系总统——不得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长期殖民
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D座漫咖啡一坐定,记者拿出采访本和录音本,李也掏出了一本A4纸大小的空白页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对记者说:“不好意思,我习惯边说边写。”李面相老实而腼腆,但谈起事来既开阔又开怀,“开放空间、社会企业、跨界……”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把自己言语中的关键词写下来,甚至还画出简单的逻辑关系图。他说自己是双鱼座,天马行空,思维很跳,如果没有纸兜着,不知会跑去哪。  大三第一学期,这个生源地是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