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如何用心就能赢得精彩。
关键词:班级管理;因材施教;措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疆一班和二班从新疆伊犁,风尘仆仆的来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学员们一年的培训学习结束了。我感觉这是一段特殊难忘的人生旅程,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
办好新疆班是上级组织交给我院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我院为新疆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做出贡献的一次难得机会。为了办好这个班,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多次召开各部门分工协调会议。院领导多次亲临餐厅、宿舍、教室、办公室指导检查工作。从前期食宿条件的准备,到报到时的迎接,再到开班典礼、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班级管理等都作了精心部署、充分准备,确保学员进入商院后就能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专门召开座谈会,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倾听学员心声。
我和吴丽玫老师受到领导的信任担任了新疆班的班主任、辅导员,和学员们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和新疆班的其他老师、学员们一样辛勤耕耘,收获友谊、快乐和进步。
1 班级管理工作全力以赴
1.1 思想上正确引导
新疆班的学员是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来自万里之远的新疆伊犁,他们是已经毕业多年的多民族本科毕业生,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尽管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但我始终不忘提醒他们,学院为大家提供全院最好的就餐、住宿和教学条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要感谢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铭记家乡亲人的殷切期待,把感激感恩之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遵守校纪校规,好好学习,学成回去建设家乡。新疆班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班风、你争我赶的学风,这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生活上热情服务
在学员报到之前,我和吴老师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多次深入到宿舍餐厅,实地开展工作,从餐厅卫生到宿舍的铺床叠被,从安装空调、电视机到开通网络,从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到校园一卡通,从接站报到到布置教室,从熟悉校园环境到带领去市中心主要购物点,我们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就在报到的当天,我特意带上两部手机充足电量,让学员能及时向亲人报平安。学员刚报到的两周,我隔三岔五的去宿舍看望他们,与他们熟悉交流、询问需求,及时报修生活设施的故障,给特殊学员尽可能多的关爱。在入校的新鲜感过去后,部分学员出现了恋家思乡牵挂孩子的情绪,有的觉得父母为自己带孩子是自己的不孝,思想负担特别重,甚至有后悔来培训的心理。我及时开导他们,通过长长的作业评语、手机短信、个别谈话,帮他们排解苦闷、渡过难关,劝慰她们要幸福的去想念亲人,因为他们都在用不同方式支持着你们,只有学到了本领才有报答亲人的能力,才能为自己为他们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平时周末我也会给学员发短信,送上问候与祝福。
我坚持以诚待人,善待每一位学员,把育人融于课堂内外。在宿舍里,刚开始学员之间也会因琐事闹别扭,我引导他们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性格脾气、生活习俗,学会大度包容、适度迁就,顾全大局,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这样宿舍班级就能像家庭一样充满暖意。短短几个月时间,学员之间的感情日益增强,我和学员的感情日也渐深厚。虽然他们身处异乡远离亲人,但普遍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收获了友谊。
1.3 学习上积极鼓励
在学习上,学员们百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制定学习计划,克服困难,不言放弃,如饥似渴的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课上互动交流、快乐学习,课后迎难而上、刻苦学习。我深知学员们离开课堂多年,最长的已有十多年,要一下子白天八节正课,晚上三节自修课坐在教室里,确实需要一个逐步从家庭社会到校园、从毕业生到大学生的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过程。但学员们始终牢记使命心怀感恩,自强不息。尽管课余时间很少,但还是争分夺秒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利用网络资源聆听专家的知识讲座,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对于学员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鼓励,加以肯定。
1.4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我院始终把新疆班纳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学员们也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传播新疆文化的使者,积极参加学院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新生田径运动会、商院之春新年文艺汇演,每次出场都能赢得阵阵喝彩,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为了能让学员更广泛深入的了解无锡及江苏,我和吴老师及新疆随队老师,利用国庆节、双休日陪同学员参观学习:悠久的大运河畔展现过我们的翩翩舞姿,古朴的惠山古镇印下了我们串串足迹,秀丽的蠡湖之滨飘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原生态的长广溪湿地体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宏伟的博物馆投去了我们探询的目光,典雅的苏州园林见证了我们永恒的瞬间。任课教师也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参观调研。我们始终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员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要求他们写出感受,丰富记忆,锻炼写作能力。学员们都被无锡深远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繁荣的工商经济所吸引,决心要把无锡人的先进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回新疆。
为了丰富学员们的课余生活,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我与商院共迎评、心存感恩、12-9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还精心组织联谊活动:与兄弟班级开展手拉手展风采活动、欢庆古尔邦节、(三次)集体生日会。每位学员都有了至少2-3次表演节目施展才华的机会,还有16位同学锻炼了主持节目。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学员们的汉语水平、综合素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商院这个大家庭中,学员们与商院学子友爱互敬,和谐共处。学员之间也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亲如兄弟。我们收获了快乐。
2 教学上因材施教耐心辅导,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我作为汉语课老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和学员打成一片,重视欣赏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喜悦。教育学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很多民族学员汉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声调不准,生字错别字很多,语法结构混乱,这些又导致他们胆子小不自信,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针对这一现状,我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一字一词一句的让他们跟读轮读抽读、分角色读,每节课都安排两位民族学员上台三分钟说话,或情景对话,力求变枯燥为生动,化死板为活泼。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每节课都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批改作业时逐字逐句修改,写详细评语进行指导。
从第一堂汉语课开始,我就按照一对一民汉结对子的关系安排座位,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辅导老师(分别辅导对方汉语、维语)。民族学员在遇到困难时马上就能得到帮助,汉语辅导老师在帮助民族学员修改作业时,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学习汉语的迫切心情,又推动他们进行积极指导。在课堂上,结对子学员深情朗读了他们对辅导老师的感激之情,学员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学习劲头更足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值得一提的是,领队丁书记和辅导员尹波老师,坚持用晚自习时间分别辅导维语和汉语,这又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空前浓厚。经过一年的训练,每位民族学员上台时,说话神态自然放松,内容丰富多彩,时间也从三分钟延长到十几分钟。用实践证明了“只有努力才会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大家收获了进步。
回顾这一年,我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
关键词:班级管理;因材施教;措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疆一班和二班从新疆伊犁,风尘仆仆的来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学员们一年的培训学习结束了。我感觉这是一段特殊难忘的人生旅程,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
办好新疆班是上级组织交给我院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我院为新疆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做出贡献的一次难得机会。为了办好这个班,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多次召开各部门分工协调会议。院领导多次亲临餐厅、宿舍、教室、办公室指导检查工作。从前期食宿条件的准备,到报到时的迎接,再到开班典礼、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班级管理等都作了精心部署、充分准备,确保学员进入商院后就能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专门召开座谈会,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倾听学员心声。
我和吴丽玫老师受到领导的信任担任了新疆班的班主任、辅导员,和学员们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和新疆班的其他老师、学员们一样辛勤耕耘,收获友谊、快乐和进步。
1 班级管理工作全力以赴
1.1 思想上正确引导
新疆班的学员是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来自万里之远的新疆伊犁,他们是已经毕业多年的多民族本科毕业生,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尽管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但我始终不忘提醒他们,学院为大家提供全院最好的就餐、住宿和教学条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要感谢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铭记家乡亲人的殷切期待,把感激感恩之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遵守校纪校规,好好学习,学成回去建设家乡。新疆班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班风、你争我赶的学风,这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生活上热情服务
在学员报到之前,我和吴老师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多次深入到宿舍餐厅,实地开展工作,从餐厅卫生到宿舍的铺床叠被,从安装空调、电视机到开通网络,从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到校园一卡通,从接站报到到布置教室,从熟悉校园环境到带领去市中心主要购物点,我们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就在报到的当天,我特意带上两部手机充足电量,让学员能及时向亲人报平安。学员刚报到的两周,我隔三岔五的去宿舍看望他们,与他们熟悉交流、询问需求,及时报修生活设施的故障,给特殊学员尽可能多的关爱。在入校的新鲜感过去后,部分学员出现了恋家思乡牵挂孩子的情绪,有的觉得父母为自己带孩子是自己的不孝,思想负担特别重,甚至有后悔来培训的心理。我及时开导他们,通过长长的作业评语、手机短信、个别谈话,帮他们排解苦闷、渡过难关,劝慰她们要幸福的去想念亲人,因为他们都在用不同方式支持着你们,只有学到了本领才有报答亲人的能力,才能为自己为他们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平时周末我也会给学员发短信,送上问候与祝福。
我坚持以诚待人,善待每一位学员,把育人融于课堂内外。在宿舍里,刚开始学员之间也会因琐事闹别扭,我引导他们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性格脾气、生活习俗,学会大度包容、适度迁就,顾全大局,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这样宿舍班级就能像家庭一样充满暖意。短短几个月时间,学员之间的感情日益增强,我和学员的感情日也渐深厚。虽然他们身处异乡远离亲人,但普遍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收获了友谊。
1.3 学习上积极鼓励
在学习上,学员们百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制定学习计划,克服困难,不言放弃,如饥似渴的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课上互动交流、快乐学习,课后迎难而上、刻苦学习。我深知学员们离开课堂多年,最长的已有十多年,要一下子白天八节正课,晚上三节自修课坐在教室里,确实需要一个逐步从家庭社会到校园、从毕业生到大学生的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过程。但学员们始终牢记使命心怀感恩,自强不息。尽管课余时间很少,但还是争分夺秒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利用网络资源聆听专家的知识讲座,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对于学员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鼓励,加以肯定。
1.4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我院始终把新疆班纳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学员们也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传播新疆文化的使者,积极参加学院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新生田径运动会、商院之春新年文艺汇演,每次出场都能赢得阵阵喝彩,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为了能让学员更广泛深入的了解无锡及江苏,我和吴老师及新疆随队老师,利用国庆节、双休日陪同学员参观学习:悠久的大运河畔展现过我们的翩翩舞姿,古朴的惠山古镇印下了我们串串足迹,秀丽的蠡湖之滨飘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原生态的长广溪湿地体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宏伟的博物馆投去了我们探询的目光,典雅的苏州园林见证了我们永恒的瞬间。任课教师也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参观调研。我们始终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员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要求他们写出感受,丰富记忆,锻炼写作能力。学员们都被无锡深远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繁荣的工商经济所吸引,决心要把无锡人的先进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回新疆。
为了丰富学员们的课余生活,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我与商院共迎评、心存感恩、12-9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还精心组织联谊活动:与兄弟班级开展手拉手展风采活动、欢庆古尔邦节、(三次)集体生日会。每位学员都有了至少2-3次表演节目施展才华的机会,还有16位同学锻炼了主持节目。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学员们的汉语水平、综合素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商院这个大家庭中,学员们与商院学子友爱互敬,和谐共处。学员之间也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亲如兄弟。我们收获了快乐。
2 教学上因材施教耐心辅导,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我作为汉语课老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和学员打成一片,重视欣赏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喜悦。教育学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很多民族学员汉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声调不准,生字错别字很多,语法结构混乱,这些又导致他们胆子小不自信,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针对这一现状,我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一字一词一句的让他们跟读轮读抽读、分角色读,每节课都安排两位民族学员上台三分钟说话,或情景对话,力求变枯燥为生动,化死板为活泼。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每节课都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批改作业时逐字逐句修改,写详细评语进行指导。
从第一堂汉语课开始,我就按照一对一民汉结对子的关系安排座位,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辅导老师(分别辅导对方汉语、维语)。民族学员在遇到困难时马上就能得到帮助,汉语辅导老师在帮助民族学员修改作业时,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学习汉语的迫切心情,又推动他们进行积极指导。在课堂上,结对子学员深情朗读了他们对辅导老师的感激之情,学员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学习劲头更足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值得一提的是,领队丁书记和辅导员尹波老师,坚持用晚自习时间分别辅导维语和汉语,这又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空前浓厚。经过一年的训练,每位民族学员上台时,说话神态自然放松,内容丰富多彩,时间也从三分钟延长到十几分钟。用实践证明了“只有努力才会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大家收获了进步。
回顾这一年,我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