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较快,说话有条理、自然流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朗读仅靠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来督促学生在课外练读呢?经过反复调查、思考,我便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几乎人人都有复读机),准备尝试一下朗读录音,以达到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反复练习、总结提高的目的。
当我向学生们谈了我的设想后,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我把第一次录音安排在双休日。在此同时,我告诉他们:“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学生们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星期一,我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朗读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时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学生的真切体验也在他们的日记中有了反映:
▲说实在的,虽然这录音机早就是我的伴儿了,但更确切地说,它只是各放音机而已。今天,老师让我们尝试录音,该怎么录呢?我没法了,只得请教老爸,手忙脚乱了一阵后,我终于学会了。嗨,还真没想到这家用电器还真能成为我学习的好帮手。
▲由于是第一次录音,我总觉得有些紧张。我先将课文熟读了五六遍,自以为不错了,才开始录。可谁知,没读三句话,便“卡壳”了。唉,重录吧!好不容易汗流夹背地录完了,一听,声音颤抖,停顿不当,这哪像我的水平?不行!再录吧。
学生们真情的表白倍增了我的信心——坚持下去,肯定没错儿。于是,针对这项特殊的作业,我又设计了多种反馈评价途径,可以说是省时高效。例如:推磨转检测——让学生按座号推磨转听录音、打分并提出建议;班内推选若干个朗读指导小老师,分组检测,负责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小组集体听录音,评选“朗读能手”;老师进行随机抽测,抓住共性问题点评指导等。
初步的尝试,效果是喜人的。班内学生大多都爱上了朗读。朗读的语音、语调都能恰当地表达文章的内涵。据家长反映,孩子们把录音看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耐心与认真。更可喜的是,学生们竟能从课文朗读中得到启发。相互间开展了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录音听写词语”、“佳作朗读欣赏”、“我的习作”、“谈心”……那些朗读指导员更是高明,他们常将自己的评点及朗读示范录在该同学的磁带上,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感性的指导。由此,我不由得要思考:我们当老师的,应如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方式呢?
1 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解放学生的心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至于学生在学习中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心情是否愉快。则在教育者视野之外,以致多数学生在师道尊严的桎梏下,迷失了“童真无邪”的本性。现代教学观则把学生的学习阶段看成人生的一部分,着眼点是“学”。教学的方法是“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学会学习。学生在朗读录音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种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录音的宽松气氛中,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心灵得到解放,这种学习自然也是一种乐趣了。
2 讨论式、互助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讨论式、互助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谈中,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以修正自己的见解或让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刻。朗读录音的检测过程正是为学生们提供了这个良好的环境,学生们在讨论、互助的过程中,都能自己思考,自我判断,而非人云亦云,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个性得到了发展。
3 在持之以恒的锤炼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记得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学生练习朗读录音,每一次都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感。在同学中播放他们的录音、评选朗读能手、推选朗读指导员等,都能极好地促进他们兴趣的形成,让他们从中品尝成功的愉悦,形成学习的最大动力。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朗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当我向学生们谈了我的设想后,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我把第一次录音安排在双休日。在此同时,我告诉他们:“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学生们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星期一,我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朗读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时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学生的真切体验也在他们的日记中有了反映:
▲说实在的,虽然这录音机早就是我的伴儿了,但更确切地说,它只是各放音机而已。今天,老师让我们尝试录音,该怎么录呢?我没法了,只得请教老爸,手忙脚乱了一阵后,我终于学会了。嗨,还真没想到这家用电器还真能成为我学习的好帮手。
▲由于是第一次录音,我总觉得有些紧张。我先将课文熟读了五六遍,自以为不错了,才开始录。可谁知,没读三句话,便“卡壳”了。唉,重录吧!好不容易汗流夹背地录完了,一听,声音颤抖,停顿不当,这哪像我的水平?不行!再录吧。
学生们真情的表白倍增了我的信心——坚持下去,肯定没错儿。于是,针对这项特殊的作业,我又设计了多种反馈评价途径,可以说是省时高效。例如:推磨转检测——让学生按座号推磨转听录音、打分并提出建议;班内推选若干个朗读指导小老师,分组检测,负责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小组集体听录音,评选“朗读能手”;老师进行随机抽测,抓住共性问题点评指导等。
初步的尝试,效果是喜人的。班内学生大多都爱上了朗读。朗读的语音、语调都能恰当地表达文章的内涵。据家长反映,孩子们把录音看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耐心与认真。更可喜的是,学生们竟能从课文朗读中得到启发。相互间开展了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录音听写词语”、“佳作朗读欣赏”、“我的习作”、“谈心”……那些朗读指导员更是高明,他们常将自己的评点及朗读示范录在该同学的磁带上,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感性的指导。由此,我不由得要思考:我们当老师的,应如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方式呢?
1 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解放学生的心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至于学生在学习中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心情是否愉快。则在教育者视野之外,以致多数学生在师道尊严的桎梏下,迷失了“童真无邪”的本性。现代教学观则把学生的学习阶段看成人生的一部分,着眼点是“学”。教学的方法是“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学会学习。学生在朗读录音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种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录音的宽松气氛中,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心灵得到解放,这种学习自然也是一种乐趣了。
2 讨论式、互助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讨论式、互助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谈中,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以修正自己的见解或让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刻。朗读录音的检测过程正是为学生们提供了这个良好的环境,学生们在讨论、互助的过程中,都能自己思考,自我判断,而非人云亦云,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个性得到了发展。
3 在持之以恒的锤炼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记得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学生练习朗读录音,每一次都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感。在同学中播放他们的录音、评选朗读能手、推选朗读指导员等,都能极好地促进他们兴趣的形成,让他们从中品尝成功的愉悦,形成学习的最大动力。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朗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