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朗读 享受快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iajign1323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较快,说话有条理、自然流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朗读仅靠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来督促学生在课外练读呢?经过反复调查、思考,我便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几乎人人都有复读机),准备尝试一下朗读录音,以达到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反复练习、总结提高的目的。
  当我向学生们谈了我的设想后,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我把第一次录音安排在双休日。在此同时,我告诉他们:“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学生们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星期一,我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朗读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时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学生的真切体验也在他们的日记中有了反映:
  ▲说实在的,虽然这录音机早就是我的伴儿了,但更确切地说,它只是各放音机而已。今天,老师让我们尝试录音,该怎么录呢?我没法了,只得请教老爸,手忙脚乱了一阵后,我终于学会了。嗨,还真没想到这家用电器还真能成为我学习的好帮手。
  ▲由于是第一次录音,我总觉得有些紧张。我先将课文熟读了五六遍,自以为不错了,才开始录。可谁知,没读三句话,便“卡壳”了。唉,重录吧!好不容易汗流夹背地录完了,一听,声音颤抖,停顿不当,这哪像我的水平?不行!再录吧。
  学生们真情的表白倍增了我的信心——坚持下去,肯定没错儿。于是,针对这项特殊的作业,我又设计了多种反馈评价途径,可以说是省时高效。例如:推磨转检测——让学生按座号推磨转听录音、打分并提出建议;班内推选若干个朗读指导小老师,分组检测,负责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小组集体听录音,评选“朗读能手”;老师进行随机抽测,抓住共性问题点评指导等。
  初步的尝试,效果是喜人的。班内学生大多都爱上了朗读。朗读的语音、语调都能恰当地表达文章的内涵。据家长反映,孩子们把录音看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耐心与认真。更可喜的是,学生们竟能从课文朗读中得到启发。相互间开展了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录音听写词语”、“佳作朗读欣赏”、“我的习作”、“谈心”……那些朗读指导员更是高明,他们常将自己的评点及朗读示范录在该同学的磁带上,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感性的指导。由此,我不由得要思考:我们当老师的,应如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方式呢?
  
  1 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解放学生的心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至于学生在学习中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心情是否愉快。则在教育者视野之外,以致多数学生在师道尊严的桎梏下,迷失了“童真无邪”的本性。现代教学观则把学生的学习阶段看成人生的一部分,着眼点是“学”。教学的方法是“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学会学习。学生在朗读录音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种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录音的宽松气氛中,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心灵得到解放,这种学习自然也是一种乐趣了。
  
  2 讨论式、互助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讨论式、互助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谈中,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以修正自己的见解或让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刻。朗读录音的检测过程正是为学生们提供了这个良好的环境,学生们在讨论、互助的过程中,都能自己思考,自我判断,而非人云亦云,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个性得到了发展。
  
  3 在持之以恒的锤炼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记得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学生练习朗读录音,每一次都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感。在同学中播放他们的录音、评选朗读能手、推选朗读指导员等,都能极好地促进他们兴趣的形成,让他们从中品尝成功的愉悦,形成学习的最大动力。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朗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其他文献
关于阅读,新的课标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当今的信息时代,许多同学更易被网络、电视困住,拿到一本书,常常是走马观花。到了第三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每学期至少25万字。所以单靠学生自觉是不够的。见我校少先队的争章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受此启发,我在班上开展了“争阅读章、激阅读情”活动,收获颇丰,现将活动过程简述如下:    一、争章动员,制定目标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我们学校2003年经过布局调整后,成为宁国市农村首家寄宿制学校,住校生有280人。今年我带的这个班的学生是由三个村小转来而组合成的。三个村小转来的学生都是住校生,年龄小,第一次远离父母,每到夜晚来临,我先是跟他们谈心,然后送到宿舍,交给生活指导老师。第二天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问问这些住校生晚上睡得香不香。通过几次与生活指导教师的配合,平静地度过了一个月。  第二个月上旬,一位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笔者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一些说明。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现象,使他们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当时以专门弹奏自己的作品而享誉欧关。他来中国本来只打算停留数周,然而在他抵达中国后的几个礼拜之中,他却对中国当时的音乐情况与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感情。这种情感使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延长到约3年之久,一向以专弹自己作品出名的齐尔品,居然向中国要求一首供他在“其他各国演奏”之用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在当时上海的《音乐杂志》上出现一则“齐尔品
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它以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现行的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 结合课文“套”作文  小学语文每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所写作文的题目要求与所学的本单元课文是紧密相关的。有些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说是借鉴,实
曾经不止一次地给别人让座,虽然当时并不知别人心里会怎么想,但我却能感觉到给别人让座而带来的愉悦心情。去年,我有幸两次感受了别人给我让座的心情。那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第一次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给我让了座,当时觉得非常感动,对那个小姑娘充满了感激之情;另一次是时隔不久,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个小伙子在一个女孩子的催促下给我让了座。我当时看那年青人不愿意,打算推辞了,但最终拗不过女孩子的盛情。同时,心里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
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0至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称之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正确认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对于教学工作的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    1、活泼好动。天真单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表达需要,上课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学困生的形成有许多的原因,其中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心理障碍的形成又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教师把学困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视当学习潜能的极限,看不到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对学困生转化失去信心,使学困生进入了“学习困难——受冷遇——学习更困难——更受冷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生的品德教育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况,全方位地思考,从一点一滴做起,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明辨事理,找出开启其心灵的“钥匙”,才能让他们茅塞顿开,以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  所谓从一点一滴做起,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引导学生顺水推舟,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