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96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乳头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取石球囊、机械碎石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效果显著,相较于乳头扩张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乳头扩张术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a,JPD)指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3 cm以内的憩室[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管结石发生的关系已为较多研究证实,但是常因手术前不能明确诊断而单纯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而忽略了对JPD的处理[2-3]。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接受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459例,首次检出胆总管结石伴有JPD 96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96例,包括男55例,女41例,年龄35~92岁,平均(58.4±11.2)岁。96例患者均有间断反复发作上腹不适及疼痛病史,伴寒战、发热52例,黄疸78例。术前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3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11例,胆道探查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6例,梗阻性黄疸4例,其中乳头旁憩室6例,合并有胆源性胰腺炎8例。术中见单憩室62例,双憩室23例,多憩室11例。憩室直径0.3~3.0 cm,平均1.1 cm。憩室内乳头55例(57%);憩室间乳头3例(3.1%);憩室边缘乳头38例(39.9%)。根据患者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气囊取石及碎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等。术前准备一般ERCP,入镜后寻找乳头开口并观察与憩室关系,注入造影剂,明确结石数量、位置、大小以及胆管狭窄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缓慢切开乳头括约肌,切开长度约占括约肌总长的1/2,取出结石;对照组患者则根据胆总管直径导入相应的球囊扩张导管,将乳头扩张4~5 min后取出结石。所有患者在确认无结石后放置鼻胆管引流,如发现较大结石则可先采用碎石篮机械碎石后再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
  组别 并发症 例 并发症发生率(%)
  出血 穿孔 急性胰腺炎 结石复发
  观察组(n=48) 2 2 0 0 8.3
  对照组(n=48) 1 1 4 3 18.8
  3 讨论
  随着ERCP的广泛开展,JPD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可能与年龄有关,且与胆胰疾病关系密切[4]。十二指肠憩室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位于十二指肠乳头旁2~3 cm 以内者称为JPD。JPD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较大,术前往往难以诊断[5],本组病例仅6例获得术前诊断。
  JPD易导致胆道疾病,同时也造成内镜下取石术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插管困难,虽然乳头旁憩室能够作为指示帮助内镜下寻找乳头,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最终插管成功率均较高,但不能忽视的是,憩室的存在会引起胆总管末端走向的改变,最终延长插管时间和增加插管难度;(2)穿孔,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由于肌层缺损,黏膜下层从破损处突出所形成的,这导致局部肠壁变薄,所以在取石、插管或乳头切开时易发生穿孔;(3)出血,由于憩室的存在,会造成胆总管和神经血管走向的改变,术中为了避免切到脆弱的黏膜组织,会向着末端肌层切开,易发生出血[6-7]。
  EST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ERCP技术,能够充分打开Oddi括约肌,确保胆总管通畅,为取石提供方便,但在手术中笔者发现,即使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也不可避免的在术中发生出血和穿孔现象,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仅能将这些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不能完全排除[8]。而EPBD的应用,则是为了减少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而且手术成功率也能够得到保证,从临床报道来看,虽然EPBD的应用有效的控制了出血和穿孔的发生,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却明显增加[9-10]。从本文数据来看,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出血与穿孔发生率对比数据较少,难以作为准确依据,但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点和罗文等[11-12]的研究结果相近。而有学者指出,可尝试采用EST结合ERCP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13-14],其优势在于行EST时如果出现出血点可采用ERCP压迫止血,而急性胰腺炎的控制方面则主要体现在ERCP造成的组织水肿可用EST的方式来解决[15]。这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妇科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间,术前及术后患者体温变化及相关的低体温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科2012年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观察麻醉前、手术结束后患者体温变化并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观察组手术前后体温均有下降,不同年龄组、不同手术时间组体温下降不同。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体温下降趋势明显,年龄、手术时间是影响体温变化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体温的变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应用它们,提高课堂效率。    1 温故知新,从容导入    在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温故知新导入法,这样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B3LYP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E)-2-[2-(2-硝基苯基)乙烯基]-8-乙酰氧基喹啉的分子结构、分子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谱及热力学性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
目的:探讨基于HEDIS系统护理模式对带膀胱造瘘管出院患者社区护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行膀胱造瘘术的出院患者88例,均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分为
2018年,《机械工程材料》杂志将在第4期、第7期、第10期分别推出"先进陶瓷材料"、"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先进复合材料"等专题报道,热忱欢迎相关领域科研技术人员踊跃投稿。(1)先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还需要农村自身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信息技术在新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一定能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巨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核心和基础。从历史学科自身规律来看,只有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才能从头绪纷繁而又交错影响的历史事件中得出正确的规律认识。因此,要把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历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笔者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利用计算机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除了有形的练习——多写多练外,还要求进行无形的练习——
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现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看法。    培养语感的途径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美好情境,触发语感其实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进行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便能触发语感。语感是通过学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