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要素流动可以缩小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要素流动过程中由要素集中推动的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因此,文章提出“要素流动—产业集聚—
【机 构】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素流动可以缩小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要素流动过程中由要素集中推动的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因此,文章提出“要素流动—产业集聚—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并结合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经济发展存在直接效应和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集聚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产业集聚在要素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有所不同,东部地区要素流动主要通过促进第三产业集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部地区主要通过促进第二产业集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西部地区两者兼有.
其他文献
文章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宜居宜业协同发展水平和收敛性,运用组合赋权的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水平进行测度,构建协同测度模型计算生态宜居宜业协同发展水平,并运用σ
基尼系数是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指数,是判断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有很多种,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洛伦斯曲线不能用初等函数表达,所
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贫是中国践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在中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贫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
文章结合产业生态化的定义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主成分分析-熵值法对重庆市1997-2017年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文章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时空异质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
文章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替代指标,利用窗口联合参比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京津冀三省份2006-2017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并利用熵值法计算科技创新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