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纤维化边界行解剖性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循肝纤维化边界行解剖性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循肝纤维化边界行解剖性肝切除治疗的167例肝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肝纤维化边界引导下成功进行解剖性肝切除,配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平均历时(231.5±37.1) min,平均失血量(375.7±52.6)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2±1.1) d,残石率8.9%,按照Clavien-Dindo评分系统,Ⅰ级并发症86例,Ⅱ级并发症35例,无Ⅲ级以上并发症。167例患者术后经过3~107个月的门诊随访,15例复发结石,其中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

结论

循纤维化边界行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7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腹腔镜下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时长(232±73) min,出血(22±15) ml,术后住院时间(7±2)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发生无症状胆瘘。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肝功恢复正常,4例患者肝内胆管恢复正常,2例患者肝内胆管回弹不良,其中1例再发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胆肠吻合口重建及空肠盲襻皮下埋置术。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外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以远端缺血为主(65%),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占比为20%和15%。覆膜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死亡率5.0%,保肢率95.0%,一期通畅率58.8%,并发症发生率41.2%,二次干预率为41.2%。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总体保肢率95.0%,死亡率为10.0%。本研究结果显示腔内隔绝
期刊
回顾性分析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同时完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SMA)测定的7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46例予抗凝治疗下的保守治疗。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前FFRSMA为0.53±0.14,支架植入后为0.95±0.05(P<0.01)。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腹痛、腹胀及慢性腹泻症状。本中心认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测定可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闭塞组9例,对侧狭窄组1例(P=0.03)。6例对侧闭塞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TIA、脑卒中、心肌梗死、低血压、颈动脉再狭窄
期刊
回顾性分析1例实施3D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予以三维可视化重建制定手术方案,行双主刀模式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中淋巴结清扫,胆总管离断及右侧二级分支肝管离断并整形,左半肝及尾叶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的精准评估,术中双主刀模式精细操作及腹腔镜视野的改善,3D腹腔镜下行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
期刊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桥襻梗阻的病例,桥襻梗阻在术后6~60 d出现症状,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治愈,另2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愈出院。笔者认为由于术后桥襻梗阻可导致胰肠吻合口破裂、出血、危及生命,需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以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患者发生肝转移较为常见,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不宜行肝切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广泛地应用于NET肝转移患者的治疗。RFA应用灵活,创伤相对较小,对于控制患者神经内分泌症状,减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都有着不错的疗效。患者行RFA治疗后并发症、死亡率较低,对<3 cm的肿瘤结节疗效显著,
目的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睡眠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BIS值组(B1组和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维持心率和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
碘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最初的应用是基于错误的理论。抗甲状腺药物出现后替代碘剂成为了预防围手术期甲状腺危象的主要药物。如今,术前应用碘剂的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但该作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术前碘准备的应用起源、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现况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准备并非必须使用碘剂。
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手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其远期存活相关并发症仍不容忽视。肾细胞癌和肾腺瘤属于其中两种主要并发症类型,这两种肿瘤在肾移植受者原肾同时发生极为罕见。本文收集报道2例罕见远期肾移植受者原肾并发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乳头状腺瘤病例,并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以期提高肾移植术后并发肾肿瘤诊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