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信息不对称,如何突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非对称视角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中小企业融资 逆向选择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提供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银行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仅为13%,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一方面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缺陷,如产权关系模糊、信用缺失问题较严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财务控制薄弱等主要问题。而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本文从非对称信息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企业融资中的非对称信息问题
(一)非对称信息的基本理论。
1、非对称信息。
非对称信息指经济主体间在某一相关事件的信息量上存在差别,即双方拥有的信息量不等,或称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量多的一方称为信息优势方,拥有信息量少的一方称为信息劣势方。很多经济学家将非对称信息理论用于金融研究领域。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交易双方会利用自身具有的信息优势最大化自身利益,由此产生了两个不利的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3、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达成某种合约或约定后,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效用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金融中的道德风险是指资金短缺者获得资金盈余者提供的资金后,违反合约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
(二)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投资者与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融资企业在某些方面有信息量的差异。下面就从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来对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行说明。
企业融资中的事前信息不对称集中体现为融资企业未来的收益情况,包括企业的风险类型、企业及其经营项目的质量以及企业家的经营能力等。企业融资中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融资企业违反融资协议,私下改变资金用途,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二是融资企业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三是融资企业取得资金后,对于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融入资金发生损失。企业融资中事前的非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事后的非对称信息导致道德风险。二、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剖析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受环境影响和自身状况限制,信息不对称程度要高于大企业,因此融资所遇到的困难要远远多于大企业,主要表现在:
1、信用信息不足。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且很多为家族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账目混乱,同时由于经营历史较短,信誉积累不足,企业有时为了得到贷款,往往会编造假账、夸大企业固定资产等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因此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当严重。对银行来说,同样的信贷,贷给大企业几乎没有风险,贷给中小企业风险就大的多。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达11.6%。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当然会选择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大企业。
2、经营失败风险高。一方面,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高,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很容易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产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都是法规规定的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如60%或70%等。由此可见,在失败风险高及积累维护信誉成本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很难在经营的同时,投入太多成本去积累信誉。虽然有些企业成功了会有高速成长带来的回报,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让投资者难以鉴别。
3、融入资金难以控制。相比融资企业自身而言,金融机构在放款之后,很难知晓资金的流向,对贷出的资金收益也难以估计,这极大地增加了金融机构获取借贷信息的成本和发放贷款的风险。在这种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宁愿放弃贷给实行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利率的中小企业,而以较低的利率将资金贷给有收益保障的大企业。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受诸多限制而得不到融资,使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也受到影响。这些最需要资金的优质中小企业得不到满足,就导致了配置无效,势必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三、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治理策略
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治理应该从削弱或消除信息不对称入手,解决的思路要兼顾长期与短期,从长期看,更倾向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从短期看,则需要找到削弱或消除信息不对称对融资影响的方法。
(一)构建融资企业的声誉机制。
构建声誉机制的本质是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实际上也就是融资企业向投资者传达积极信号,以削弱融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失败风险高,成活率低,而且维护声誉需要很高的成本,建立企业本身的声誉机制有很大困难,因此构建声誉机制可以从企业的法人代表或经营者入手。
其一,让产权主体人格化。就是把企业与法人代表融为一体,减少投资者对经营者因不了解而出现的道德风险的机率。把法人代表经营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将此记录与银行等投资人共享,这在某种程度上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了企业经营者,迫使经营者必须好好去经营,若经营不好,就会对企业后面的融资以及经营者未来的事业带来很大影响,从而使经营者的长期利益与当下融资企业经营状况紧密关联。 其二,融资企业的所有权能够转让。企业的所有者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如果所有权不能转让,会导致经营者只顾短期利润,不顾长期声誉。在所有权能够转让的情况下,经营者会在其拥有的股权时期更好的经营企业。因为声誉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及对外形象,经营者为了让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会注重培养声誉。
(二)建立融资企业的抵押、担保机制。
抵押就是融资企业用自身财产向投资者作出的赔偿保证,担保是指融资企业在自身财产不足的条件下请求第三者以其财产向投资者作出的赔偿保证。抵押、担保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保证投资者能获得赔偿,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而融资企业拿资产去抵押担保,说明其有经营好的愿望。因此,融资企业的抵押、担保行为可以缓解融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三)搭建企业相互担保或诚信联盟。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大的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给没有信用记录或资产抵押不足的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相互担保或建立诚信联盟来缓解信息不对称,解决融资问题。如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为解决其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问题,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发网络银行业务。为获取银行的信任,阿里巴巴将自己的3亿8000家企业会员资料与银行共享,里面有企业的交易信用记录可以作为参考信息。企业会员只需要联合三家合作伙伴相互做担保,申请向银行贷款,银行通过交易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发放贷款。通过这种方式,银行把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转嫁给了担保企业,让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搜寻,每个理性的企业为了自身融资发展都会选择自己了解信任的企业联盟。
(四)强化政府的法律机制与监管机制。
提高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体系。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监管当局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服务完善、监管到位而且利益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而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机制等。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各方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使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穆争社.企业融资与非对称信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宋熔扶.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金融,2007(16)[3]吴祺.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企业论坛,2009(9)[4]王慧军,张晶敏.基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对策.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提供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银行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仅为13%,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一方面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缺陷,如产权关系模糊、信用缺失问题较严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财务控制薄弱等主要问题。而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本文从非对称信息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企业融资中的非对称信息问题
(一)非对称信息的基本理论。
1、非对称信息。
非对称信息指经济主体间在某一相关事件的信息量上存在差别,即双方拥有的信息量不等,或称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量多的一方称为信息优势方,拥有信息量少的一方称为信息劣势方。很多经济学家将非对称信息理论用于金融研究领域。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交易双方会利用自身具有的信息优势最大化自身利益,由此产生了两个不利的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3、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达成某种合约或约定后,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效用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金融中的道德风险是指资金短缺者获得资金盈余者提供的资金后,违反合约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
(二)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投资者与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融资企业在某些方面有信息量的差异。下面就从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来对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行说明。
企业融资中的事前信息不对称集中体现为融资企业未来的收益情况,包括企业的风险类型、企业及其经营项目的质量以及企业家的经营能力等。企业融资中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融资企业违反融资协议,私下改变资金用途,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二是融资企业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三是融资企业取得资金后,对于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融入资金发生损失。企业融资中事前的非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事后的非对称信息导致道德风险。二、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剖析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受环境影响和自身状况限制,信息不对称程度要高于大企业,因此融资所遇到的困难要远远多于大企业,主要表现在:
1、信用信息不足。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且很多为家族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账目混乱,同时由于经营历史较短,信誉积累不足,企业有时为了得到贷款,往往会编造假账、夸大企业固定资产等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因此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当严重。对银行来说,同样的信贷,贷给大企业几乎没有风险,贷给中小企业风险就大的多。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达11.6%。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当然会选择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大企业。
2、经营失败风险高。一方面,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高,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很容易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产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都是法规规定的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如60%或70%等。由此可见,在失败风险高及积累维护信誉成本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很难在经营的同时,投入太多成本去积累信誉。虽然有些企业成功了会有高速成长带来的回报,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让投资者难以鉴别。
3、融入资金难以控制。相比融资企业自身而言,金融机构在放款之后,很难知晓资金的流向,对贷出的资金收益也难以估计,这极大地增加了金融机构获取借贷信息的成本和发放贷款的风险。在这种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宁愿放弃贷给实行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利率的中小企业,而以较低的利率将资金贷给有收益保障的大企业。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受诸多限制而得不到融资,使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也受到影响。这些最需要资金的优质中小企业得不到满足,就导致了配置无效,势必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三、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治理策略
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治理应该从削弱或消除信息不对称入手,解决的思路要兼顾长期与短期,从长期看,更倾向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从短期看,则需要找到削弱或消除信息不对称对融资影响的方法。
(一)构建融资企业的声誉机制。
构建声誉机制的本质是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实际上也就是融资企业向投资者传达积极信号,以削弱融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失败风险高,成活率低,而且维护声誉需要很高的成本,建立企业本身的声誉机制有很大困难,因此构建声誉机制可以从企业的法人代表或经营者入手。
其一,让产权主体人格化。就是把企业与法人代表融为一体,减少投资者对经营者因不了解而出现的道德风险的机率。把法人代表经营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将此记录与银行等投资人共享,这在某种程度上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了企业经营者,迫使经营者必须好好去经营,若经营不好,就会对企业后面的融资以及经营者未来的事业带来很大影响,从而使经营者的长期利益与当下融资企业经营状况紧密关联。 其二,融资企业的所有权能够转让。企业的所有者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如果所有权不能转让,会导致经营者只顾短期利润,不顾长期声誉。在所有权能够转让的情况下,经营者会在其拥有的股权时期更好的经营企业。因为声誉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及对外形象,经营者为了让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会注重培养声誉。
(二)建立融资企业的抵押、担保机制。
抵押就是融资企业用自身财产向投资者作出的赔偿保证,担保是指融资企业在自身财产不足的条件下请求第三者以其财产向投资者作出的赔偿保证。抵押、担保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保证投资者能获得赔偿,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而融资企业拿资产去抵押担保,说明其有经营好的愿望。因此,融资企业的抵押、担保行为可以缓解融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三)搭建企业相互担保或诚信联盟。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大的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给没有信用记录或资产抵押不足的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相互担保或建立诚信联盟来缓解信息不对称,解决融资问题。如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为解决其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问题,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发网络银行业务。为获取银行的信任,阿里巴巴将自己的3亿8000家企业会员资料与银行共享,里面有企业的交易信用记录可以作为参考信息。企业会员只需要联合三家合作伙伴相互做担保,申请向银行贷款,银行通过交易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发放贷款。通过这种方式,银行把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转嫁给了担保企业,让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搜寻,每个理性的企业为了自身融资发展都会选择自己了解信任的企业联盟。
(四)强化政府的法律机制与监管机制。
提高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体系。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监管当局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服务完善、监管到位而且利益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而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机制等。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各方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使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穆争社.企业融资与非对称信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宋熔扶.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金融,2007(16)[3]吴祺.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企业论坛,2009(9)[4]王慧军,张晶敏.基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对策.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