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的审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因此,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谈几点浅见。
  1.从简单开始,尝试阅读
  初一学生缺乏阅读的习惯,不懂阅读的方法,读书时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善于思考。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阅读,使他们从容易获得的成功中增强信心。我的具体做法是先确定阅读提纲和问题,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阅读,带着问题去思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看书时能抓住主要内容,学会如何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了解什么,弄清什么,学会什么。比如,我布置学生阅读“平方根”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去阅读和思考:(1)已知一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5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你能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题吗?如何用式子来表示?(2)什么叫一个数的平方根?你能举一例子吗?(3)每一个数都有平方根吗?有几个?为什么?(4)什么叫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5)你会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吗?你有哪些方法?开始时,阅读提纲可以详细,问题可以比较简单,随着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提纲可由详到简,问题可由简到难,直到学生自列提纲,自我阅读,自我思考。
  2.形成能力,自我阅读
  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前阅读教科书,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上课时同学之间直接相互交流、讨论,看谁归纳得更准确、更简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第二阶段是学生在课前阅读教科书、做教科书上的有关练习、思考阅读问题的基础上,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先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切磋,甚至争论,教师要注意观察,不要发现问题就上台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考。如我在讲“二次根式”(第一教时)时,给学生提的问题是:(1)什么叫二次根式?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是二次根式吗?为什么?(2)二次根式的实质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这个特征有何作用?(3)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讨论激烈,在回答问题(3)的时候意见不一,有的说等于a,有的说等于-a,还有的说等于±a。这时我没有直接给他们结论,而是让他们讨论、思考,再举例说明,最后学生们通过讨论、举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有时候等于a(当a≥0时),有时候等于-a(当a<0时),即 =|a|。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要点,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3.区别能力差异,指导课外阅读
  勤奋向上的学生决不会满足于仅从教科书上得到有限知识,他们还会自觉地阅读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书籍,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促使部分学生更快地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一般学生,我根据教学进度,经常向他们介绍合适的数学参考书,动员学生去借阅,并在学生的自学时间里进行辅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些反应较慢、知识薄弱、性格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的学生,我主动地接触他们,关注他们阅读的全过程,鼓励他们与周边的同学切磋阅读方法,交流阅读体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个别落后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独阅读辅导,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尽快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我将他们组成一个课外阅读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指定他们阅读同一本参考书,要求每个人对其中一部分内容书面准备好读书报告,并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听讲的同学在听完后提出问题,由主讲的同学解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成绩,潜在的智力也得到了较好的挖掘和发展。
  通过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习中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对数学学科的恐惧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在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数学知识和技能,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面向未来,在数学教育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多向交流,赋予课堂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 课堂 活力 模型 改革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
由于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知识积累以及本身对于物理学科的意识都是比较少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使得他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教师在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着重从四方面进行了探索:创设问题情境,训练顺畅思维;开放应用题结构,培养解题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教学的实用性;实施多元评价,促进数学素养有效提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够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基于此,在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钱学森说:“思维科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才是智力开发的基础。”高尔基说:“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数学思维在思维科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数学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计程度型问题,培养学生敏捷思维的能力    思维敏捷性是思考问题的主体能够对客观事物作出敏锐快速的反应。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看教师在教学过
产后泌乳母羊诱导发情,可以有效缩短产羔间隔,最大程度地发挥母羊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春季、秋季产后60 d内小尾寒羊血清中FSH
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