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陆作战的主要行动方法
登陆作战要充分考虑特殊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方式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合理配备武器装备,灵活选用适宜战法。
多方佯动,隐蔽企图
在准备登陆作战和作战行动中,可通过多方佯动、利用各种欺骗手段来隐蔽自己的意图,造成对方判断的失误,以达成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1944年春,为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一次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此间,他们实施了一系列欺骗行动,使希特勒误认为盟军的主要登陆方向不会选在诺曼底,导致其在兵力部署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经过精心准备的盟军登陆部队,以破竹之势在诺曼底一举登陆成功,仅用几个小时,就突破了希特勒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堡垒”,让希特勒尝到了因判断失误而带来的苦果。
先期打击,夺取制权
登陆作战中,进行有效的先期打击,充分掌握登陆地域和海域的制信息权、制空权和制海权,是取得登陆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已被二战以来的历次登陆作战所证实。冲绳岛登陆战役在实施火力准备期间,为轰炸冲绳地区共出动飞机3 000架次,发射炮弹约5 000吨。参加直接火力准备的除第5舰队的炮火支援舰只、火箭发射舰只和航空母舰舰载机外,还有从马里亚纳、菲律宾和中国西部机场起飞的轰炸机部队。在美空军、海军猛烈地先期打击下,日军完全丧失了冲绳地区的制空、制海权,美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为登陆作战的最终实施奠定了基础。

集中力量,快速输送
怎样把作战力量和作战物资迅速有效地投放到登陆地点,是关系到登陆作战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一般采取集中力量、快速输送的方法。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特混舰队为实施马岛登陆所进行的横跨大西洋的万里航渡,呈现出现代登陆作战的一个新特点。由于整个特混舰队的出发时间延续了整整一个多星期,所以特混舰队只能边行进边编队。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特混舰队的各个舰只和参战的各个部队就快速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最终准时从各港口启航出发,这在登陆作战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火力掩护,迅速抢滩
抢滩上陆是登陆作战的核心环节。面对敌在岸滩依托有利工事和坚固阵地进行的顽强防御,海上和空中强大的火力掩护支援是十分必要的。1944年8月15 日,盟军为了配合从诺曼底登陆的部队作战,在法国南部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即“龙骑兵”作战。在这次登陆作战整个过程中,盟军的一支拥有7 艘英国护航航空母舰和2艘美国护航航空母舰的强大的舰艇编队,在远离海岸的海面上,派出大量舰载飞机,为火力支援舰艇进行空中校射,并深入内陆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驱散敌人的兵力集结,为登陆部队提供了有力的空中保障。
登降结合,立体上陆
自从有了空降兵,登陆和空降就有了密切的联系。二战以来,在较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中,只要条件许可,都采取登降结合、立体上陆的方式来完成登陆使命。1983年10月25日,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在整个两栖登陆作战中,美军共投入地面部队7 200人,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1200人,陆军别动队700人,第82空降师5000人,加勒比七国警察部队300人。海军投入了“独立”号航母编队和“关岛”号两栖攻击舰编队,共有舰只15艘,舰载机110多架,军用运输机和直升机若干架。
巩固发展,扩大战果
抢滩上陆并不是登陆作战的结束,而是地面进攻战的开始。在抢滩上陆之后,迅速寻找、强化陆上支撑点,积极向内陆推进,继续扩大战果。这同时也是登陆作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如1982年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成功以后,迅速扫除了登陆场附近的阿军阵地和据点,巩固和扩大了登陆场,为后来夺占马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登陆作战对轻武器的需求
着眼作战需要,结合登陆作战特殊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方式,未来登陆作战对轻武器的特殊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便于携行
登陆作战中,步兵需在海上换乘不同的登陆工具,并要攀爬各种障碍,因此与一般进攻作战相比,登陆作战对于轻武器的携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便于下舰上艇。登陆作战中,第一梯队步兵通常采用由舰到艇的方式登陆,换乘中,步兵需携带全部战斗装备沿舱口或者舷梯上下舰艇。因此,应当根据输送舰船、登陆艇相关部位尺寸,以及步兵上下舰艇的方法,修定、调整轻武器外形尺寸。还应根据步兵上下舰艇以及从携行状态向作战状态转换的需要,改进其携行装具。二是便于搭载直升机、运输机实施空中机动。未来登陆作战中,垂直登陆将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作战样式,步兵分队搭载直升机、运输机实施空中机动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应根据直升机、运输机的特点和空间容量,以及步兵上下机的方式,调整轻武器的外形结构。三是便于涉水、泅渡。步兵离艇上岸时,通常需要泅渡或者涉水,接近敌岸过程中,由于敌火力密度的逐渐增大,登陆艇损毁概率也将增大。水中机动是登陆作战中步兵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通的机动方式,因此步兵轻武器应当便于步兵实施水中机动,尽可能减小质量,要有较好的防水、防沙性能。四是便于攀爬各种障碍。步兵在抢滩后甚至在抢滩时,就将面临陡壁、阻绝墙、断崖等各种障碍,因此,步兵轻武器的发展应当便于克服各种障碍,或者为步兵克服各种障碍服务,并便于步兵实施各种动作,减少做剧烈动作时的晃动。
战场适应能力强
登陆作战中,步兵轻武器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一是适应海洋性气候。登陆作战中,步兵轻武器将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海洋性气候中。因此,轻武器需具备较好的防潮、防霉、防锈蚀能力。二是适应不同的登陆时机。登陆时机往往选择在视度不良的时候,这就要求轻武器的瞄具应具备在多种条件下准确瞄准射击的能力,既要有白光瞄准镜,也要配备能够在夜暗、浓雾、阴雨条件下瞄准射击的微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以提高对各种登陆时机的适应能力。三是适应复杂地形条件。登陆作战中,轻武器应能随射手的战术变化而适应各种地形,以满足海滩、城市、山地和水网稻田等地形作战的需要。

攻坚能力强
目前,我军步兵分队的武器装备攻坚能力非常有限,主要表现在近程、远程火力密度和精度不足;缺乏能够在密闭空间发射的攻坚武器;500m以外的攻坚反装甲火力不足;摧毁大型坚固工事能力不足。因此,应当发展攻坚武器,提高攻坚能力。一是必须高精度。轻武器要能准确地攻击,做到一击即中,一中即毁。二是必须远射程。未来登陆作战,攻守双方谁在武器射程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先于对方开火,消灭对方。根据这一要求和敌人轻武器的火力距离,步、机枪的射程应达到1 000~1 500m;反坦克火箭的射程最低应达到1 000m;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应在3 500m以上,能在对方坦克射程之外将其击毁;榴弹发射器的射程,曲射距离应在1 600m左右,直射距离应达到900m以上。三是必须高射速。登陆作战中的敌军扼守要点,其火力优势明显,登陆方只有以不间断的火力将其压制或摧毁,才能保障顺利登陆,所以要想方设法提高武器的战斗射速,保证攻击火力的连续性。
支援能力强
在抢滩登陆阶段,当海、空军支援火力向纵深延伸,而重型武器又暂未上陆前,存在着支援火力空白,因此,轻武器应当有较强的支援能力,以满足对直接火力支援能力的需求。具体措施:一是提高单兵火力打击能力。目前,我国榴弹发射器虽已定型,但弹种少,没有形成强大的实战能力,单兵点面一体的打击能力尚未真正形成,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火力支援能力,所以应当加紧研制各种用途的榴弹。二是加大支援武器的口径。目前,我步兵支援武器的口径多为12.7mm 和14.5mm,弹头侵彻力、射程、射速均有限,应当研制和列装20~25mm口径的速射武器和重型榴弹发射器,使其有效射程增至2 000m,具备1 000发/分以上射速,采用车载或者班组形式机动,使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援与防空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此外,还应发展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应具备1 500m以上距离击穿轻装甲的能力,能对战场上的重要目标,如C 3I系统、指挥所等构成较大的威胁。
防空能力强
根据登陆作战的需求,加紧研制对空轻武器装备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我军目前对空轻武器装备现状,应着重加大以下几方面改进力度。一是改进现有装备,提高其射高、射速及弹药威力。如在弹药改进方面,要使榴弹爆炸时所形成的破片时速达到1 600m/s以上;在破甲方面,要尽快解决步、机枪在800m内击穿8~10mm厚装甲钢板问题;尽快改进对空轻武器的瞄准与火控系统,缩短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的时间。二是发展高射机枪、小型多管自行高射速火炮及单兵云爆弹武器系统。主要是发展高火力密度的大口径转管高射机枪,研制能够编配到营、支援到连的20~40mm的小型多管自行高射速火炮,发展单兵云爆弹武器系统。三是发展集搜索跟踪雷达和电子对抗干扰于一体的自动化单兵防空导弹系统。重点是增强单兵防空导弹系统的远距离机动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使其向“多能”、“远距”方向发展。四是开发弹、炮合一轻武器防空系统。当前需解决的是弹、炮合一轻武器防空系统的研制,并能装备到营、连级分队,要求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战术需要打击低空、超低空目标,从而提高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五是发展能够对空警戒、自动打击空中目标的智能地雷。世界各国军队都很重视对空地雷的研制和运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主要有美国的AHM反直升机地雷、俄罗斯的TEMP20 反直升机地雷等。我国应发展适合我军作战的智能地雷,其探测防御范围要达到500m以上,可对低飞的敌机、巡航导弹及直升机实施自主寻的攻击,从而减轻我步兵分队的防空压力,提高整体防空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