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美能力是园林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应把审美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a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在园林专业职业教育中,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审美能力,即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之一,也是从事园林工作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融审美教育于专业教学活动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1.园林职业素质需要高度的审美能力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城乡规划、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的保护、创建和利用等工作岗位,担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技术工作,以及从事园林的经营管理工作等。
园林不仅是一种工程和社会物质財富,而且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它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其创作过程也必须遵循艺术生产过程的一般特点,即应使生产者的情感、心理和个性渗透到生产过程的始终;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生产。它要求园林工作者将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四项主要内容,组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构建成工程质量与艺术标准较高,环境优美,可供游憩的园林,从而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要运用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通过造园材料、空间结构和造园技巧来表现艺术思想和审美情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达到“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钱学森深感园林艺术人才培养是发展我国园林事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应在美术学院培养真正的园林艺术家。因此,高度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园林专业职业素质迫切的需要。
2.融审美能力培养于教学之中
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融审美教育、培养艺术创作能力于其中的。
园林绘画类:素描和色彩是造型设计、色彩表达等艺术创作的基础,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艺术构思的快速表现手段,是具体的园林艺术审美能力、设计思维表达和绘画技巧的培养和实际训练;园林制图类: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与艺术构思能力,园林CAD、3dMAX与Photoshop绘图等是电脑设计能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园林植物类:树木花卉课是以其色彩、形态、风韵美的观赏价值,从审美和实用出发,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植物景观。植物栽培养护,使学生掌握树木、花草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形体、线条、色彩、质感的自然美;园林设计类:是综合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美的创造的过程,设计出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园林风景;园林工程类:是学生对园路、水景、假山工程等的施工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艺驶技、以技创艺,培养学生以科学的、审美的标准来进行施工。
园林专业课程如此浓厚的审美内涵,应牢固地渗透于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学习之中,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岗位之中。
3.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实践
3.1树立正确审美观。
我们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区分美丑、是非、良莠。总体上说,中西园林各具特色:传统中国园林以自然、含蓄、朴素为美,重视情感意境,强调“效法自然”;西方园林以秩序、开朗、精致为美,讲究均衡对称,强调“人定胜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园林绿化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园林佳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和汲取优秀的造园手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了新形势下的现代园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一些一味抄袭、模仿西方造景的绿地形式,单纯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其使用功能及生态效益;随着现代人工作节奏的加快,“短平快”的园林建造也多了起来,缺乏四季时空、景色检验的造景,势必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一些新建的仿古园林,单纯模仿形似而缺乏神似,缺少丰富的意境与内涵。以上种种,都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媒体案例展示或安排现场参观,组织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园林评析,启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良莠的能力,从而使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2加强综合艺术修养。
园林是一门集多方面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密切相关。与古典诗词、文学一样,园林也讲究作品的韵律、内涵,将山水诗的意境融入园林,“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山水画的布局形式与构图安排也直接影响了园林的创作,我国古代许多园林的设计建造都是由画家完成的;园林的题名、匾额、对联、石刻等集中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雕塑往往作为园林的重要造景要素和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赋予园林以丰富的景观和深刻的内涵;造型各异的园林建筑及小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兼有造景功能,往往成为园林的主题或主景,其造型、色彩、风格直接影响造园的风格;与音乐、舞蹈一样,园林的创作和表现也讲究造景的韵律与节奏,或婉转悠扬,或和谐整齐,自然界中的莺歌燕舞、雨打芭蕉、林中蝉鸣、水中蛙奏更赋予园林以浓浓的意境;戏剧“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园林“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而且,园林与戏剧、影视一样,都有序幕、转折、发展、高潮、结束,在结构、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学习与思考,培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去体会、去理解,逐步积累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并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3.3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强化学生园林绘画技能,强化电脑辅助设计的表现能力,并组织学生到风景区、公园绿地写生,开展优秀绘画鉴赏或学生作品展评,组织参加书画、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作品展和艺术鉴赏活动,以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绘画创作、设计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直观教学,介绍古树名木、园林景观、美术作品等,开扩审美视野,培养园林美及艺术美的鉴赏和审美情趣;建设好画室、植物园、温室等及园林设计、工程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进行园林美的实践,提高园林人才的艺术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组织学生独立进行园林绿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造景设计等实践及竞赛,进行盆景、插花作品制作评比,安排学生参观园林园艺博览、著名风景区及园林绿地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他们把美的感受升华成创造美的灵感,以创造出优秀的园林美。
没有一定的审美修养,就很难理解园林的真正内涵,更何谈创造美的园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就需要提高园林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园林美的审美体验,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周业生.园林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在园林专业职业教育中,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审美能力,即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之一,也是从事园林工作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融审美教育于专业教学活动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1.园林职业素质需要高度的审美能力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城乡规划、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的保护、创建和利用等工作岗位,担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技术工作,以及从事园林的经营管理工作等。
园林不仅是一种工程和社会物质財富,而且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它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其创作过程也必须遵循艺术生产过程的一般特点,即应使生产者的情感、心理和个性渗透到生产过程的始终;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生产。它要求园林工作者将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四项主要内容,组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构建成工程质量与艺术标准较高,环境优美,可供游憩的园林,从而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要运用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通过造园材料、空间结构和造园技巧来表现艺术思想和审美情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达到“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钱学森深感园林艺术人才培养是发展我国园林事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应在美术学院培养真正的园林艺术家。因此,高度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园林专业职业素质迫切的需要。
2.融审美能力培养于教学之中
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融审美教育、培养艺术创作能力于其中的。
园林绘画类:素描和色彩是造型设计、色彩表达等艺术创作的基础,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艺术构思的快速表现手段,是具体的园林艺术审美能力、设计思维表达和绘画技巧的培养和实际训练;园林制图类: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与艺术构思能力,园林CAD、3dMAX与Photoshop绘图等是电脑设计能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园林植物类:树木花卉课是以其色彩、形态、风韵美的观赏价值,从审美和实用出发,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植物景观。植物栽培养护,使学生掌握树木、花草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形体、线条、色彩、质感的自然美;园林设计类:是综合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美的创造的过程,设计出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园林风景;园林工程类:是学生对园路、水景、假山工程等的施工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艺驶技、以技创艺,培养学生以科学的、审美的标准来进行施工。
园林专业课程如此浓厚的审美内涵,应牢固地渗透于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学习之中,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岗位之中。
3.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实践
3.1树立正确审美观。
我们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区分美丑、是非、良莠。总体上说,中西园林各具特色:传统中国园林以自然、含蓄、朴素为美,重视情感意境,强调“效法自然”;西方园林以秩序、开朗、精致为美,讲究均衡对称,强调“人定胜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园林绿化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园林佳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和汲取优秀的造园手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了新形势下的现代园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一些一味抄袭、模仿西方造景的绿地形式,单纯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其使用功能及生态效益;随着现代人工作节奏的加快,“短平快”的园林建造也多了起来,缺乏四季时空、景色检验的造景,势必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一些新建的仿古园林,单纯模仿形似而缺乏神似,缺少丰富的意境与内涵。以上种种,都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媒体案例展示或安排现场参观,组织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园林评析,启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良莠的能力,从而使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2加强综合艺术修养。
园林是一门集多方面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密切相关。与古典诗词、文学一样,园林也讲究作品的韵律、内涵,将山水诗的意境融入园林,“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山水画的布局形式与构图安排也直接影响了园林的创作,我国古代许多园林的设计建造都是由画家完成的;园林的题名、匾额、对联、石刻等集中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雕塑往往作为园林的重要造景要素和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赋予园林以丰富的景观和深刻的内涵;造型各异的园林建筑及小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兼有造景功能,往往成为园林的主题或主景,其造型、色彩、风格直接影响造园的风格;与音乐、舞蹈一样,园林的创作和表现也讲究造景的韵律与节奏,或婉转悠扬,或和谐整齐,自然界中的莺歌燕舞、雨打芭蕉、林中蝉鸣、水中蛙奏更赋予园林以浓浓的意境;戏剧“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园林“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而且,园林与戏剧、影视一样,都有序幕、转折、发展、高潮、结束,在结构、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学习与思考,培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去体会、去理解,逐步积累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并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3.3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强化学生园林绘画技能,强化电脑辅助设计的表现能力,并组织学生到风景区、公园绿地写生,开展优秀绘画鉴赏或学生作品展评,组织参加书画、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作品展和艺术鉴赏活动,以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绘画创作、设计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直观教学,介绍古树名木、园林景观、美术作品等,开扩审美视野,培养园林美及艺术美的鉴赏和审美情趣;建设好画室、植物园、温室等及园林设计、工程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进行园林美的实践,提高园林人才的艺术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组织学生独立进行园林绿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造景设计等实践及竞赛,进行盆景、插花作品制作评比,安排学生参观园林园艺博览、著名风景区及园林绿地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他们把美的感受升华成创造美的灵感,以创造出优秀的园林美。
没有一定的审美修养,就很难理解园林的真正内涵,更何谈创造美的园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就需要提高园林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园林美的审美体验,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周业生.园林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