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新的词汇或一个新的语法规则的提出,均需要相关例句加以阐释,好的例句,可以一语破的,事半功倍。笔者在20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做了多方面的尝试,认为在例句的选择上,应注重一些技巧。
一、例句要有代表性
多数情况下,例句是为解释某个知识点服务的,相当于论点的佐证,因此,必须有代表性,有说服力;并且结构简单,浅显易懂,有助于教师讲解。
请看以下例句,注意其优点:
1)The old man was alone but he didn’t feel lonely.这位老人孑然一身,但并不感到孤独。
2)The dog smells bad and now it smells badly.
狗身上的味道很难闻,而且它现在的嗅觉也很差。
以上两句有个共同点,就是要辨析的词语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比性和说服力。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领悟到它们的区别。
二、例句要有思想性
教学例句是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若教师多举些思想教育性强的例子,寓教育于教学,让学生懂得且记住例句,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受到例句所蕴含的思想的熏陶,此类例句可结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举出。例如讲解句型It+be+adj.+for/of sb.+to do sth.,可以举出以下例句:
(1)It’s necessary for everyone to obey the law.每个人都必須遵纪守法。
(2)It’s not right for the students to make much noise in class.
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吵闹是不对的。
诸如此类的例句所示的情况,平时老师专门抽时间教育不一定见效,学生容易听而不闻,放在英语课堂教学例句中,转换了形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别具意义。
三、例句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强的例子可自然而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活跃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请看下面两组分别关于虚拟语气的例句和动名词作表语的例句:
(1)If it were to snow tomorrow, we would not go out.如果明天下雪,我们就不出去了。
If you saw the sun rise in the west some day, you would become a celestial being.
如果哪一天你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那么你就变成神仙了。
(2)My favourite sport is playing basketball.我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打篮球。
Today, the hen’s work is laying an egg.今天,母鸡的工作就是下个蛋。
从以上两组例句可以看出,它们都把语法点讲清楚了,可是学生对每组的第1句会感到平淡无奇,缺乏趣味性,印象不深刻,而每组的第2句恰恰弥补了第1句的缺憾,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例句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针对性越强,其教学效果越显著。同样,例句针对性越强,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选编具有针对性的例句。
1.针对词法
把一些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编成例句。
He tasted the coffee and it tasted terrible.(SBI Unit2)
2.针对学生常犯及易犯的语言错误,在举例时先设置错句,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处,加以改正,势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比直接把正确的句子告诉学生,效果更好。
(1)He married with Mary.(X) 他和玛丽结婚了。
(2)He married Mary.(√)
在讲授“marry”一词的用法时,我并不是把短语marry sb.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先翻译,结果很多同学都按照中文习惯用了“with”,然后我给予纠正,再操练marry sb.。
五、例句要有综合性
具有综合性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增强记忆,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be/get used to sth.此短语时,我把以前所学的 used to do sth.放在同一个句子中:
(1)He used to go to school on foot, but now he is used to going there by bike.
这样,不但学习了新短语be used to sth.,同时又复习了旧短语used to do sth.。
六、例句的情景化和生活化
1.利用现有的实人实物,直观的体现例句。
例句忌晦涩难懂,特别是在教授新词时,如果照搬教参或词典,往往会造成句子的呆板不灵活。所以,在选择例句时,要尽量因时因地而宜,学会观察,适时地抓住当时当地的情景来造句。例如,当时我所教班级有一同学头部受伤,戴着一顶帽子,就造了这样的例句What has happened to that boy with a cap on the head? 这样既讲了知识,又表示了对此生的关心。
2.例句与时事相联,拉近了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觉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如中国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了,上课时,我就造了China will succeed in holding the 2008 Olympic Games.
总之,例句的选择多种多样,其目地就是要把词汇和语法项目贴切而生动地体现出来。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可以成功地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将实际生活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
一、例句要有代表性
多数情况下,例句是为解释某个知识点服务的,相当于论点的佐证,因此,必须有代表性,有说服力;并且结构简单,浅显易懂,有助于教师讲解。
请看以下例句,注意其优点:
1)The old man was alone but he didn’t feel lonely.这位老人孑然一身,但并不感到孤独。
2)The dog smells bad and now it smells badly.
狗身上的味道很难闻,而且它现在的嗅觉也很差。
以上两句有个共同点,就是要辨析的词语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比性和说服力。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领悟到它们的区别。
二、例句要有思想性
教学例句是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若教师多举些思想教育性强的例子,寓教育于教学,让学生懂得且记住例句,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受到例句所蕴含的思想的熏陶,此类例句可结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举出。例如讲解句型It+be+adj.+for/of sb.+to do sth.,可以举出以下例句:
(1)It’s necessary for everyone to obey the law.每个人都必須遵纪守法。
(2)It’s not right for the students to make much noise in class.
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吵闹是不对的。
诸如此类的例句所示的情况,平时老师专门抽时间教育不一定见效,学生容易听而不闻,放在英语课堂教学例句中,转换了形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别具意义。
三、例句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强的例子可自然而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活跃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请看下面两组分别关于虚拟语气的例句和动名词作表语的例句:
(1)If it were to snow tomorrow, we would not go out.如果明天下雪,我们就不出去了。
If you saw the sun rise in the west some day, you would become a celestial being.
如果哪一天你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那么你就变成神仙了。
(2)My favourite sport is playing basketball.我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打篮球。
Today, the hen’s work is laying an egg.今天,母鸡的工作就是下个蛋。
从以上两组例句可以看出,它们都把语法点讲清楚了,可是学生对每组的第1句会感到平淡无奇,缺乏趣味性,印象不深刻,而每组的第2句恰恰弥补了第1句的缺憾,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例句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针对性越强,其教学效果越显著。同样,例句针对性越强,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选编具有针对性的例句。
1.针对词法
把一些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编成例句。
He tasted the coffee and it tasted terrible.(SBI Unit2)
2.针对学生常犯及易犯的语言错误,在举例时先设置错句,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处,加以改正,势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比直接把正确的句子告诉学生,效果更好。
(1)He married with Mary.(X) 他和玛丽结婚了。
(2)He married Mary.(√)
在讲授“marry”一词的用法时,我并不是把短语marry sb.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先翻译,结果很多同学都按照中文习惯用了“with”,然后我给予纠正,再操练marry sb.。
五、例句要有综合性
具有综合性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增强记忆,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be/get used to sth.此短语时,我把以前所学的 used to do sth.放在同一个句子中:
(1)He used to go to school on foot, but now he is used to going there by bike.
这样,不但学习了新短语be used to sth.,同时又复习了旧短语used to do sth.。
六、例句的情景化和生活化
1.利用现有的实人实物,直观的体现例句。
例句忌晦涩难懂,特别是在教授新词时,如果照搬教参或词典,往往会造成句子的呆板不灵活。所以,在选择例句时,要尽量因时因地而宜,学会观察,适时地抓住当时当地的情景来造句。例如,当时我所教班级有一同学头部受伤,戴着一顶帽子,就造了这样的例句What has happened to that boy with a cap on the head? 这样既讲了知识,又表示了对此生的关心。
2.例句与时事相联,拉近了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觉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如中国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了,上课时,我就造了China will succeed in holding the 2008 Olympic Games.
总之,例句的选择多种多样,其目地就是要把词汇和语法项目贴切而生动地体现出来。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可以成功地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将实际生活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