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机制是维持其持续供给的前提.植物功能性状直接参与多种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是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的重要途径.该文采用系统的文献综述方法,分析了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特点,总结了影响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植物功能性状,阐述了可能的影响途径.结果 表明: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研究以草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和支持服务,包括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土壤肥力等;根据植物功能性状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植物功能性状可以聚类为土壤保持服务相关性状、水分循环相关性状、多功能相关性状、产品提供服务与养分循环相关性状以及授粉与生物控制服务相关性状;并阐述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影响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途径.围绕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今后尚需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确定性、时空尺度差异等因素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植物色彩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与欣赏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植物色彩艺术还可以促进情感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发育非常重要.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植物色彩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植物素材,用心灵进行美术作品的绘制,并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期刊
1977年,美国科学家Marie Tharp和Bruce Heezen发表了首幅全景海底地形图,海底的种种特征第一次完整、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张图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即便是现在,这张图在地球科学领域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张地形图的背后隐藏着两位科学家对世界海底长达20余年系统、细致的研究.文章对Marie Tharp和Bruce Heezen当年研究的过程、技术及方法加以回顾,并阐述二人所做研究的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体系,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元.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生态系统概念(Tansley,1935)以来,生态系统生态学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近年来,全球变化不断加剧,并已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动态,阐明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是认识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变化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
期刊
生态群落中不同物种间发生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种间互作网络.复杂生态网络的结构如何影响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种间互作直接影响到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不同组分之间的流动和循环以及群落构建过程,使得网络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和群落稳定性密切相关.在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上开展种间互作网络研究将为群落的构建机制、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协同进化和性状分化等领域提供新的视野.当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受到全球变化的极大影响,研究种间互作网络的拓扑结构、构建机制、稳定性和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能量沿食物链首先流向相邻营养级的植食性动物.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种间关系,是食物网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该文从植食性动物对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及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上对植食性动物的防御机制与策略两方面,综述了当前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植食性动物的采食,可以显著改变植物个体或种群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植物种群的变化则进一步反馈于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相应地,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其中在个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能否长期有效地维持功能并提供服务,有赖于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生物多样性能否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曾引起很多争论.该文在前期国内外综述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近期进展做了总结.第一,介绍了近期理论研究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及不同稳定性指标间的内在关联方面取得的新认识.第二,梳理了最近基于生物多样性实验开展的多项整合分析研究和理论探索,以及在多维度框架下开展的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研究.第三,详细介绍了最近发展起来的多尺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