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从优化设计开始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364088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效整合应该从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开始,素材删繁就简,精心选择是优化设计的前提;过程错落有致,精当安排是优化设计的关键;细节再三反思,精细修改是优化设计的重要途径。这样,整合就一定会恰到好处,就一定会发挥信息技术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实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关键词:优化设计;有效整合;例谈
  进入新课改后,一线的品德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受:离开现代教育技术,品德课根本无法上好。的确,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界面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冲破传统的品德教学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赢得了广大品德教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一、素材:删繁就简,精心选择——优化设计的前提
  品德课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善于删繁就简,依据目标、学情筛选最为实用、最有价值的素材。
  如,《不平静的世界》一课,是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储备,这些历史内容的出现,让学生觉得陌生,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困难。有一位老师设计时选“联合国总部摆放的两尊塑像”这个材料引出课题,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录像、斯大林格勒战役录像、二战卷入国的地图”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走进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而另一位老师则选“和平年代儿童的天真笑脸”“战争的悲惨儿童”这两个材料引出课题,选“战争中人们的生活状况视频”引导学生走进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相比而言,第二个老师选的媒体素材就比第一个老师选的素材好。他以学生的同龄人“儿童”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战争的距离。
  二、过程:错落有致,精当安排——优化设计的关键
  1.適时适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许多知识、情节能够直观化、形象化。但是,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能在每一个环节都用多媒体,使用过于频繁,一节课就会变成课件的演示课。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炎黄子孙》一课时,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感知黄色人种与其他世界人種的不同点,他运用了“不同人种的小朋友”的图片课件;为了让学生了解炎黄子孙的传说,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他用了“炎黄子孙的传说”录音;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激发他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他运用了“我是华人我自豪”系列图片课件,有乒乓皇后邓亚萍,有文学家冰心奶奶,还有著名钢琴家等。一节课上,他没有频繁使用课件,一共只那么三次,但是这三次,或激发兴趣,直观感知,或跨越时空,了解上下五千年先人的创造与智慧,或加深体验,激发情感,媒体运用真可谓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2.动静相宜
  一节课中,我们所选用的媒体素材是较为丰富的,形式也不一样,有文本的,有图片的,有录音,也有视频,在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素材的不同特点,把素材的特点与学生情感发展的主线相结合,做到动静相宜。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我们的国粹》一课时,第一次试教时,他让学生看京剧表演猜故事内容,共安排了空城计、铡美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就是一段京剧,在听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学生还是挺专注的,可到第二个,第三个,就有点厌烦了。不要说学生,听课老师也觉得拖沓。于是我们建议他进行修改,第一个故事以视频的形式播放让学生听,第二个、第三个故事就以图片形式让学生观察。这样动静搭配,学生的兴趣就一直不减,学得还很起劲,课堂节奏明显加快。
  三、细节:再三反思,精细修改——优化设计的重要途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走向真正的高效。因此,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这其中也包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反思:整堂课下来,课件使用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目标了?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哪些细节没处理好?其次,也可以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这种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能促使教师对教学设计存在的细节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再次教学最优化。
  如,教学《我们的国粹——京剧》一课,老师在教学“京剧道具”这一板块时,选用了一个“操着京腔,净角拿着马鞭出场”的课件播给学生看,看了之后,老师让学生也学着做一做。但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学生怎么做都出不来效果。课后,老师反思后对这一环节进行了修改,分几步走:(1)播放课件感知;(2)教师示范做骑马的动作;(3)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4)再次播放课件,合着音乐一起做;(5)评一评,做得最好的,奖励京剧小书签。这么一改,再次执教时,效果就出来了,学生做得有模有样,课件的感受作用、示范作用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设计开始,精心选择素材,精当安排过程,注重细节的反思与优化,那么整合就一定会恰到好处,就一定会发挥信息技术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党生.教学设计是整合的灵魂[J].信息技术教育,2006(5).
  [2]刘冬辉.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5(9).
  [3]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孔维宏.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常会为个性鲜明的“问题”学生而烦恼,如果能加以合理的引导、转化,或许就能激发数学课堂中的“鲶鱼效应”。  关键词:数学课堂;鲶鱼效应;引导  “鲶鱼效应”起源于挪威,据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得多,然而绝大部分沙丁鱼在运输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唯有一位渔农每次都能带回满船的活沙丁鱼,原来是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舱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鲶鱼进入
谈及作业,网上流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等关于作业的说说,发笑后总会让人深思。作业量多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考试分数”的功利作业也比比皆是。事实上,我们不缺少作业,而是缺少尊重学生天性和个性的好作业,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好作业。作为基层学校,我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更应该在作业改革上做文章。  一、立足儿童发展,明晰改革思路,“421”自主作
摘 要:近几年,“翻转课堂”成为教育和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对于“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态度。“翻转课堂”能否开展,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两个群体——教师和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对比分析这两个群体对“翻转课堂”的态度和相关诉求,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态度;调查;分析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什么?“课堂”也能“翻转”?  起源于美国的“翻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创建富有生命的高效课堂。我校根据课改和实际情况研制出教学的方针: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当堂巩固,及时检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也依据这个方针教学实践,经过实践取得初步的成效。  什么是生命课堂?就是关爱生命历程(时间维度),共享生命体验(价值维度),实现生命价值(质量维度)。依据生命课堂的理解。  我校十六字方针内涵: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课下提前预习
摘 要: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早已明确提出把基本活动经验列入“四基”,上升到了基本目标的层面,但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忽略活动过程的教学。以亲身经历的几个案例来阐述数学活动经验的缺失将引发学生思维的障碍,从而阻碍了问题的正确解决,以引起广大同仁对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思维障碍;问题解决  杜威先生有一句名言突出了经验的重要性:一盎司的经验胜
【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冷处理”——不予理睬或“热处理”——批评惩戒,这往往是每个教师的第一反应,但我们发现,这种“反应”收效甚微,学生常常离老师“越来越远”,不但和老师在课上没有互动,甚至可能到最后产生厌学情绪。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是他们闪烁的亮度或是出现在你视线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我慢慢尝试克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而“舍本逐末”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言不成文,情感缺失。  但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个说易行难的过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体现一个“妙”字,如何让
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感染着幼儿,它是孩子思想、认识、经验和情感的表达,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孩子爱画画是天性使然。但教师的执教模式也偏于走程序化,偏重作品成果的好看与否等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笔者在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几点思
摘 要:低年级习作是写话而不是作文。低学段习作教学要紧扣“起步”,着眼“发展”,在认真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增强,能力得到提高,贵在留住童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童真;童趣;我手写我心;起步习作;有效策略  低年级习作是写话而不是作文,新课程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称为习作,是说学生是学习作文,练习作文,而不是在做文章。低年级定位仅仅是写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同时,习
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从而达到了记得牢、易提取的效果,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8 Dolls(Story time)的重点是学习五官类单词和描述外貌的形容词。内容虽贴近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