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书法类试题解析及演 练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书法类试题的设置也逐步常态化。
  中考书法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填空题和简述题,多以“综合性学习”形式出现,分值在2~15分之间。考查内容涉及书法字体、名家、名帖等,考查能力上既包括书法知识的识记积累,也涵盖书法作品的辨识赏析。
  【真题解析】
  一、引导书法临写
  例1.(2017·甘肃白银)选择你喜欢的两幅作品,把正文内容用简化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并能够认清书法作品的字形,尤其以作品中繁体字和艺术写法能否准确分辨为前提。其次,要注意书写顺序,古人写字的习惯是自右而左,但书写时,一定要按照现代人的书写习惯:自左而右进行书写。再次,要注意书写时一定要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及用简化楷体字的要求。
  【参考答案】天道酬勤 紫气东来 宁静致远 业精于勤
  二、辨识书法字体
  例2.(2017·贵州遵义)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什么字体。
  字体:_______ 字体:_______ 字体:_______
  【解析】解答时可以从是否方正和手法连笔的角度进行判断。第一幅,字体端庄,匀称工整,是楷书的典型特征;第二幅,笔画连绵,灵活连贯,是行楷的典型特征;第三幅飘逸舒展,随性自然,是草书的典型特征。
  【参考答案】楷书,行书(行楷),草书。
  三、聚焦书法名家
  例3.(2016·湖北随州)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解析】书法名家的相关知识,包括书法家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代表名帖、作品特点等。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故B项中“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这种说法是错的。
  【参考答案】B
  四、探究书法材料
  例4.(2017·甘肃天水)材料探究。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3: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材料3中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用打比方的方法,说出它们各自的美感,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B.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C.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D.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解析】解答(1)题,要先细读材料,形成整体感知,然后用通顺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2)题考查课外知识积累,我国古代所说的“文房四宝”一般指笔、墨、纸、砚;解答(3)题,要调动书法知识的积累,结合各种书体的知识辨析。
  【参考答案】(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以“文房四宝”为工具的,能反映书法家学识人品的富有美感的艺术;(2)笔、墨、纸、砚;(3)A。
  【模拟演练】
  1.张明同学热爱书法,积累了很多有关书法的知识,但是他并未发现其中一条有错误,请帮他找出来。( )
  A.“颜筋柳骨”中的“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这个成语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
  B.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C.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兰亭序》,整篇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D.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章法生动、线条优美。
  2.某班开展书法鉴赏活动,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幅,从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作简要赏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赵孟頫《白云吟》
  同学一:楷书是从汉隶演变而来。从欧阳询的作品来看,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
  同学二: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间的一种书体。从《白云吟》来看,行书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奔放。
  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三则关于书法的资料,概括出关键信息(至少写出三点)。
  材料一:教育部公布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将适时调整《课程标准》,修订教材,并增加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纲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材料二: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三: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篆、隶、草、行、楷每种字体都有形式上的美感特征。篆书线条匀净,结构类似图案。隶书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笔画丰富,结构端庄。行书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示例:楷体。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 3.示例:《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指导纲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
其他文献
坐在窗边,看着那熟悉的路,却等不来那记忆中的人。  曾经,他将我高高抱起,一圈圈地转,再带我到窗边,指着那片蔚蓝的天,对我说: “你知道吗?这就是大海的颜色,等你长大了,爸爸一定带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如星星般耀眼,那时,这双眼睛带给我一场灿烂的梦。  再亮的星星也會落下。  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他不再走上楼梯给我拥抱,不再给我准备糖果——他变得疲惫不堪。家的温馨消失了,父
在网上看到一小说:一高中生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某夜爬到墙头却狂奔而归,從此戒了网瘾,用功读书。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它沉沉稳稳的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有时是在市声沸天、市尘弥地的台北街头,有时是在拥挤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车站,有时是在异国旅舍中凭窗而望,有时是在扼腕奋臂、抚胸欲狂的大痛之际,我总会想起那座山。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
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尤为关注传统美德,既巧妙传承了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又在落实社会主义核
36年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的热情追捧。一节课下来,要写8块板书,硕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这让刘教授在以PPT为主,已经基本见不到多少板书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另类。  无独有偶,浙大也有一位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浙大老教授蒋克铸已经85岁高龄了,但仍然“倔强”地站在三尺讲台前,跟财大的刘老师一样,蒋老用的也是全板书,在黑板上画非常复杂的构造图。在
我眼前是一碗内容丰富的八宝粥,花生、核桃、薏米、葡萄干、桂圆、莲子……各种食材浸在微呈红色、半透明的汤汁中,一副糯香可口的样子。这,是今天的早饭。  升入初三以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时间总不够用。所以,我的早饭也被压缩成了可以快速吃掉的煮鸡蛋,就像初三的生活,平平淡淡,索然无味,虽说有营养,但天天吃,不免有些腻。为此,我经常不想吃早饭就走,看得妈妈很着急。  一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厨房中,手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陈忠实  2016年4月29日,黄土地作家陈忠实悄然疾终,享年74岁。在其众多作品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92年诞生的巨作《白鹿原》,斩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1962年,高考落榜粉碎了他从大学中文系学生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将他抛回黄土高原。然而,正是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
门前的那株银杏,已经二十多岁了。它静静地守在老屋门前,成了父亲年轻时的回忆。树,是父亲年少时种下的。“它当时才到我这儿,”父亲比划着这棵树幼苗时的样子,定了定神,长叹了一口气,“一晃这么多年,它都长这么高了。”  如今,这棵银杏高出父亲许多。过去,父亲俯着身子为它浇水、松土;现在,它给予他一片乘凉的绿荫,而他只能抬起头,仰视着这棵曾经伴他成长的树。父亲说,这棵树是他的起源,他从这里出发,兜兜转转,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是乡下,很多人会觉得那里很土,很落后,但在一派繁华的车水马龙和幢幢楼房中生活久了,真正去到那儿,体会到的是朴实,是自然。  当第一棵枣树晃入我的视线,第一条羊肠小道出现在不远处,第一个包头巾的老人缓缓走来……我知道,那是我的老家。当第一颗冬枣被摘下,第一个枣摊已摆好,第一缕枣的清香钻进我鼻息……我知道,那是我的故乡——沾化。  我喜欢老家的春天,它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
脚上穿着那双布鞋,我昂首挺胸地站在人生新一轮的起跑线上。  我是一个从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她常用别人不穿的旧衣裳给我改成了一件件短衣,穿在身上既合身又舒适。我在喜悦的同时,一直为母亲那灵巧的双手深深自豪。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不再为母亲的巧手而自豪。母亲改制的衣服和鞋子都还是一样的舒适,我却觉得自己很寒碜。在学校我总是不敢和同学高声谈话,慢慢地,我习惯了弯着身子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