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2015—2016年度江苏省淮北地区品种展示的20个小麦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籽粒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r=0.672 9**)、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成不显著正相关(r=0.267 8、r=0.177 1)。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 946.71 13.45X1 250.32X2 155.60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1.071 8),其次是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Py=0.829 9),千粒重的作用较小(直接通径系数Py=0.246 6)。据此分析结果并结合本地区生态特点,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途径是主攻穗数、提高穗粒数,兼顾千粒重。
  關键词 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05-01
  小麦产量构成各因素(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间彼此关联,受栽培管理水平、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的影响,某一因素的改变必然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为探索江苏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途径,利用2015—2016年度江苏淮北地区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数据,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对高产栽培措施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2015—2016年度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在东海县进行。共20个品种,均为黄淮麦区近期审定以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分别为烟农19、济麦22、山东20、郑麦7698、明麦1号、江麦919、瑞华麦520、中金13、保麦1号、保麦5号、徐麦33、徐麦35、徐麦9158、淮麦28、淮麦32、淮麦33、淮麦35、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
  1.2 试验实施
  试验田前茬为水稻,2015年11月3日采用机条播机播种,行长50 m,行距20 cm,每区种12行,面积120 m2,基本苗375万株/hm2。基肥施45%复合肥600 kg/hm2、尿素75 kg/hm2;平衡肥施尿素75 kg/hm2;拔节孕穗肥施45%复合肥150 kg/hm2 尿素75 kg/hm2。2016年3月2日进行除草,3月4日防治纹枯病,3月20日浇水1次,4月12日防治白粉病和蚜虫,5月5日防治赤霉病,6月11日收割,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成熟前每个品种调查成穗数,随机取100穗测定穗粒数;每品种收获后,脱粒晒干扬净实测产量和千粒重。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20个小麦品种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1]。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
  由表1可知,以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8.2%),穗粒数次之(6.1%),千粒重最小(2.4%)。因此,要提高小麦产量,应以增加分蘖成穗数为主攻方向,其次是增加小穗、小花结实率。
  2.2 产量构成因素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
  20个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知,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密切(r=0.672 9**),穗粒数次之,这说明淮北地区目前应用的小麦品种在当前产量水平条件下,以提高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来获得高产的可行性较大。以穗数与穗粒数的负相关最大(r=-0.492 9*),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而穗数与千粒重之间成较弱的正相关。这说明穗数与穗粒数以及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穗数过高,穗粒数则相应减少。
  2.3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回归分析
  以穗数(X1)、穗粒数(X2)和千粒重(X3)为自变量,籽粒产量(Y)为依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籽粒产量在7 299.0~9 279.0 kg/hm2范围内的三元回归方程:Y=-14 946.71 13.45X1 250.32X2 155.60X3,相关系数R=0.993 5,决定系数R2=0.987 1。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F=15.58**)表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X1、X2、X3与Y的偏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方程表明,在其他2个因素保持不变时,穗粒数每增减1粒,产量增减250.32 kg/hm2;成穗数每增减1万穗/hm2,产量增减13.45 kg/hm2;千粒重每增减1 g,产量增减155.60 kg/hm2。
  2.4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由表3可知,提高产量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对产量均有积极作用,其中以增加穗数的作用最大(P1y=1.071 8),其次是穗粒数(P2y=0.829 9),增加千粒重的作用较小(P3y=
  0.246 6),这与相关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小,这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3],这说明成穗数这一性状是容易通过栽培措施加以改变的最活跃的因素。
  建立的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都呈极显著,表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由决定系数R2值来看,产量三因素对产量决定了98.71%以上。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以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这与多数研究者的结果相吻合[4-6]。因此,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应采取主攻穗数(630万~675万穗/hm2),提高穗粒数(37~38粒),兼顾千粒重(42~45 g)的最佳途径。因此,淮北地区选择徐麦35、淮麦33、连麦7、连麦8等穗数型品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有效途径[7-9]。
  4 参考文献
  [1] 唐启义,唐睿.DPS数据处理系统[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529-539.
  [2] 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等.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40-1243.
  [3]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等.小麦品种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312-1315.
  [4] 茹振钢,赵虹,胡铁柱,等.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86-89.
  [5] 杨洪强,吴少辉,牛鑫,等.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6号”高产稳产性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12-113.
  [6] 刘兆晔,于经川,孙晓辉,等.7个小麦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4):24-25.
  [7] 高燕,彭涛,成东梅,等.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10):2081.
  [8] 刘兆晔,韩启秀,于经川,等.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6-137.
  [9] 吴少辉,杨子光,高海涛,等.旱地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13-15.
其他文献
摘要 松花粉有“花粉之王”的美誉,不仅营养丰富、种类齐全、搭配合理,而且具有多种活性物质。通过大量查阅近期文献,本文介绍了松花粉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松花粉;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35-02  Research Progress on Active Components of Pine Pollen 
摘要 利用2001—2012年5—9月敦煌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对敦煌近12年降雨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预警、防洪减灾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敦煌地区降水变化特征,更科学、有效地保护敦煌历史文明遗迹。  关键词 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甘肃敦煌;2001—2012年  中图分类号 P468.0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77-03  Analysis o
摘要 在会宁县半干旱区,对会宁县近年来引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6081-3-3、甘春27号、陇春35号、05152-1-6-8、甘春25号等品种(系)抗逆性强,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33%以上。综合2年试验结果,甘春27号、陇春27号、甘春25号、定西42号2年试验均表现较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根据品种特性可在会宁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摘要 对柑橘小实蝇在桂林地区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监测,以掌握其发生危害特点及消长规律,为柑橘小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在桂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成虫盛发期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且种群消长趋势在各年度间基本一致;果园周边不宜多种作物混栽;柑橘小实蝇的种群消长受气温影响,11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气温偏低,柑橘小实蝇种群活动处于较低水平;柑橘小实蝇以白天活动为主,晚上也偶有活动,杀虫灯和性
摘要 近几年,石家庄近郊因地域优势,叶菜种植效益较好,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适应市场需求,本文总结大棚黄瓜—茼蒿—茼蒿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其具有茬口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效益高、用工少、易于管理等优点,具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菜农收入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瓜;茼蒿;大棚;一年三茬;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7
摘要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库区城郊支流污水水体质量的影响,以水生薏苡、茭白、香蒲、菖蒲4种多年生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玻璃温控大棚中利用盆栽法研究了其对污染水体质量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净水植物;其中,以种植水生薏苡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最小,溶解氧值最大,水体自净能力最强,质量最好。  关键词 水生植物;污水;水体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
摘要 介绍了长征街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现状以及具体改革内容,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以期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贵州遵义;红花岗区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264-0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
摘要 对水稻黄华占机插秧叶龄动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插秧还是人工插秧,生长总叶片数均为16片;同一日期人工插秧叶片生长进度较机插秧快很多;机插秧黄华占换衣较轻,人工插秧换衣较重;随着叶位的提高,主茎叶片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增加;黄花占伸长节间数为5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都在11叶,对应拔节叶龄在14叶,穗分化从13叶开始。  关键词 水稻;黄华占;机插秧;叶龄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摩尔多瓦葡萄在东莞地区的引种表现,分析了摩尔多瓦葡萄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东莞地区表现出生长势旺、适应性强、成花着色容易、无生理落果、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不掉粒、不裂果、商品性好、耐贮存等特点。由于该品种成熟期晚,成熟后挂果期较长,宜用于葡萄长廊栽培,在东莞地区及其他气候相似地区有良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 葡萄;摩尔多瓦;引种表现;广东东莞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
摘要 有机种植因其安全、绿色和可持续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使有机菜心种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探讨了广州地区有机菜心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有机菜心种植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促进当地有机菜心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有机菜心;标准化;栽培技术;广东广州  中图分类号 S634.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