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验探究教学的定义、设计依据、实施过程、注意问题等方面浅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探究 设计依据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去尝试一种给学生独立思考,有足够思维空间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发创新能力的双重目的。
所谓的实验探究,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或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探究、实验过程的合作与讨论、对环境问题调查与分析等开放的多样的活动,在体验与探究中主动地学习,加深对物理、生活、社会等现象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二、实验探究教学法的设计依据
1、要从物理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具体的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
2、要从物理教学内容的需要上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的不同也是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适宜于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上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要从能发挥物理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上设计教学方法。复杂的教学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班级的学生,不同的物理教师运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教师要基于自我能力,选择容易发挥自己特长而又是有效的方法,加以精心构思和设计,往往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
1、创设一些冲突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实验兴趣。比如高中物理第一册绪言中的插图“蛋碎瓦全?瓦碎蛋全?”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看到的现象得到的结果是蛋比瓦容易碎。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研究它,学生无形中就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2、让学生来共同参与策划、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学生对某些问题引起了兴趣后,就相当于明确了某些实验目的,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来策划、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比如在学习光学现象“虹”的时候,应让学生明确目的是找现象发生的条件。可以先唤起学生已有的感知,“虹”在夏季雨后背日的天空出现,这就是观察到虹的先决条件,在些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条件来观察。
3、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善于记录。这就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思考、全面了解现象的特征以及其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条件与结果之间的依赖关系等。要大胆放心地让学生去操作、读数、记录。不能老担心学生会把仪器弄坏,限制他们的一些操作过程,只要操作规范以及正确使用仪器,允许他们的操作过程有别于课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主动探索性”。创造思维的“主动探索性”表现为三种形式:(1)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深入研究,(2)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3)发现一种现象后,便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我们可利用这些形式加以引导。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的实验,其实也可以从实际生活看到蛋摔到瓦片上是蛋碎了而瓦完好的现象想到了什么时候可使蛋全瓦碎,这就是由一种现象想到了这它反面。
5、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多向选择性。其实像现在高考常有的实验设计题,正是需要学生有这种能力的有力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多种机智或者说要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和创优思维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要靠平时培养。比如,学完“恒定电流”后,根据学生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有关知识,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如下的设计性实验:下面是五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且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研究课题要精。上好探索性实验的关键在与课前要精心设计,要结合实际根据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的不同而改进。所研究课题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知识基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容易接受的。
2、重视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性实验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实验中巧妙设疑,让学生在逐步解疑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要多鼓励启发,开发学生的潜能。
3、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放,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这样容易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提供更多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探究 设计依据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去尝试一种给学生独立思考,有足够思维空间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发创新能力的双重目的。
所谓的实验探究,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或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探究、实验过程的合作与讨论、对环境问题调查与分析等开放的多样的活动,在体验与探究中主动地学习,加深对物理、生活、社会等现象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二、实验探究教学法的设计依据
1、要从物理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具体的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
2、要从物理教学内容的需要上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的不同也是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适宜于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上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要从能发挥物理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上设计教学方法。复杂的教学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班级的学生,不同的物理教师运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教师要基于自我能力,选择容易发挥自己特长而又是有效的方法,加以精心构思和设计,往往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
1、创设一些冲突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实验兴趣。比如高中物理第一册绪言中的插图“蛋碎瓦全?瓦碎蛋全?”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看到的现象得到的结果是蛋比瓦容易碎。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研究它,学生无形中就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2、让学生来共同参与策划、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学生对某些问题引起了兴趣后,就相当于明确了某些实验目的,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来策划、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比如在学习光学现象“虹”的时候,应让学生明确目的是找现象发生的条件。可以先唤起学生已有的感知,“虹”在夏季雨后背日的天空出现,这就是观察到虹的先决条件,在些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条件来观察。
3、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善于记录。这就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思考、全面了解现象的特征以及其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条件与结果之间的依赖关系等。要大胆放心地让学生去操作、读数、记录。不能老担心学生会把仪器弄坏,限制他们的一些操作过程,只要操作规范以及正确使用仪器,允许他们的操作过程有别于课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主动探索性”。创造思维的“主动探索性”表现为三种形式:(1)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深入研究,(2)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3)发现一种现象后,便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我们可利用这些形式加以引导。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的实验,其实也可以从实际生活看到蛋摔到瓦片上是蛋碎了而瓦完好的现象想到了什么时候可使蛋全瓦碎,这就是由一种现象想到了这它反面。
5、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多向选择性。其实像现在高考常有的实验设计题,正是需要学生有这种能力的有力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多种机智或者说要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和创优思维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要靠平时培养。比如,学完“恒定电流”后,根据学生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有关知识,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如下的设计性实验:下面是五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且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研究课题要精。上好探索性实验的关键在与课前要精心设计,要结合实际根据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的不同而改进。所研究课题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知识基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容易接受的。
2、重视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性实验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实验中巧妙设疑,让学生在逐步解疑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要多鼓励启发,开发学生的潜能。
3、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放,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这样容易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提供更多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