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撬动区域教育发展的杠杆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oce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溪,是位于鄂西北边陲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以“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同等优质教育”为目标,把办好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县教育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不谋未来者,不足谋当下。为未来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参照系由“现在”转向“未来”,教育者、受教育者要树立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观念。竹溪县把学生培养目标定格在未来,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健康三个好”(身心健康,学习状态好、精神风貌好、综合素养好)。这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化、精细化。
  竹溪县乡村教育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的深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师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等主流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对竹溪教育作了跟踪报道。十堰市各级各类学校前往考察学习。作为湖北省省督学、十堰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我一直在思考:竹溪教育的变化非一时发力,也非一年之功,成绩和荣耀背后折射出的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和工作的创新。
  “缘来花中追吾梦,扬帆远航绘彩虹。”2015年6月,竹溪县以高分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获得省督导评估组“软件强于硬件,内涵优于办学条件”的评价,被评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内涵之一,就是竹溪县整体实施阳光教育。
  竹溪县的阳光教育首先起源于县实验小学,该校在2010年确立了“说阳光话、干阳光事、做阳光人”的育人目标,正式把“阳光教育”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2015年11月,竹溪县中小学整体加入中国阳光教育联盟,是全国第一个县级阳光教育实验区。2016年春,我再次来到竹溪,深刻感受到全县校园浓浓的书香味,师生朝气蓬勃的精气神。这些年来,竹溪教育人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担当、探索与创新,让我逐渐认识到,阳光教育实验应该是撬动农村教育改革和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有力杠杆。
  我关注阳光教育实验已多年,它在全国城市学校中队伍不断壮大。那么,她能否在竹溪县的农村学校开花结果?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随着对竹溪县阳光教育实验的深入了解,我发现,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竹溪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能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为使每一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学生、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敬业乐业的阳光心态、将学校打造成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学校、使竹溪教育事业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竹溪乡村教育的实践之路。他们选择了从“入模”到“出模”、从“县域推进”到“校本研习”,从“移植”到“内生”的教育改革策略与路径;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多次组织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他们出台了多个配套的实施意见和指导方案,从宏观上引导校长和教师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执行力;从微观上指导学校的常规管理,聚焦课堂,上好每节课。2014年,首个全市教育改革现场会在竹溪一中召开,竹溪一中的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引领着十堰基础教育的发展。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阳光教育已经让竹溪教育人感受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蓬勃生机,收获着“阳光教育”的无限喜悦。
  回眸竹溪县多年来的实验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竹溪教育的阳光底色愈发鲜明,内涵愈发充实。感谢阳光教育实验这个发展变量,让竹溪教育借得阳光教育的聚变能量,普照校园且熠熠生辉。
  (作者系湖北省省督学、十堰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责任编辑 鄢志勇)
其他文献
涉及本章内容的中考考点有哪些呢?下面请左老师带大家看一看.考点一:空间视图问题例l(2012年烟台)图1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可以得到().
高中阶段研究的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主要由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引起,同学们在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时,容易重复或者遗漏,有时甚至写满一页纸,也统计不出某物质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应用比较广泛,它促进了新技术、新科学、新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景化、人文化,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向  1.教学观念要改变  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使学生深入认识课本知识,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即从传授知识的人转变为引导学生的人。对于新课程,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  2.学习方式要改变  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今天,我和班里几位同学被选中,参加去清远市西坑小学举行的“手拉手活动”.我们怀着既好奇又兴奋的心情,登上了巴土,向着西坑的方向一路进发.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突出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普及性及基础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数学教学可以面向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效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图形与数学符号的运用意识,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抽象思维。为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反思与优化教学方式。  一、搭建课堂实践平台,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有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无疑是问号。”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因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产生困惑感与探索欲望。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人们常常会不断思考探索,努力去解决所接触到的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探索知识,就要求教师要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沉浸在思维的海洋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实践证明,通过问题的引领,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
10月1日一大早,我就到了上南公园,坐了脚踏船,在小湖里游玩.rn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我和外公分工,他踏,我掌舵.船在湖里开来开去,不一会儿,我们都满头大汗了.我们把船开到柳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