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或曲安耐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作为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激光治疗前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唐山市眼病医院就诊的27例(32只眼)弥漫性DME患者,将其分为IVR(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及IVTA(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治疗组,术后4周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术,观察注射上述两种药物后第1,2,4,8,12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及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AVG)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对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及AVG各时间点的平均计量数据行t检验分析发现,三项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治疗后对应时间点的BCVA、CMT及AVG变化的有效计数资料行X-squared检验比较分析发现,两组对应时间点相比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IVTA组并发眼压升高2例(2眼),并发白内障1例(1眼);IVR组均无上述情况发生。

结论

单次玻璃体腔注射低剂量TA与单次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弥漫性DME短期内均有效,二者获益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IVR治疗的安全性略优于IVTA。但单次IVTA治疗DME是相对安全的,且治疗成本低。对于低收入DME患者来说,IVTA可作为首选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23G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术(PPV)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PVCE)的术后视力及临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73例17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PPV组112例112只眼,PPVCE组61例61只眼。主要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资料,观察使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讨论 在护理管理中,有效地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可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