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交网络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亦或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借助于社交媒体的普及性和便捷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被空前放大,社交网络的出现已成为一种“新型武器”,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新因素之一。
关键词:网络 社交媒体 国家安全
社交网络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些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便捷社交平台的网络统称。在今天,社交网络已经较为成熟和发达。通过网站、手机移动终端或社交网站都能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递信息、实现沟通。社交网络主要可以提供在一定范围内,创建并分享公开或半公开的用户信息;提供虚拟空间的交往平台;网络聊天、交友、视频、音乐共享、评论分享等;提供用于应用插件开发的开放接口等服务。
在社交网络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和舆论场,很多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甚至被称为“自媒体”。同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被空前的放大,在很多重要事件的发布上,社交网络及社交媒体用户都跑到了政府和媒体的前面。社交媒体在成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的同时也成为了谣言的策源地和舆论的风向标。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
1. 用户年轻化和高学历化
通过对人人网和新浪、腾讯等微博的用户调查统计,此类社交网站的用户以20-29 岁的青年为主,其中学生是社交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比例达到50.3%。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了社交网站用户总量的59.1%,超过全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水平34 个百分点 。而Facebook当初建立时就只在美国高校推广,注册用户的邮箱必须是高校邮箱名,这些用户特点也决定了国外主流社交网络的使用人群和网站风格。
2. 用户群大且忠诚度高
社交网络不同于传统网站靠新闻事件吸引受众,用户的忠诚度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的。社交网络兼有媒体性和互动性,其社交功能则是通过用户和好友之间的高频互动来培养用户的高度黏着。高用户黏度和社交网络应用的吸引力使用户很容易上瘾,超过50%的社交网络活跃用户会在一天内频繁登录。这种高频的登陆使得用户可以及时有效的关注到网络和社交朋友圈群体内刚刚更新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切身参与到网络和现实事件的讨论中来,把握时下最流行的讯息。
3. 不负责任和廉价
社交网络在创立之初多采取实名制,而后来一些不需认证的端口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不应用真实姓名和真实信参与到社交网络中来。就像一群肆无忌惮的隐形人一样,用户来源的不确切也助长了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
由于社交网络的使用成本不高、仅需要网络资源,用户只要拥有连接因特网的电脑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使用。一些新兴社交网络的应用软件也开始向固定群体的用户提供“包月式”免费服务,这更大大冲击了传统的通讯和信息获取模式。
4. 平台开放,上传、分享便捷
当前大部分社交网站提供了开放的平台,通过开发程序接口把自己网站的架构、数据和用户资源提供给站外开发者,由第三方开发一些应用程序,以链接或嵌入的形式供用户使用。这些开放的方式扩大了社交网络的内容和领域,减少了登陆注册的麻烦,上传和下载更加便捷,也使得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消息变得更加简便,促进了用户对网站的高频使用。
而第三方的介入也使得社交网络有了信息安全的隐患,用户信息的外泄和冗余的信息推送已成为社交网络发展的弊端。
二、社交媒体革命及其影响
2004年2月4日,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上线,开启了“社交媒体”时代。首发同年就突破100万用户的Facebook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网络社交网站之一。2006年6月,社交网站Twitter在美国旧金山成立。Twitter以140字以内的短消息和开放的平台,被喻为“互联网的短消息”。截至2012年底,Twitter拥有超过两亿注册用户,其中一亿四千多万用户常年活跃。
2005年12月,“校内网”成立,成为中国高校学生间应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2009年8月4日,受同属千橡集团“开心网”的影响,“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用户范围由校园拓展到整个社会,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API开放平台。这个“中国版Twitter”在上线三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的拓展功能和应用平台,成为大陆最重要的社交媒体之一。现今,全国范围内很多重大的社会、政治话题,究其起源都是“新浪微博”。
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加上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和人之间的联络不再止于面对面和书信电话,而是将自己绑在了手机和电脑上来了解朋友近况和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小情。而连社交网络创始人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信息共享的平台竟能成为一种“新型武器”,构成对国家安全的新威胁。
由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广泛性和信息的开放性,依托于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便捷、快速的发布条件,社交网络大大提升了公民參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在政治活动上形成了一种新型影响力,体现出了“微媒体”卓越的群众基础与影响力。例如2009年6月伊朗大选舞弊示威中,Twitter成为了反政府势力通信、煽动群众情绪的工具,甚至因此推迟了Twitter的系统维护时间;2011年的伦敦骚乱中,青年人串联组织暴乱的工具也正是最新兴的黑莓互联网络。如何应对这场席卷而来的社交网络革命,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 沈逸. 网络安全与中美安全关系中的非传统因素[J].国际论坛,2010,04:44-49
[2] 陈昱. 社交网络革命与国家安全关系[J]. 情报杂志,2011,S2:1-2
[3] 刘建伟, 李为宇, 孙钰.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1,07:566-575
(责任编辑:祁彩云)
关键词:网络 社交媒体 国家安全
社交网络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些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便捷社交平台的网络统称。在今天,社交网络已经较为成熟和发达。通过网站、手机移动终端或社交网站都能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递信息、实现沟通。社交网络主要可以提供在一定范围内,创建并分享公开或半公开的用户信息;提供虚拟空间的交往平台;网络聊天、交友、视频、音乐共享、评论分享等;提供用于应用插件开发的开放接口等服务。
在社交网络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和舆论场,很多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甚至被称为“自媒体”。同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被空前的放大,在很多重要事件的发布上,社交网络及社交媒体用户都跑到了政府和媒体的前面。社交媒体在成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的同时也成为了谣言的策源地和舆论的风向标。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
1. 用户年轻化和高学历化
通过对人人网和新浪、腾讯等微博的用户调查统计,此类社交网站的用户以20-29 岁的青年为主,其中学生是社交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比例达到50.3%。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了社交网站用户总量的59.1%,超过全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水平34 个百分点 。而Facebook当初建立时就只在美国高校推广,注册用户的邮箱必须是高校邮箱名,这些用户特点也决定了国外主流社交网络的使用人群和网站风格。
2. 用户群大且忠诚度高
社交网络不同于传统网站靠新闻事件吸引受众,用户的忠诚度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的。社交网络兼有媒体性和互动性,其社交功能则是通过用户和好友之间的高频互动来培养用户的高度黏着。高用户黏度和社交网络应用的吸引力使用户很容易上瘾,超过50%的社交网络活跃用户会在一天内频繁登录。这种高频的登陆使得用户可以及时有效的关注到网络和社交朋友圈群体内刚刚更新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切身参与到网络和现实事件的讨论中来,把握时下最流行的讯息。
3. 不负责任和廉价
社交网络在创立之初多采取实名制,而后来一些不需认证的端口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不应用真实姓名和真实信参与到社交网络中来。就像一群肆无忌惮的隐形人一样,用户来源的不确切也助长了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
由于社交网络的使用成本不高、仅需要网络资源,用户只要拥有连接因特网的电脑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使用。一些新兴社交网络的应用软件也开始向固定群体的用户提供“包月式”免费服务,这更大大冲击了传统的通讯和信息获取模式。
4. 平台开放,上传、分享便捷
当前大部分社交网站提供了开放的平台,通过开发程序接口把自己网站的架构、数据和用户资源提供给站外开发者,由第三方开发一些应用程序,以链接或嵌入的形式供用户使用。这些开放的方式扩大了社交网络的内容和领域,减少了登陆注册的麻烦,上传和下载更加便捷,也使得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消息变得更加简便,促进了用户对网站的高频使用。
而第三方的介入也使得社交网络有了信息安全的隐患,用户信息的外泄和冗余的信息推送已成为社交网络发展的弊端。
二、社交媒体革命及其影响
2004年2月4日,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上线,开启了“社交媒体”时代。首发同年就突破100万用户的Facebook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网络社交网站之一。2006年6月,社交网站Twitter在美国旧金山成立。Twitter以140字以内的短消息和开放的平台,被喻为“互联网的短消息”。截至2012年底,Twitter拥有超过两亿注册用户,其中一亿四千多万用户常年活跃。
2005年12月,“校内网”成立,成为中国高校学生间应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2009年8月4日,受同属千橡集团“开心网”的影响,“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用户范围由校园拓展到整个社会,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API开放平台。这个“中国版Twitter”在上线三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的拓展功能和应用平台,成为大陆最重要的社交媒体之一。现今,全国范围内很多重大的社会、政治话题,究其起源都是“新浪微博”。
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加上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和人之间的联络不再止于面对面和书信电话,而是将自己绑在了手机和电脑上来了解朋友近况和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小情。而连社交网络创始人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信息共享的平台竟能成为一种“新型武器”,构成对国家安全的新威胁。
由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广泛性和信息的开放性,依托于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便捷、快速的发布条件,社交网络大大提升了公民參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在政治活动上形成了一种新型影响力,体现出了“微媒体”卓越的群众基础与影响力。例如2009年6月伊朗大选舞弊示威中,Twitter成为了反政府势力通信、煽动群众情绪的工具,甚至因此推迟了Twitter的系统维护时间;2011年的伦敦骚乱中,青年人串联组织暴乱的工具也正是最新兴的黑莓互联网络。如何应对这场席卷而来的社交网络革命,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 沈逸. 网络安全与中美安全关系中的非传统因素[J].国际论坛,2010,04:44-49
[2] 陈昱. 社交网络革命与国家安全关系[J]. 情报杂志,2011,S2:1-2
[3] 刘建伟, 李为宇, 孙钰.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1,07:566-575
(责任编辑:祁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