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部农田土壤复退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藏中部春播条件下,就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剖面微生物区系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的土体差异较大,并主要集中于耕层;真菌、固氮菌的土体差异则极小.2~30,31~60 cm土层土壤细菌在微生物区系构成中均占绝对优势,化肥对调控土壤细菌数量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培肥方式对2~30,31~60 cm土层土壤真菌、固氮菌以及2~30 cm土层土壤放线菌的繁殖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30,31~60 cm土层固氮菌
其他文献
近期,一项参与者达1万多人的研究提示,双上肢血压差异大于15毫米汞柱是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现在,测血压是很多老年人每天的必修课,但很少有人同时去测量双侧血压。这项研究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和大豆盆栽土培生物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细菌溶解磷酸钙的能力及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磷细菌肥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菌株具有较强溶解
中国在矿泉水开发、生产方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又在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间突飞猛进的过程。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品味的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饮料的保健作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