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与口译中的预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图式是储存在人脑中的一个极为复杂而井然有序的信息网络,包含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背景知识图式。口译中的预测是口译员根据已有图式进行的有根据、有方向的预测。本文以奥巴马科技馆演讲为例,分析了图式在口译预测中的功能,认为图式有助于增强口译的预测效果。图式一旦被激活便有助于口译员预测发言的大体发展方向、具体的语言信息和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关键词: 图式 口译 预测 奥巴马科技馆演讲
  
  一、引言
  口译涉及对源语的理解、记忆和目的语表达等过程,具有即席性、现场气氛压力大、主题范围广、内容包罗万象等特点。这些特点都要求口译员需要掌握一些口译技巧才能出色完成口译任务。其中译前预测是常见的一种增强口译效果的方法。口译时译者常常会感觉到,说话人言未尽,而作为直接受话者——译者已明其意了。这种在未听完讲话人的全部意思就能以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背景为依托、据相关的语法知识或主题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并开始翻译的能力就叫做口译中的预测。[1]
  二、图式与口译中的预测
  图式是储存在人脑中的一个极为复杂而井然有序的信息网络,可分为语言图式(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结构图式(语篇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和背景知识图式(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百科知识)。人们在理解、吸收和输入新信息时须将输入信息与已有图式联系起来。从图式理论角度看,口译中的预测是一个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先存信息和新信息加工整合的认知行为,是口译員根据已建立的图式进行的有依据、有方向的预测。也就是说图式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本文从图式理论角度探讨奥巴马科技馆演讲[2]口译活动的预测方法,并具体分析了图式在预测大体发言内容、具体语言信息及词汇意义等方面起的作用。
  1.图式有助于预测语篇发展方向
  结构图式是译者大脑中关于篇章的结构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它反映了语篇的组织发展方向。结构图式一旦被激活,口译员便能有效预测出话语的宏观结构特征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礼仪祝辞类演说,口译员可以根据语类结构图式对发言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预测。如在口译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科技馆的演讲前,首先学生激活已掌握的礼仪祝辞类演说的语类结构图式:1)尊称;2)表示美好感情(欢迎、感谢、祝贺、荣幸、愉快等);3)表达善意(恭维、幽默等);4)主体部分(与主题相关);5)表达希望或期许。[3]在激活礼仪口译的结构图式的基础上,口译员便能预测到奥巴马演讲主要会包含这些内容:1)奥巴马向主办方和与会者表示感谢;2)进入主体部分;3)表达希望并为之后的与中国青年对话做铺垫等。
  礼仪祝辞类演讲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只要调动大脑中的相关语言知识图式就比较容易翻译。而关于主体部分,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激活这次演说的背景知识图式以便预测该演说的大体内容。背景知识图式是指口译员所掌握的与口译主题和内容相关的百科知识,它是译员领会讲话人所要表达意义的前提和基础。背景知识图式一旦被激活便有助于口译员把握发言内容的大体走向。通过激活奥巴马访华、来科技馆和上海青年交流的背景知识图式,学生便马上预测到奥巴马在演讲中可能涉及的信息有:中美关系、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外交、贸易、文化交流等内容。这样,学生对这篇演讲的内容有了大概的推断之后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口译活动,因为译者和讲话人在认知层面上越接近,就越容易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2.图式有助于预测具体语言信息
  背景知识图式不仅能帮助口译员预测出发言的大体内容,而且有助于口译员对具体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因为当大脑中积累的背景知识图式与特定口译主题相匹配时,口译员就能作出积极的、快速的反应,及时调动相关背景知识图式,对发言人即将传达的具体语言信息作出预测。如当听到“Tomorrow and the next day I hope to have the chance when I’m in Beijing to see the majesty of...”口译员便可马上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图式,即奥巴马第二天在北京的访问行程:与中国领导人会谈并参观故宫和长城,这样便能预测到奥巴马可能会说“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Great Wall”。
  除了背景知识图式,语言图式也能够使译员对具体措辞作出预测。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它涵盖了语言的词汇与、语法和语用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知识。[4]一旦激活了语言图式,口译员便能够在语段中某个词尚未出现或某种语言形式尚未表达完整之前预测出该词的词义或该语言形式所包含的信息。如在听到“I’d like to thank Fudan Univeristy’s President Yang for his...”时口译员就可以马上预测出后面的内容——“hospitality and his gracious welcome”。这样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而不需要等待发言人讲完整个句子后才开始翻译。这种情况在汉英口译中也经常出现,如口译员在听到“为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稳定、美好的世界后”就可以马上预测出后面的内容——“做出不懈的努力”,听到“本着友好合作、共同繁荣的”就可以马上预测出后面的词“精神”,听到“我谨向您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可以推测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此外,口译员还可运用各种语法规则和语言单位间的相互联系来预测、推断下文中即将出现的词、句或意义。如译员听到“Truly,this is a nation that encompasses both a rich history...”就能猜出这个句子还没结束,因为译者大脑中关于“both...and”这一表达方式的语法知识图式告诉他这个句子后面肯定还有“and”引出的内容,而且该内容是“a rich history”的并列成分。可见译者大脑中已有的语言图式能让口译员在译前进行有效的预测,这样不仅能够大大减轻译员的记忆负荷,也可以促进口译过程中的信息理解,并为信息重构打下良好基础。
  3.有助于预测词义
  相关背景知识图式能帮助口译员排除歧义,限定可能出现的意义范围。口译员一旦激活与源语的主题、语境等相关的知识,便能对源语信息进行语义筛选、推理整合等认知层面的加工进而破译生词、难句。如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It was here,37 years ago,that the Shanghai Communiqué opened the door to a new chapter of engagement between our governments and among our people.”部分学生对Communiqué这个词可能不太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但是结合背景知识图式——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等,学生便能推测出该词表示联合公报,这样既缓解了口译的压力又节约了时间。再如演讲中奥巴马说道:“Here,in Shanghai,we see the growth tha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the soaring skyscrapers,the bustling street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许多学生在口译后半句时出现了卡壳或误译问题,因为他们不理解“soaring”、“bustling”、“entrepreneurial”这几个形容词在该句中的意思。笔者采用提问的方法激活学生大脑中关于本演讲的背景知识以及前面半句提供的语境图式——“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就不难猜测出这三个词分别表示“高耸入云的”、“繁忙的”、“商业的”。由此可见,译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文义,主要取决于他对相关领域的熟悉程度,取决于他能否迅速将新信息与已有图式相匹配。
  三、结语
  预测是口译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图式有助于提高口译的预测效果。图式一旦被激活便有助于口译员预测发言的大体发展方向、具体的语言信息和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本研究对口译教学也有一定指导意义,要增强口译效果,译前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要增强译前预测效果,口译学员就要建立、拓展并激活尽可能多的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背景知识图式。
  
  参考文献:
  [1]安新奎.口译的预测机制管窥[J].中国科技翻译,2001,(3):27-29.
  [2]念晨小斌.奥巴马在上海发表演讲(中英对照)[DB/OL].http://ts.hjenglish.com/page/88178/?page=1,2009.11.17.
  [3]朱巧莲,张楠.礼仪祝辞类口译中预测作用的实证研究[J].上海翻译,2009,(2):53-56.
  [4]Carrell,P.L.Interactive Text Processing:Implications for ESL/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lassrooms[A].in Carrell,P.L.,Devine,J.and Eskey,D.E.(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b.
  
  本论文为上海市“优青”项目“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及口译教学”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号:RYQ308029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由教学实践可知,语言表达比语言理解难度要大,而口头语言表达则比书面语言表达难度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语文老师经常是招数百出,而结果仍然是收效甚微。我们如何带学生走出语言表达的困境呢?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尝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给学生以信心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在和老师语言交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结课艺术流淌着教师设计的智慧,学生交流的性灵,师生互动交流共享的快乐。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最佳状态下结束本节历史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灵活多样的历史结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良好的课堂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课堂内容得以概括和融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很多年,我参加了我省多年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试卷出题、监考及判卷工作,现结合考生技能操作考试中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  一、技能操作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及实验报告,是对考生心理素质、动手能力的综合检验,我在监考中发现只有少数考生操作娴熟,动作规范,报告清晰,而多数考生在考试中存在很多问题
摘 要: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步履艰难,如何化艰难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强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积极参与的过程、巧妙的拓展是成功的源泉。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职业学校 语文素养    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几多春秋,尽管职业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但文化课的教学步履却相当艰难。有些学生和家长都存在着
摘 要: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从生命高度,平等对待,有效引领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住、随机应变,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时时“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变化着的学生的生
摘 要: 本文以工业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保定市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特殊人群需求的无障碍设计,对公共设施的功能布局、外观造型、材料肌理等方面作研究,为无障碍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 保定市 工业设计 无障碍公共设施 对策  截至2010年年底,保定市常住人口达到1155.28万人,有各类残疾人7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8%,高于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13%,为平
在现今这个读图时代,影视艺术的魅力无法抵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影视的作用,成为很多致力于扭转语文教学僵化局面的教师研究的方向。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影视与文本脱离,没有让影视很好地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本末倒置,用整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播放影片,影片播放完,也没有采取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解读措施,成了一种“偷懒”行为。有的教师在放完影片后,重拾课本,在讲解的过
摘 要: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培养自己的思想修为,包容学生,专于自己的专业,为学校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能力。班主任应该学会倾听自己的学生的意见,同时也应倾听其他班主任、课任老师、领导的建议。应该以身作则,不能简单地训导学生,要欣赏学生,赞扬学生,用心来教育学生,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心理    何谓师者?《师说》里有一句话颇为深刻:师之所存,道之所存。
摘 要: 文章着重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文章中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当中有关自传体的叙述,有严格的固定式内聚焦和变换式内聚焦叙事两种。并进一步揭示第一人称内聚焦的两个特点:全知全能的落幕和留白。指出了鲁迅不仅在个人自由欲望和人民伦理宏大叙事的鸿沟中架起了桥梁,还原为世俗合理的人性,而且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第一人称 内聚焦 全知全能 留白  一、内聚焦的忠
展望新世纪,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方法也面临着一种变革和发展。以传统灌输、说教为主的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教育已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