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一路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小传
  方西河,1987年师范毕业后,一直耕耘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从农村到城市,虽痴心不改,成长之路却坎坷异常。曾三次赛课均获三等奖而“蜚声区内外”,卧薪尝胆后因夺得赛课第一名而声名鹊起。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发表新闻、论文及评论500余篇,出版自传体教育写作专著《写成一位名师——教育写作经验谈》,被聘为商丘师院、衡阳师院、桂林师专和贺州学院国培专家,省内外讲座90余场。2012年2月,《湖南教育》以特稿《岳阳有个教育写作“带头大哥”》予以推介。
  一路坎坷一路行
  我一直认为,我应该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而语文却不敢恭维。阅读量小,写作水平差,自己也就只有那么“一杯水”,有什么本事教好学生呢?
  可事与愿违,我被分配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三年级,包班,自然语文、数学都得教。数学还不错。可是语文却毫无感觉,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特别是作文,我总认为写不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
  没有办法。乡下资料少,同事那儿也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就是听课,也常常是云里雾里,既听不出好坏,也无法进行评价,以至于参加全区课堂教学竞赛,带队的领导说:“西河,我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也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完全改变是自考之后的事。10年间,我读完专科与本科,同时,从区广播电台起步,开始了自己的写作成长之旅。也就是在大量的新闻采写中,我悟出了“写身边的人和事”的作文教学理念;也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我悟出了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办法。课内外结合,又让语文教学开始与众不同。而这些,又让我有了取之不竭的教学写作素材。于是,阅读教学有了新意,作文教学独树一帜,教育写作也慢慢地成为品牌。
  就这样,一位语文基本功很差的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而数学的优势,也常常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教学《飞夺泸定桥》,我让学生从行军的那几个段落中找出一道应用题来,计算出红军行军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与我们的步行速度差不多。从而引出疑问:“既然与我们的步行速度差不多,怎么是‘飞’呢?”于是,学生再读课文,从红军遇到的种种困难中轻松地理解了内容。
  再如,我把作文教学与数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作数学小论文,这样,他们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通过作文提高了写作水平。特别是我以“藏在身边的数学”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这样,如何包装材料最节省、糯米丸子的秘密、考试排座位的规律、如何漂洗最节省水等问题成为学生们的研究课题。最后,大家的研究成果用16个版面的篇幅发表在《小学生导刊》“发现教室”栏目上。我也被评为“发现教室”优秀指导教师,撰写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15年专辑《跟着名师教作文》上。
  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我就这样一路走来。好在行走的路上,有恩师,有朋友,他们给予我无穷的力量。好在我还算一个“拼命三郎”,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于是,30年后的今天,对语文教学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语文的路还很长,我还要努力前行!
  一语点醒梦中人
  成长之路注定是艰辛的。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师范生,初中毕业读师范,根基尚浅;毕业分配到农村,资料全无。凭着两年多的基础课,再加上个把学期的教材教法课,无门无派无套路,上不好课,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于是乎,我这个在别人眼里还蛮不错的老师,从教头7年,三次参加区级课堂教学竞赛,每次都毫无悬念地荣获三等奖——也就是凡参加者都会有的三等奖。
  没有颓丧,只有进取。我苦读10年,拿到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文凭,再加之订阅教育报纸杂志,邮购名师专著,总算让课堂有了一些改变。从教第14年时,我终于一雪前耻,在全区“新大纲新教材”教学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可是,回望课堂,还是迷雾重重,虽然读了不少名师的课堂实录,但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到底要如何教?我仍然疑惑不已。
  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湖南省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李真微老师。李老师退休前是市教科所高中语文教研员,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可谓著作等身,只可惜没有出版个人文集,让我辈难觅论文真迹。每次会面,我总要问这问那,恨不得让所有的疑惑都从他那里得到解决。看我勤奋有余,李老师欣喜异常,不但有问必答,还把秘藏多年的三个剪贴本赠送给我。那可是他成长的足迹呀!上面全是当年发表的论文原件。我如饥似渴,反复研读,慢慢理出一条建国以来语文教育所走过的路。于是,心中的疑惑慢慢减少,我的教学思路也慢慢地清晰起来。
  记不清是2002年的哪一天了,我又前去拜访李老师。在回答了我的几个提问后,他总结似地说:“西河,教学的理是一致的,不管是高中还是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关注课文的内容外,还要关注课文的表达形式。”我特意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作为我的座右铭。
  以这句话为纲,我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每次备课,我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再凭借多年的写作经验去寻找表达形式上的奥秘。果然,一条条线索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学生既懂得了课文写了什么,又知道了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以此为突破口,再去研读名师的课堂实录,我终于发现名师成长的秘密——大凡成功的课,都是透过内容,抓住了形式——内容是显性的,显而易见;而形式是隐性的,难以探求。难怪我沉思多年,一直不得其解。
  有两堂课值得一说。《新型玻璃》是传统课文,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后作一番研讨,于是语文课变成了思维训练课、发明创造课。虽然语文课承担着思维训练的任务,但如此训练还是不行的。于是我反复研读,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研究五种新型玻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归纳出“故事引入法”“作用引入法”“比较引入法”“特点引入法”和“列举缺点引入法”。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新型玻璃用自己喜爱的引入法进行介绍,于是语文课便上成了语文课。李老师看了实录后,称赞有加,欣然写下《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的点评文章,连同实录一同在省刊发表。后来,这篇实录还编入《跟着名师教语文》一书。
  还有一堂课是《鹿和狼的故事》。在我备课之后,发现作者在讲述狼吃鹿对生态平衡有好处时,没有讲到位,只讲到了控制数量和控制疾病两方面,而遗漏了鹿为了逃命,拼命奔跑从而提高了种群素质这一条理由。为此,我精心设计,决定让学生把作者遗漏的理由补上来。结果,学生找到补充的位置,加上连接词“而且”,补上了一句“狼在追赶鹿的时候,鹿会拼命地逃跑,这样会使鹿变得更加强壮”。这个课堂实录及备课历程发表了,其中实录片段还收录到人教版教学用书中。
  当然还有其他成功的课,这里不一一列举。我要说明的是,李老师的这句话,在2011年课标中表达出来,這就是“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庆幸,我在10多年前就从李老师那里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正是我一辈子受用无穷的财富。
  (作者单位: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课前谈话:做“用表情打招呼”游戏——师出示表情图,让生做相应表情。引导:读故事、讲故事时带上表情会更加绘声绘色,尤其是童话故事。)  一、创设童话情境,读通故事  师:我们和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蜘蛛打打招呼,这次我们伸出小手一起写一写他的名字,请他出场。“蜘”“蛛”都是虫字旁,横变——  生:提。  师:横变提来把“知”让。再写一个虫字旁,“朱”字在右写稳当。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蜘蛛,你好! 
在《“语文好玩”的思考与探索》(《教育视界·智慧教学》2018年第11期)一文中,笔者提出,无论是基于语言文字还是语文教学,“好玩”都应该是语文的题中之义,并就语文好玩的课堂特征、实  践路径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但何谓“好玩”,笔者并没有透彻说明,这里作一补充。  一、情趣孕育:好玩的基础保障  好玩的第一要义,即有意思,这是普适的阐释。语文好玩,就是要发掘语文的“自带光环”,唤醒其好玩之处,让
一、联想策略的定义  联想是语文阅读策略里辅助内容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结合文本特性与阅读者自身的阅读经历,是创新、创作、学习的源泉,有效的联想能力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综观国内多个学者的观点,联想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库存,由当前所读的文本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以往感知、接触到的类似生活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阅读材料,进一步展开深入阅读。(周步新《小学适
编者按: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于2016年12月初在广州市成功举行。大赛得到了广泛关注。在此,我们特约了十几位一等奖获得者的课堂实录,并请名师、教研员逐一作了评析,以期让大家全面了解大赛实况!  【教学实录】  独自在家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听故事的时候要做到  什么?  生:认真听。  师:是的。这节课谁能做到“
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广泛运用,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大环境,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近年来,学校把推进信息化工程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标杆,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在此大背景下,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新时尚。  的确,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促进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把远古拉回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字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字词教学贯穿始终。在“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改革模式中,基础过关课是集中处理教材内容的第一课时,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的基础课型。  该课型采用以学生读为主的方法,为理解字词而读,在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3号学生和4号学生的识记。在教师、小组检查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检查与改正方式确保字词全过关。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一、二类生字及组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语本无涟,相趣而引思考。“趣点”语文,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改体验。   ——题 记  一、“趣点”产生的缘由  “点”的提出由来已久,找准“练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已经成为我们教育人的口头禅。虽然“点”不是我个人的发明,更不是工作室的专利,但是“点”确实引发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如何找“点”设标,如何练“点”生效,构建生
早就听闻支老师的课,“实”为一长,终于,从他所执教的《匆匆》一课中一窥其真容。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文美、意深,因而难教。面对这样的课文,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阅读来说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支老师的课堂,他把“读”贯穿整个教学,以读促悟,把“读”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倡“读”——生生有声  上课伊始,支老师不兜圈,不绕弯,开门见山,揭题之后直接告诉学生,课文虽然已经读过,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白露过后温度日益降低,但是我们班学生学习的  热情却是与日俱增、日渐高涨。因为我们都品尝到了智慧的快乐。就先从今天下午的阅读课说起吧。  学生们有的去图书角淘取自己中意的书籍,有的从书包里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心爱之书,总之,在10分钟后,每一位学生都捧起书安静地阅读着。没有谁喊“不要讲话”,也没有谁要求“注意纪律”,他们都已经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沉浸在那一个个或悲或
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语文味是什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程少堂先生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