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直面伤痛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可能是我最艰难的时刻了。受伤病困扰,比赛输球,几乎天天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确实我也有点顶不住的感觉……”
  
  因为艰难,所以可贵,同时也注定了张宁向奥运会迈进的每一步都带有几分悲壮的色彩,她的每一次努力和坚守都让人为之感动。膝盖积水、脚伤、腰肌劳损、肩伤……对于33岁的张宁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也不是自己,而是伤病。这一次,正是因为伤病,张宁无缘世界女羽团体最高级别的比赛尤伯杯,但是奥运会的大门却为她敞开着……5月15日傍晚,张宁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公寓里观看了尤伯杯半决赛后,接受了《新民周刊》的采访。
  
  难舍尤杯情
  
  5月15日下午,张宁刚刚从羽毛球队医务室治疗归来,便飞速跑进天坛公寓的宿舍楼里,急不可耐地打开电视机,当时正直播中国队与韩国队的尤伯杯半决赛……
  尽管这一次成了尤伯杯的看客,但她依然时刻关注中国羽毛球队在大赛中的表现。用张宁的话说,“我的心永远都和球队在一起”,何况整整14年来,张宁与尤伯杯有着难以言表的深情。
  3周前,张宁旧伤复发,就是这个时候,她得知自己无缘本届尤伯杯。这段日子,张宁的心情糟透了。“五一”节前的一天晚上,张宁打开笔记本电脑,与QQ上的好友聊天,张宁本来想聊一些与比赛无关的轻松话题,以此排解伤病带来的郁闷,可那位好友不知情,竟好心地“开导”张宁:“参不参加尤伯杯没关系,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伤病和奥运会,这点困难都不算什么……”那一刻,张宁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一个人面对电脑,泪流满面……
  张宁与尤伯杯的感情,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想到我会打不了尤伯杯。当教练告诉我的时候我都懵了,一下子有点接受不了,不太理解教练的做法。住院期间,我的心情就十分不好,一直在想为什么不让我去,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回想起落选尤杯的那段日子里,张宁用手轻抚着受伤的右膝,眼睛里满是遗憾和无奈,“我是一个要强的人,我嘴上不说什么,但是落选的事一直埋在我的心里,怎么都过不去。”
  因为尤伯杯对张宁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她才会这么在乎它,看重它。“这一次,本来将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尤伯杯,我是抱着和去年我最后一次参加苏迪曼杯赛时一样的心情的。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中国队卫冕,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去年苏杯成功卫冕后,我哭了,那眼泪是一种宣泄和终结,我心里很满足。但这一次,我没有这个机会了,以后也不可能再有机会参加尤伯杯了,梦想破灭,遗憾会一直存在,无法弥补。”
  对于张宁来说,尤伯杯最为特殊的意义,就是这一赛事见证了她在世界羽坛大起大落、走向辉煌的全过程。“我经常会想起14年前参加尤伯杯时的情景,我和米亚(张宁一直喜欢称呼张海丽的荷兰名字,多年来张海丽一直也是张宁最尊重的对手之一)的渊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们的缘分一直与尤杯息息相关。第一次打尤杯我输给她,没能帮助中国队拿到冠军,那是我职业生涯遭遇的第一个大坎,同时那次经历也让我逐渐走向成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张宁感觉仿佛就在昨天:那时的张宁只有19岁,像一只轻灵的小鹿,在赛场上不知疲倦地追逐自己的梦想,那时的她已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女羽“一姐”的接班人,然而那次尤伯杯上的失利,让张宁在“一姐”的边缘徘徊了长达9年之久,“其间,我怀疑过自己,信心也动摇过,甚至想过退役,但最终我坚持下来,我期待着和米亚的再次对决!”为了这一战,张宁等待了整整10年,在雅典奥运会的女单金牌争夺战的赛场上,张宁终于战胜了张海丽。“两年前的尤杯是我和张海丽的第14次,也是最后一次交手,那之后她就退役了。我们的竞争从尤伯杯开始,以尤伯杯结束。”张宁没有想到,如今那届大赛竟然也成为了自己在尤伯杯赛上的绝唱。
  
  伤痛击不垮
  
  摘除扁桃体手术以及由此引起的发炎,紧接着的膝关节老伤复发,使得张宁在国家队封闭集训期间未能进行系统的训练。4月30日,国家队在晋江的封训还没有结束,张宁便提前返回北京治疗。
  张宁告诉记者:“经过前段时间的治疗,现在恢复得还挺不错的。回北京后我就在医院抽了100毫升的积水。抽水用的是平时抽血的针管,足足五管子。没抽时膝盖肿得老高,已经和大腿一般粗了。抽完后膝盖马上就小了很多,不过还是会在运动时感到很疼痛。”
  孝顺的张宁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时都是报喜不报忧。妈妈一问起伤病的事儿,张宁就轻松地说:“就是老伤,养养就好了。”但是,张宁心里明白,这些伤病给她带来了多少痛苦。
  去年10月,由于受到伤病的影响,张宁在国际羽联系列超级赛上状态一度大幅下滑,先是在中国公开赛上止步半决赛,接着又在香港公开赛上止步八强,此后在2008年的马来西亚公开赛首轮出局,在韩国公开赛1/4决赛中又输给昔日的国家队队友、代表中国香港参赛的周蜜,在有着小世锦赛之美誉的全英公开赛上更是首轮出局……
  面对张宁一次又一次输球,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也坐不住了。当张宁在年初的马来西亚公开赛首轮出局时,李永波面对媒体,客不气地表示:“包括张宁在内,无论是谁,无论你资历有多深,如果状态不能尽快地调整过来,那么只能给其他选手让路。”众所周知,李永波与张宁都来自辽宁,张宁自进入国家队就一直是李永波的爱将之一,但李永波在奥运会前并不念这份老乡之情,他表示,“张宁在雅典奥运会上拿过女单冠军,但我们看的是现状而不是资历,北京奥运会谁有能力谁上,容不得半点私情!”
  其实,李永波对于张宁的身体情况非常了解,他也知道张宁之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战绩糟糕,主要还是因为伤病的影响,但是他不能容忍的是张宁一次又一次在半决赛前就被淘汰出局的事实,作为金牌教练的李永波更不甘心张宁就这样滑落低谷、无缘奥运直至退役。毕竟,在中国羽毛球现役女单选手中,张宁是唯一一位有奥运经验的选手,这个优势是包括谢杏芳在内的其他任何一个选手所没有的。应该说,中国羽毛球队更加需要张宁,渴望张宁在奥运会上能成为“定海神针”。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身为中国女羽的功勋老将,被李永波如此严厉批评,张宁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回到房间她甚至独自流泪。张宁说:“那时我确有危机感,我也能体会到李总的苦心,这可能是我最艰难的时刻了。受伤病困扰,比赛输球,几乎天天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确实我也有点顶不住的感觉。但是后来我对自己说,既然为了北京奥运会,就要坚持,咬着牙也要坚持下来。”就这样,张宁在伤病和失败的痛苦中又完成了一次超越,在3月份的瑞士公开赛上她咬着牙打进了决赛,并为自己赢足了奥运积分。
  
  家庭为奥运让路
  
  在采访中,张宁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国羽二队男双主教练、她的丈夫于洋从秦皇岛打来的。电话中只有短短的几句问候,可是张宁的眼里还是充满柔情和幸福。结婚3年来,绝大多数的时间,他俩只能“电话传情”。
  张宁与于洋可谓羽坛“模范夫妻”。他们长达13年的恋情更是羽坛的一段佳话。日前,记者还电话采访了于洋,聊起他和张宁的恋爱故事,于洋调侃:“是‘5·19’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5月19日是张宁的生日,1985年迎来10周岁生日的张宁正式进入辽宁锦州体校打羽毛球。同样是在1985年5月19日这个中国男足惨败于中国香港队被淘汰出局的一天,在大连的渤海边,一位热爱足球的父亲硬是把足球场上正在兴致勃勃踢球的儿子拖进了羽毛球场,那位父亲对儿子说:“中国足球太臭了,以后不许踢球,改打羽毛球!”那个热爱足球的男孩正是张宁的丈夫于洋。
  在记者的追问下,于洋透露了当年的“求爱秘籍”:“来省体校后我就开始喜欢上张宁了,但那时由于年龄小,感情也比较朦胧,只能算是暗恋了,后来我在17岁那年开始主动请张宁吃饭看电影什么的,刚开始时她总是拒绝我,后来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她终于逐渐接受了我!”回忆起初恋的过程,张宁说:“我刚开始并不喜欢他,感到他当时年龄小也比较顽皮,不过说实话我能感觉他对我一直很好,到1992年时我们俩算是有了一点恋爱关系!现在我对于洋已经非常了解了,他是一个非常细心懂得关心别人的人,嫁给他我感觉很幸福!”
  在走向红地毯的那一刻,张宁也曾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她还渴望将来自己能生对“龙凤胎”。
  然而,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梦想,张宁结婚不久,便重新回到了运动员宿舍,和婚前一样开始了“单身”生活。“毕竟我现在的身份还是运动员呢,既然是队里的一分子就必须按队里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咱不能搞特殊啊!”张宁笑着说。
  为了让张宁安心打球,身为国家队教练的于洋格外体贴。张宁30岁生日时,收到了于洋专门给她买来的999朵玫瑰。2008年情人节,远在秦皇岛的于洋依然不忘给妻子送上鲜花和祝福。于洋告诉记者:“现在我不在她身边,想对她体贴,也做不到。只能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最重要的是让她知道我心里有她。”
  谈起家庭,于洋感慨地说:“谁都希望有个安稳的家,过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可我们现在做不到。一说起家庭上的事,可能会无意中流露出渴望的心情,会给她现在的心理上造成负担。现在我就是支持她,只要付出了,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不会后悔。”
其他文献
端午节,爸爸对Q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因为要纪念屈原。屈原呀,大好人,大诗人,被坏人欺负,跳河了。然后爸爸突然补充,不过呢,屈原也不好,自杀就不对。Q宝同意,对呀,活着多好,他咬一口粽子,死了就再也不能玩了。  晚上Q宝又把粽子的故事讲给他的小朋友们听,他特别提醒,屈原傻啊,扑通,死掉了。小朋友听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模拟屈原投河的样子,稀里哗啦最后定论,屈原脑子有问题。  我看看Q
最近看了嘎亮的演出,两个多小时,所有的人,从头笑到结束。前排都是比较矜持的社会人士,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后排比较本色,更是笑得痴头怪脑,特别是一大批中年妇女,分贝之高,把全场掌声也盖过了。  我们的生活需要笑。因此笑,就是硬道理。散场后,有人说,嘎亮比周立波俗。一位滑稽界的老前辈听了正色说:侬有种勿要笑!我看侬刚刚笑得最“接滚”,以俗笑俗,更俗!应该允许不同风格的俗并存。现在的人见多识广,要他们笑,
拉美裔大法官候选人  奥巴马希望,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者是个平易近人的人。拉美裔联邦上诉法官索尼亚·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具备这个特质,并且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她父亲是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电焊工,她本人却一路升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历史并获最高荣誉,再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用功程度令同学吃惊。从耶鲁毕业后,她在曼哈顿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5年,接手各类案件,正是这些案件累积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此刻的空前团结,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悲伤就是我的悲伤。    时间停止了。  车流凝固,行人驻足,汽笛哀鸣,悲泣四起。  这是2008年5月19日下午2点28分,举国之殇,万民呜咽。为了4万余名汶川大地震的逝者,为了那些至今仍深埋废墟的同胞。  这是共和国给予亡者的最高祭奠。国旗降下,生命的尊严升到顶点。  那个被诅咒的午后,大地痉挛,震波如阴险的涟漪,不断从震中向外扩散
用“夷为平地”来形容北川受到的重创并不为过,整个县城新旧城区几乎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    5月14日,记者前往北川县,从绵阳经安县到北川的行程中,常见从北川撤出的灾民,或乘卡车,或步行,他们的目的地是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灾后,那里已经成为绵阳最大的灾民临时安置点。  北川方向不断有救护车呼啸而来,每一辆救护车的出现都意味着前方至少有一位幸存者刚被救援队从废墟中挖出。  过绵阳,刚入安县境内就已经可
5月12日14点28分之前,太阳照在映秀镇上,正午慵懒而宁静,清澈的江水流过岷江和渔子溪,没有风,映秀小学的旗帜悄悄耷拉在旗杆边。    这天上午    2008年5月12日6点50分,在映秀镇最东头的漩口中学里,初三(2)班的班主任陈和琼醒了。这一天她醒得比平常晚。往常这个时间,她也应该在岷江的岸边跑步。5月的岷江水非常清澈,在山的阴影下急速地流着,发出无休止的喧响。风从河谷吹过,陈和琼常常在晨
《新民周刊》记者15日晚开始徒步穿越这条充满危机的“生命通道”,赶往震中与外界隔绝消息2天的汶川。    这是一条风光秀美的旅游路,卧龙、九寨沟驰名中外,那山、那水吸引了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然而,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里异变骤起,一阵阵剧烈的山摇地动过后,通往外面的路被塌落的巨石封住,停电、停水、房屋倒塌以及大量的人员死亡,让这里的一个个城镇、村庄瞬间由旅游的天堂变成当地百姓和被困游客的噩
议会大厦里看不到虎视眈眈的警察,没有神秘感和崇敬心,只有亲切、舒适、自然之感。国家的机要和绝密之地居然开辟成世人皆可免费参观的旅游景点,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5月10日,坐落在堪培拉国会山上的巨大圆形建筑——澳大利亚议会大厦——迎来建筑落成20周年庆典。  如果你想来看看议员们参政议政的议事大厅,窥视一下总理的办公室,不需镶着金边的请柬,也不需买门票的零钱,只需备好一双舒适鞋子就行。里面太大,
现代艺术始终将是他的偏好,因为现代艺术有血有肉,活生生地表达着生命的进行时。    其实在采访乌里·希格之前,我对他并没有好感。他收藏的中国80至90年代间的中国艺术品总让人耿耿于怀,就好比中国从前的文物宝藏被外人掠夺了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回来。    城堡仓库    傍晚时分,在城堡里见到乌里的时候,他慢慢从楼上走下来,没有太多的笑容,穿着绿色的立领衬衣,鼻子和耳朵都有尖锐的形态,像一只沉默着
SUV车主希望多向度的生活,在城市外撒野成了他们的标志。    释放中产    上海人孙煜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作为某知名公司在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职业和薪水都令人羡慕。但2007年下半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开惯普通商务轿车的孙煜在去年10月买了一款上汽双龙SUV车型中的享御08,一个月后,他离开原来的高薪职位,自己出来创业。这也许只是巧合。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恰恰是双龙赋予SUV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