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科学发展现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分析了山西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发展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4-4914(2008)07-256-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没有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发展得更好更快,有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更好的发展效益,而不是要减慢发展速度。所以,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造福人民。如果经济发展了,由此带来的污染却给人民的生命带来威胁,使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这样的发展是不是值得?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人民生活的某一方面,既要吃得好,又要住得好,教育医疗保险等等一样也不能少,真正的科学发展要实现的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痛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要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持续,就是要确保发展后劲,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要抓住发展中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兼顾中实现科学发展。
二、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近几年来,山西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连年提高,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相比。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同志指出。在山西的经济结构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的比重过大、三次产业中二产的比重过大、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过大、传统产业中粗放型工艺的产能比重过大、整个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问题过多、安全生产事故过多、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过多。概括起来就是“五个过大、三个过多”,其实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发展的协调性还明显不足。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化工为支柱的产业结构,突出表现在:近年来,山西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始终占到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贡献的税收始终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这种畸重、单一且初级化的产业结构,造成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资源能源、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种种问题。
山西是全国的污染大户,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山西所占比例最多。山西是全国因为污染而被区域限批的第一家。吕梁市长曾因此而做客中央电视台。为了保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山西需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节能减排,山西的担子很重。
山西的轻工业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所需的电子产品、食品、医药等大多是从外省拉来。无论进了哪一家超市,映入眼帘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产品,本地产品凤毛麟角,且档次不高。拉出去的是高能耗的附加值低的资源或能源类产品。拉进来的是低能耗的附加值高的生活必需品。把污染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山西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山西的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产业。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达到43%。而山西2006年仅为36.4%,不仅低于上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3个百分点,在中部6省排第4位,2007年又下降为34.9%。此外,山西的服务业还存在着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档次不高等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解决山西经济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占比过重的问题,提高山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造有利于山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要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型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业是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也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更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必须下大气力,改变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缓慢、比重偏低的现状。要统筹各类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总原则,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推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力争全省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要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山西省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太原、大同、运城、候马、长治、晋城六大物流园区。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平台。重点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同步推进焦炭、钢材、化工、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市场的发展。要积极培育壮大其他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引进省外国外知名企业,重点突破重型汽车整车和煤机成套设备两大产品门类,扩展重型机械等优势产品,提高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水平。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山西省的资源分布和环境容量,充分利用山西省富集的焦炉煤气、煤层气和高硫低质煤,发展具有山 西特色的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现代煤化工业。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继续实施质量立省和品牌兴晋战略。
其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山西省经济的主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个主要着力点。着力推动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行业的新型化进程。要坚持总量控制,全面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焦炭行业要严格控制产能,实施关小上大。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冶金行业要在不增加总量的前提下,加快不镑钢达产达效,采取产能置换的办法,大力发展特种钢,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兼并重组、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步伐,提高竞争力。电力行业要建设一批具有空冷、脱硫除尘设备的大型坑口电厂,新上一批符合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要求的煤矸石发电厂,形成一批主要解决城市居民集中供热、大面积减少污染源的热电联供电厂。要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重塑传统产业。编制实施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推进废渣、废气利用和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实现废水在企业内部处理后循环利用。既要采取贴息八股、税收优惠、电价优惠、同等条件优先供地、政府优先采购循环经济产品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又要实施资源价格累进、环保收费累进等经济措施,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
第三,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对钢铁、电力、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实施重点改造工程,在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工程的同时,启动实施一产、三产以及社会领域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利用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以焦炭、电力两个行业为重点,推动传统行业污染治理。要求电厂安装脱硫除尘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实现好的脱硫效果。探索创新节能减排的思路和机制,强化责任考核。要加快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深化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修复。要构建网格化责任、专业化推进、明晰化林权的新机制,在全省所有铁路和公路两旁、乡村和城市道路两旁、荒山荒丘荒沟,大力度、全方位推进造林绿化。对汾河两岸流域的坡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以涵养汾河水源。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运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工作。我们只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山西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让山西的老百姓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享受到碧水蓝天。
(责编:若 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发展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4-4914(2008)07-256-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没有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发展得更好更快,有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更好的发展效益,而不是要减慢发展速度。所以,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造福人民。如果经济发展了,由此带来的污染却给人民的生命带来威胁,使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这样的发展是不是值得?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人民生活的某一方面,既要吃得好,又要住得好,教育医疗保险等等一样也不能少,真正的科学发展要实现的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痛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要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持续,就是要确保发展后劲,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要抓住发展中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兼顾中实现科学发展。
二、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近几年来,山西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连年提高,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相比。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同志指出。在山西的经济结构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的比重过大、三次产业中二产的比重过大、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过大、传统产业中粗放型工艺的产能比重过大、整个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问题过多、安全生产事故过多、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过多。概括起来就是“五个过大、三个过多”,其实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发展的协调性还明显不足。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化工为支柱的产业结构,突出表现在:近年来,山西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始终占到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贡献的税收始终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这种畸重、单一且初级化的产业结构,造成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资源能源、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种种问题。
山西是全国的污染大户,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山西所占比例最多。山西是全国因为污染而被区域限批的第一家。吕梁市长曾因此而做客中央电视台。为了保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山西需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节能减排,山西的担子很重。
山西的轻工业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所需的电子产品、食品、医药等大多是从外省拉来。无论进了哪一家超市,映入眼帘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产品,本地产品凤毛麟角,且档次不高。拉出去的是高能耗的附加值低的资源或能源类产品。拉进来的是低能耗的附加值高的生活必需品。把污染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山西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山西的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产业。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达到43%。而山西2006年仅为36.4%,不仅低于上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3个百分点,在中部6省排第4位,2007年又下降为34.9%。此外,山西的服务业还存在着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档次不高等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山西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解决山西经济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占比过重的问题,提高山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造有利于山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要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型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业是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也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更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必须下大气力,改变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缓慢、比重偏低的现状。要统筹各类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总原则,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推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力争全省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要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山西省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太原、大同、运城、候马、长治、晋城六大物流园区。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平台。重点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同步推进焦炭、钢材、化工、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市场的发展。要积极培育壮大其他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引进省外国外知名企业,重点突破重型汽车整车和煤机成套设备两大产品门类,扩展重型机械等优势产品,提高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水平。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山西省的资源分布和环境容量,充分利用山西省富集的焦炉煤气、煤层气和高硫低质煤,发展具有山 西特色的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现代煤化工业。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继续实施质量立省和品牌兴晋战略。
其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山西省经济的主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个主要着力点。着力推动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行业的新型化进程。要坚持总量控制,全面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焦炭行业要严格控制产能,实施关小上大。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冶金行业要在不增加总量的前提下,加快不镑钢达产达效,采取产能置换的办法,大力发展特种钢,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兼并重组、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步伐,提高竞争力。电力行业要建设一批具有空冷、脱硫除尘设备的大型坑口电厂,新上一批符合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要求的煤矸石发电厂,形成一批主要解决城市居民集中供热、大面积减少污染源的热电联供电厂。要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重塑传统产业。编制实施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推进废渣、废气利用和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实现废水在企业内部处理后循环利用。既要采取贴息八股、税收优惠、电价优惠、同等条件优先供地、政府优先采购循环经济产品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又要实施资源价格累进、环保收费累进等经济措施,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
第三,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对钢铁、电力、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实施重点改造工程,在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工程的同时,启动实施一产、三产以及社会领域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利用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以焦炭、电力两个行业为重点,推动传统行业污染治理。要求电厂安装脱硫除尘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实现好的脱硫效果。探索创新节能减排的思路和机制,强化责任考核。要加快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深化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修复。要构建网格化责任、专业化推进、明晰化林权的新机制,在全省所有铁路和公路两旁、乡村和城市道路两旁、荒山荒丘荒沟,大力度、全方位推进造林绿化。对汾河两岸流域的坡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以涵养汾河水源。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运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工作。我们只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山西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让山西的老百姓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享受到碧水蓝天。
(责编: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