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在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能够从小就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能够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进行协作,能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含义、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更新。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确定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精神的关键时期。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全面发展,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化教学效果,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找出成因并加以解决。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在教师的有效控制范围内进行学习与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钻研,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层互动作用,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合作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取知识信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通过动脑、动手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可以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了一定知识。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探究的问题开展不够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在过去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把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合作效率和学习质量。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得不够深入,教师只是局限在某个小的问题上,譬如:合作学习仅仅是为了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某一块土地的丈量方法,这一简单的问题并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所以,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深入地进行合作学习,在一些重点、难点上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挑战难题的能力。
  2.教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些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合作的形式过于开放。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进行分组学习,没有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成为局外人,并没有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小组合作在没有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下很难顺利地开展下去。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助,这样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小组分工不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教学,要做到小组之间、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可以在分组过程中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所在。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任务,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明确分组的目的。如果在合作之前没有进行分工,就不可能有探究式学习。
  三、现阶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策略
  1.选择性开展合作学习,做到合作学习项目深入化。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先对合作的内容进行筛选。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教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我们在合作学习时,要选择一些复杂的内容和比较难的问题进行合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有利于问题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到指导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在初中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让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合理分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初中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合理的分工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所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就要学生分工,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调控措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个体与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俞燕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9).
  [2]徐丹,林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3]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袁成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的设置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2).
  [5]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巧设情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探究,更离不开教师的爱心、激励和欣赏。  关键词: 兴趣 信心 爱心 欣赏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运用什么的方法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别从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展有效性的课堂训练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方法的论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开展的重要思想因素。随着社会的发
摘 要: 图形变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问题,多数学生对此类问题存在较大的困惑,因此作者有了着手研究解决这个困惑的动机,目的是积累教学图形变换问题的经验,进而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图形变换 问题解决 案例分析  在知识发展过程中,教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最常见的途径,为使教学成为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一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电,总结经验,寻找帮助学
摘 要: 一个小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后,把“3-2”算错了,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使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摆在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连续性 统一性 有效衔接  一个小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后,计算“3-2”时写成“3-2=3 (-2)= (3 2)= 5”,
目的:制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监测COPD模型大鼠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细胞因子水平对慢性
摘 要: 农村初中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听讲—记忆—练习”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要转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