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沉弱中的抗争——民国时期文化求变述要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恰逢文脉沉弱期,文脉沉弱的另一条逆向的发展主线,则是抗争性的文化求变。主要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知行,五四爱国运动开启的科学与民主新文化传统,形态复杂的新生活运动,红色割据下的文化履新。
其他文献
在大剧院二楼的咖啡茶座里,我们开始了对许维龙的采访。许维龙——国家大剧院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联合体总经理助理、精装修分部总经理,来自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  他出生在上海,在台湾读书,后来移民香港,在美国工作了3年,现在是加拿大国籍。“也就是因为我这么‘复杂’,所以才会说这些方言和语言。”他会说上海话,会粤语,也会讲英语。由于许的英语很好,又懂建筑知识,所以他成了安德鲁的一个兼职翻译。    许
即使是最老练的烧窑工匠也无法预测,出窑后的钧瓷将会呈现何种绚烂的色彩。      宋代五大名窑皆各有特色,官窑的精致、定窑的莹澈、汝窑的宁静淡雅、哥窑的金丝铁线……在这些工艺精湛的古之瑰宝中,钧窑以一种绚烂的姿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均窑始于唐朝,在北宋时达到其艺术顶峰。钧窑地处河南禹县古均台和神镇一带,宋时称均州,故名“均窑”、“钧窑”或“钧州窑”。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
唐代小说高度艺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小说作者对叙事的时间维度的自觉关注,从六朝至唐以来仙道小说中时间流逝节拍的非等速性呈现及其意蕴、"转世""谪世"模式对唐代小说叙事时间的
为贯彻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助推我省企业“走出去”,近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杭州举办了全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