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匠精神的内涵、培育困境与培育路径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是创新驱动发展,均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齐鲁工匠精神具有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山东地方性的文化基因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齐鲁工匠精神也在西方工业文明入侵、民族工业崛起以及国家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凝练.然而,当前齐鲁工匠精神培育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人才向省外流失、向其他行业分流等都使得工匠精神培育的主体数量不足;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职业先天性的歧视危害至今;整个社会风气急功近利,不断追逐短期利益;市场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些都成为工匠精神坚守的阻碍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上应加强舆论引导,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培训体系,同时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全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根本遵循,全力落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要求,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
新时代劳动教育直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水平,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精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貌,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实践指向表现为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观念;重视劳动实践,促进劳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志愿服务是在人类劳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劳动形态,契合劳动的工具属性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意义.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劳动成果、改善对象境况和促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彰显出劳动的“对象性”属性.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有效的劳动教育,要构建合理的“对象性”劳动关系,强化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的创新,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物质与精神保障,进而促进志愿服务劳动“对象性”与“主体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