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TACE的肝癌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均于术前通过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给予不同镇痛药物:H组:盐酸氢吗啡酮120 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D1组:盐酸氢吗啡酮120 μg/kg+右美托咪定1 μg/kg +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D2组:盐酸氢吗啡酮120 μg/kg+右美托咪定2 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分别于栓塞即刻和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和术后0.5、1、4、12及24 h,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AA/S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盐酸氢吗啡酮消耗总量、吗啡补救总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H组、D1组和D2组患者盐酸氢吗啡酮消耗总量分别为(4.3±0.1)、(4.1±0.1)和(3.8±0.1)mg,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13±3)、(6±2)和(2±1)次,吗啡追加总量分别为(30±5)、(15±3)和(3±1)m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0%、28.3%和10.0%,D2组均低于H组和D1组(均P<0.05)。栓塞即刻和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和术后0.5、1、4、12及24 h,D2组VAS评分分别为(1.9±0.2)、(2.1±0.3)、(1.8±0.4)、(1.8±0.3)、(1.7±0.3)、(1.6±0.3)、(1.3±0.2)和(1.3±0.3)分,均低于H组和D1组(均P<0.05);D2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7±1.1)、(8.9±0.8)、(9.2±0.9)、(9.0±0.7)、(9.1±0.8)、(9.0±0.6)、(9.1±0.7)和(9.2±0.9)分,均高于H组和D1组(均P<0.05)。各组患者均未发生过度镇静。

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降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且没有过度镇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梅氏微创消融术治疗对导管消融失败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新华医院住院的48例经导管消融失败后接受梅式微创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62.5±7.3)岁。48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15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5例,术前接受过1~3次的导管消融术。手术经左胸路径,在全胸腔镜下施行,房颤消融术式包括双极消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1(MTA1)基因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生长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Silencer3.1-MTA1-si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降MTA1的人胃癌BGC-823细胞,通过Boyden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敲降MTA1基因对BGC-823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同时,利用pcDNA3-MTA1质粒过表达MTA1基因进行反向验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UGT1A1*60和UGT1A1*93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141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6、UGT1A1*28、UGT1A1*60和UGT1A1*93基因多态性。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经过保乳治疗的总体疗效,分析并探讨局部区域复发(LRR)、远处转移(DM)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病理分期为pT1~2N0~3,无锁骨上、内乳淋巴结转移及DM,经保乳治疗而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2年,5年LR
目的总结妊娠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2001—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胃癌患者10例和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同期妊娠期胃癌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TNM分期、治疗策略、胎儿及患者的预后等信息。结果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14例)、黑便(8例)、腹胀(7例)和腹痛(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9例,肠梗阻
目的比较锥光束乳腺CT与乳腺X线摄影对致密类乳腺中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同时接受乳腺X线摄影和锥光束乳腺CT检查的160例患者(165个乳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比较乳腺X线摄影和锥光束乳腺CT的诊断结果,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评价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在全部乳腺及致密类乳腺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65个乳腺中,非致密类乳腺24个,致密类乳腺141个。乳腺X线摄影和锥光束乳腺CT诊断结果一致者109个,不一致者5
目的建立Cas9蛋白稳定表达的人肝胆癌细胞株,并验证Cas9的基因编辑活性,以便利用CRISPR/Cas9系统开展肝胆细胞基因编辑的研究。方法在人肝癌细胞(Huh7、PLC/PRF/5、HepG2、Hep3b、SK-HEP-1和Li-7)、人胆管癌细胞(RBE)和人胆囊癌细胞(GBC-SD)中,分别感染Cas9表达质粒pLv-EF1α-Cas9-Flag-Neo、pLv-EF1α-Cas9-Fla
目的分析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14年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对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其中339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按城乡和年龄分层,结合2014年中国人口数据,估计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后,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方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PD-1抗体获批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等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为大量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表现为持续的病灶稳定,甚至完全缓解。然而,PD-1抗体表现出良好疗效和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现象。尽管目前关于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