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初诊为胃癌的2 671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AFPGC组,得到相同病例数的AFP阴性胃癌组。

结果

共有98例AFPGC,占同期胃癌的4.5%,以老年男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2.16∶1,平均年龄为(65±12)岁。与术前相比,多数患者术后血清AFP水平显著下降(中位值:52 ng/ml比5 ng/ml,Z=-2.736,P=0.001)。与AFP阴性胃癌组相比,AFPGC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和CEA水平更高(均P<0.05),更易发生脉管浸润(62.71%比40.68%)和肝转移(31.63%比6.12%),均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FPGC组患者的预后差于AFP阴性胃癌组患者(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FPGC患者预后与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及脉管浸润均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术前血清AFP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发病率低,易发生脉管浸润和肝转移,预后更差,血清AFP水平是影响AFP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腔内血栓减容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股腘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CDT)、AngioJet和Rotarex机械血栓抽吸术(PMT)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均完成血栓减容治疗,CDT组36例,AngioJet组28例,Rotarex组32例。单纯Angioje
目的分析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30.93/10万增长至38.37/10万,年均增长4.41%;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10.95%和26.16%,三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年均增长1.61%和10.75%。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