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技术科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能力,进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把物理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融合,具有较强求知欲的目标。本文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几点看法:
  一、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与环节,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表现的发展机会。
  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联想、类比、设疑等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寻求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可以说是物理的最基本语言,理解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产生联想、拓展思维广阔性。例如:在讲解“物理平衡的稳定性”这节时,讲随时随地都安安稳稳,这样的状态叫随遇平衡。这样在日后记忆中学生脑海中产生一条链,把随遇平衡和随遇而安联想在一起,使学生更加生动有趣,思路更加开阔。物理学中许多概念如反冲运动、功率、电场强度等,关键在于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勤思探究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边缘、临界状态下的发展认识物理规律,许多物理学家在进行定律推导过程中都用了假设、拓展创造性思维,把过程推到极端,从而设想进入理想状态,得出结论,再从理想到一般情况得出规律。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断,都是采取这样的假设。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和钻研精神。例如:在讲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会发生全反射?2.入射角为什么大于等于临界角才有发生全反射?提出问题的教师并不立即回答学生。让学生一起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解决边缘、临界状态下物理问题,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一个带正电、电量为q、质量为m的物体在绝缘的倾角为a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p,假设斜面足够长,问当物理速度至少为多大时,物体离开斜面?
  对于这个物理题目,必须使学生明确当物体离开斜面,则物体对斜面压力必须等于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时,首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受到几个力作用?②物体离开斜面应满足什么条件?③物体离开斜面后可能作什么运动?
  通过假设,使学生明确垂直斜面上f=Bqv=mgCosa∴V=mgCos/Bq。这样类似物理题目,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提出假设,根据临界态满足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尝到了思维的甜头,交给学生一种临界思维的学习方法。
  三、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例如:在讲解分子势能、电势能时,应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同学们此时一定会想到一种我们经常学过的势能,在教学各过程中注意强调它们的共性而重点比较它们的异性。这样类比方法,使学生学习后对势能的概念更加理解,从而使“重力势能”一分子势能一电势能形成一条链,最基本的重力势能是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这样每当用到势能,在头脑中形成有一个系统的势能模型,并且在重力势能基础上类比思考。又如:对场概念是通过电荷和电流在其中受力表现出其性质,像电场强度E=F/IL就可能进行类比思维,在讲解时,可以这样类比:电场中点电荷受其力、而磁场中一段电流也受其力,在这里有类比:电场中点电荷受其力、而磁场中一段电流也受其力,在这里有类比:点电荷→(对应)一段电流即(q)→(对应)IL,既然E=F/q反映电场强度,类比推出:描述磁场强弱B=→F/IL,从上可以看出在知识贯穿形成系统化的时候,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就可以类比出一系列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熟练掌握类比思维方法,就能以一当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把书读薄,把知识精炼浓缩。
  四、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纠正学生错误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错误,造成学习的障碍。而且这种影响是习惯性、根深蒂固的。纠正过程J需要长期反复努力不懈的过程,只有纠正学生思维及分析方法,才能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习惯思维错误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概念理解肤浅,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内涵和外延不甚了解。因此,在分析概念问题会产生思维错误,例如,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把子弹损失动能当作系统损失动能等等;二是在物理问题理解上片面性,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斜面物体所受斜面支持力都为mg-Cos;三是物理规律都有它的应用条件,条件变了物理规律就不一定适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分析的物体系统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或方向合力处是否为零。在物理教学中,要设置一系列选择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物理问题,从而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过的知识深刻印在脑海上,加速知识的正向迁移。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育如何适应高考3+X考试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强弱反映出一个学生素质、自学能力的优劣。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会被无情淘汰。因此,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中学,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认真的思考,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句话精辟概括了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
笔者依据体育学科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从“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这点切人,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挫折教育对人格建树等方面的意义、作用及施教要求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有人称磨难教育、逆境教育,或称挫折承受力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的总称。”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必须坚持
摘 要:以“细胞核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为例,通过学生自编小品或者紧扣题目的视频引入,自主学习,利用老师所给材料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小组互评和教师及时评价等步骤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脑海深处记忆深刻,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时解决问题,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乐学课堂;教具;多用性;活动性;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展现生动多彩的教学画面,创设有趣的音乐教学情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音乐教学成效。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辅助中职教学的优势,接着从几个方面就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音乐教学;有效性  音乐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听觉艺术。不管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需要打破常
摘 要:英语是农村初中的薄弱科目,学生由于在小学没有学好英语,很难适应初中的英语学习。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思考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
摘 要: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替代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如不能慎重对待,及时纠正,很容易进入教改的误区,从而影响课改的进程和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理念;创新能力  中学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现行中学教育在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
摘 要: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