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有本事的党”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o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13日,广东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凝视。1919年,孙中山先生憧憬: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那时候,梦想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畅想;到如今,蓝图在神州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中国共产党是有本事的党。”中共中央宣传部近日发布的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深刻总结:100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次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棵小树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棵大树,吸吮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养分,深深扎根于14亿多人民的丰厚土壤之中,具有不断成长的内生动力,具有抵挡任何风雨侵袭的强大力量。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是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进行的,道路之险、挑战之多世所罕见,但我们党始终奋斗不止,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一次次彰显了党的力量,一次次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一次次扭转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次次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用理念主张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
  强大的本事源于深厚的情怀。“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正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有本事”的深层次原因。
  100多年前,京张铁路设计者詹天佑曾有一件憾事:雖然铁路的设计建造由中国人完成,但主要部件甚至铁钉都是从国外进口。而如今,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开创智能铁路先河的京张高铁穿越于崇山峻岭间。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多少难以置信的奇迹!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雄心、有自信继续奋斗,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新的概括,在其目标中引入了康养结合。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可以从系统、发展和矛盾三个视角来理解,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康养结合的引入反映了养老需求新变化,赋予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内涵,提出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要求,标志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政策制定的启示包括:提高战略定位,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康养结合问题;以需求管理为基础,建立养老和健康需求监测机制;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联动与融合;尽快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
在中国传统社会,悲剧缺乏的现象与诗性正义密切相关。在诗性正义的思维模式中,悲剧内容不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悲剧情感无益于人们修身养性;根据人们行为的模仿性,悲剧不能被用作道德教化的手段,只有宣扬善恶报应的正剧才能被用以道德教化。在传统诗性正义的思想观念下,文人具有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意识,创作正剧用以劝惩,读者、观众习惯了福善祸淫的情节和结局,悲剧得不到人们价值观、情感的认同和接受。诗性正义深刻影响传统文学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传统社会。
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其筹资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养老金收入偏低且代际转移支出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力;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定点率低,“家庭病床”“养老病床”等服务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长期护理保险未全面铺开;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窄、种类少;智慧养老平台也暂未能与社保对接等。这些“梗阻”目前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建议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出台医保政策精准对接医养结合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拓宽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针对智慧养老平台制定对接政策
行政协议条款是否合法是行政协议司法审查的重要内容,按照行政协议合法性审查的基本步骤,行政协议条款的合法性争议应被纳入行政协议内容的合法性之中进行审查。案例考察的结果表明,围绕争议条款,法院选择的审查路径极为混乱。表面上,该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于法院基于类推对既有审查路径的选择性适用,但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两种价值本位的撕扯。基于价值中立的立场,从行政协议条款的本质特征出发,可将行政协议条款予以类型化。基于此,区分审查应成为行政协议条款合法性审查的妥当路径,其背后所隐现的审查思路,可用以解决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