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铁安全文化建设的反思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3日,铁道甬温线发生动车追尾事故,伤亡旅客共计一百多人,全国上下悲痛欲绝,世界震惊。痛定思痛,高铁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冷静思考,扎实进行。
  
  时刻警惕着:迎战天灾人祸保安全
  
  天灾与人祸,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两大因素。去年战胜了天灾人祸,不能保证今年也能取胜。旧的天灾人祸被战胜了,新的天灾人祸还会再来。时刻准备着,迎接天灾人祸的挑战,一刻也不松懈,才能赢得实际上的安全。提高警觉保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自高速铁路问世以来,日本高铁安全运行长达二三十年无事故,受到全世界各国普遍赞扬。但就在日本高铁誉满全球时,2005年的4月25日早上,福知山线上开往尼崎的一列轻轨列车发生事故,五节车厢脱轨,第一节车身冲入铁轨外新造公寓底层与地下一层之间,一瞬之间,事故现场横尸遍地,107人死亡,562人受伤。什么原因?不是因为发生了日本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地震,而是因为列车经过弯道时速度过快,规定每小时70公里,却以将近120公里的速度前行。
  这个作为原因的“快”,最需要冷静地想清楚。因为“快”,是高速铁路本身追求的目标。“速度至上”已经成了铁道西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就这列肇事车来说,由于在上一站停靠时耽误了1分30秒的时间,到达下一车站的时间如果晚1分钟以上,按照公司的规定,司机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司机想通过提高速度,抓回至少30秒的时间。这其实也可能是所有司机的想法和做法,既准点又安全。于是失去警觉,麻痹了,不仅司机麻痹,公司麻痹,一心想着要准时上班的乘客也麻痹了,直到事故发生才被惊醒。
  就全世界来看,发生过高铁事故的国家,先后有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在最近13年的时间里共发生10起,导致二百八十多人死亡,一千二百多人受伤。
  由此很容易产生两个极端的非冷静思考:一个极端是“有情可原论”,认为事故发生,有情可原;速度至上,满足需要;付出代价,理所当然。另一个极端是“釜底抽薪论”,认为消灭事故,釜底抽薪;火车提速,没有必要;不搞高铁,安全自保。
  显然,“有情可原论”是把研发试验阶段的允许失败,不恰当地用到了正常生产经营的阶段。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阶段,发生任何事故都是不可原谅的,必须严厉查处。营运阶段非常不同于试验阶段,这不仅是时空范围的扩大,更是系统的复杂性大大提高:性质不同的路段(如弯道、隧道等)大量加入进来,极端气象条件(如雷电、暴雨、台风等)突然加入进来,不同厂商供应的各种设备设施、熟练程度不同的各种管理与操作人员统统都要加入进来,使得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相互适应变得非常复杂。高度复杂性的系统,需要高度精细的管理安排。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高铁的主管们,从试验阶段成功的喜悦走向了麻痹,失去了警惕,他们没有进入营运阶段的精细管理安排,没有设定任何磨合期,一上来就让列车按设计的高速运行,一开始就高密度发车,有些车站还没有竣工验收就投入运行,这种急于求成、快干蛮上的管理模式,埋下了灾难的根子,迟早要出事故。因此,对我国这次人亡车毁的“7·23”严重事故,决不能原谅,必须彻底追查挖根。
  而“釜底抽薪论”,则是对高级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用低级发展阶段的视野去观察,把“甘居落后”错误地看成了“安全保障”。事实上,越是落后就越不安全。印度还没有高速铁路,可是火车事故频发,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十起火车大灾难,印度就占了三起。
  对我国来说,建设高速铁路网,承载着满足普通百姓的日常需求:到百里处上班下班不忙不赶寻常事,去千里处办事工作日内全妥当,往万里处探亲访友周末两天可实现。而且,它立足于高技术,而非低水平的铁路建设重复,寄托着中华民族保障经济战略安全、摆脱落后、实现复兴的强烈希望。我国高铁建设的高潮,正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恐慌的时候,建设高铁也是我国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之一。
  
  好了还要好:事故根子就隐藏在还不够好之中
  
  我国发展高铁,是基于民生“衣食住行”中出行的迫切需要。为此,坚持不懈做了二十多年的提速试验,引进了全世界几乎所有高铁设备制造公司的先进技术,集合国内相关技术精英进行了吸收、消化、融合和再创新,国家投入的资金是以多少万亿来计算的,相关的施工、设计、制造、营运企业几乎都已经被批准上市而没有融资难的后顾之忧。所有这一切,进行得不能说不认真,工作质量不能说不好。方方面面都觉得不错,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舆论也予以肯定。
  但就是在这一片叫好声中,中国运行中的高速列车,却发生了因遭雷电袭击而被迫停驶、旅客因空调失灵而闷热难受等多次事故;发生了信号系统红绿灯显示颠倒等而导致“7·23”动车追尾的特大事故。雷电迫使高铁停驶,信号系统显示错误,在提速试验中没有遇见,却偏偏在正式运营中出现。
  事故往往偏爱于出现在意料之外。全世界第一起高铁事故,就意料之外地出现在思维严密、制造精准的德国:1998年6月3日,一列高速火车脱轨,并在一座桥梁的前面解体,造成101人死亡,88人重伤。事故原因是车辆轮箍因金属疲劳而突然断裂。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别以为一切都准备好了,好了还要好,事故根子就隐藏在还不够好之中。这应该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箴言。
  
  未雨绸缪重在警惕,亡羊补牢重拾信心
  
  时刻保持警惕,好了还要好,是事故没有发生时的未雨绸缪。如果不幸事故已经发生,就必须亡羊补牢,细找深挖,干干净净消灭一切事故隐患,重新树立科学发展高铁必胜的信心。
  德国高铁事故发生后,实际上开展了三类消灭事故隐患的挖根行动。
  第一类,对事故直接原因进行灭根。既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车辆轮箍的金属疲劳,就重新设计车轮,摒弃箍着钢条的双彀钢轮,采用整块钢材切割而成的单彀钢轮,并把车轮安放的位置从车厢下挪到磨损较小的两节车厢之间,使车轮不易产生疲劳;同时研制出多通道超声波车轮检测系统,使那些露出疲劳端倪的车轮能够及时被发现并予以更换。
  第二类,对高铁全系统进行普查普灭事故隐患。不仅仅只是细查车轮,而是细查整个列车,细查整个铁路设施系统(包括铁轨、电缆、信号灯,以及背后的操控系统),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第三类,树立对事故发生永远保持警惕的思想观念。德国保留了一节事故车厢,作为“教材”进行展览;在事故地点建立纪念公园,种上101棵樱桃树,代表101位遇难者,立起一块长8米、高2.1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01位遇难者的名字、出生年月和家乡,每年都在此举行悼念活动。
  德国的亡羊补牢,不仅给德国,也给全世界树立了发展高铁的信心。德国发生的全世界第一起高铁事故,不仅没有使发展高铁的步伐停下来,而是在德国种种亡羊补牢措施生效后,世界高铁反而更加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对这次“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我国也应当借鉴德国针对高铁事故的层层挖根行动,以亡羊补牢的精神细查原因,深挖漏洞,最大限度地将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并要在行业里全面树立和贯彻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始终保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警惕性,认真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工作,让我国的高铁成为真正安全可靠、人民信得过的高铁。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人们不再安于现状,人们在生活中对家居有了更高的要求,家居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要条件。人们理想中的家居应该是舒适、安逸、方便、环保的居住环境。为了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设计师在不断的对创新中探索,形成了智能家居。  关键词:智能家居;设计建筑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78-01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
曾有一项统计显示,商业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而美国杜邦公司(以下简称杜邦)却由200多年前投资仅3万多美元、拥有100多人的火药工厂,发展到如今业务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学生是空闲时间较多的一个群体,而本校周围缺少较大的休闲娱乐场所,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走访的方法,我们决定开设一个集喝茶,学习,健身,棋牌桌游等项目为一体的多元化
摘要:在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成为摆正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创新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79-01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
组织行为学对激励的定义非常丰富,一本《西方管理思想宝库》里收集的“论激励”就不下6万言,专门论述激励的著作更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可见,激励之重要。  美国学者韦恩·卡肖在《活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中谈到,“得到奖励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出现,没有得到奖励的行为则倾向于不再重复。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理会’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贡献,那么,他们就不能期望员工会有持久的、很高的工作绩效”。所以说,希望员工不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国际上许多好的制度与倡议我国都可以借鉴使用,比如会计制度在我国传入和使用,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中等卫生学校是学生学习各种医疗技术的地方,教师在教会他们各种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本文从党建工作在电厂发展中的必要性着手,引出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策略,从增
摘要:遗传密码子的研究重心已由遗传密码子的破译及反常密码子的发现转入到遗传密码子的起源与进化及扩张等研究。遗传密码子的起源与进化是当今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命题之一,相关的学说、假设层出不穷,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无义密码子的再定义及遗传密码的扩张等研究却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遗传密码子的科学内涵,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遗传密码子;基因优化  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探讨并提出了如何提高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