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逻辑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本逻辑”是资本运行所遵循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本的本性在于运动,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是资本运动的唯一目的。“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是物化劳动。“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是其运动的根源。“资本逻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并不是永恒的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资本逻辑;根源;矛盾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01
  “资本逻辑”马克思本人并未提出这个概念,但是马克思对“资本逻辑”作出了翔实的表述,并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批判。所谓“资本逻辑”,“其实表征的是资本由客体转变为主体,在追求自我增殖中所展现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绝对力量。”①资本作为人创造财富的客体或手段,却被资本逻辑中心主义将其由客体转变为主体,使人(雇佣工人、资本家)都受到资本的驱使和奴役,充当资本增殖工具,而资本的力量越大,人就越受其支配。在扩张欲望的驱使下,资本逻辑成为统治世界的真正力量。在这种意义上,资本为现代社会立法。本文将从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以及自身矛盾的运动对资本逻辑进行分析,力图呈现出资本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资本逻辑的根源
  理解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需要从资本的属性入手。马克思将资本界定为: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一方面,资本作为剩余劳动价值,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属性。另一方面,资本作为使用价值,它是物质生产的要素,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具有自然属性。资本的二重性,使资本成为物化了的社会关系力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社会关系,即表现为物化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转移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与劳动能力进行交换(雇佣劳动)是资本增值的关键。运动作为资本的本性,追求价值增殖是其唯一的目的。为实现价值增殖,资本需要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作为工人的交换价值成为商品进入生产领域,即劳动能力的使用或者说资本的生产,才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资本保持旺盛的增殖力的秘密其实质就是依附和剥削活劳动力,不断的吸收剩余价值。而资本逻辑是作为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运动的矛盾规律,物化劳动就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
  二、资本逻辑的矛盾运动
  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是资本逻辑的基本属性。资本逻辑对利润的贪婪,不断推动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与此同时,资本的欲望也不断被雇佣劳动者的生产所满足。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资本逻辑运动重要推动力,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资本逻辑在其运动中,表现为资本扩张动力及其自我否定。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资本逻辑推动生产空间的扩大,有利于资本积累,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资本作为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物化的社会关系力量,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高度积累,大量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雇佣工人缺乏商品的购买力,导致经济危机的频发,同时大工业中机器体系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资本扩张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资本逻辑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资本的扩张过程。资本扩张有着强大的动力作用,但资本逻辑内部有着与生俱来的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自身扩张的阻力,是作为自身的否定的存在,这种否定的力量是发展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扩张与资本自身的否定是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这两个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命运。
  三、资本逻辑的历史
  资本逻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是历史性的生成。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是不存在资本逻辑的,进入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是为了创造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生产的自然属性转化为社会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资本通过雇佣劳动使资本不断积累,资本逻辑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的本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资本的运动使资本最大限度的积累。资本逻辑所带来的文明,无法掩盖其造成了资本主义的“消极的片面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②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逻辑内部矛盾会更加尖锐突出,必然成为资本逻辑灭亡的决定力量,可以说,资本逻辑不是永恒的存在。资本逻辑的灭亡,将作为一种对自身的否定存在于未来社会,而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逻辑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上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批判,并认为,资本的内在限度,最终会使人们认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因为只要消灭了资本,资本逻辑就会自行化解。总之,“资本逻辑”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批判的核心,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内涵了现代性思想,其现代性理论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是在现代生产基础上资本运动的产物,是随资本运动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研究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对现代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龙佳解,蒋红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话语及对中国当代启示[J].理论探讨,2010(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71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周露平.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与历史限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5]鲁品越,王珊.论资本逻辑的基本内涵[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简介:郭翠荣(1989-),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法治疗
引黄灌区挟沙能力特性研究一直是泥沙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包头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总干渠挟沙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总干渠挟沙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流量
摘要:市场经济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具体的实践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对此形成不同指导思想,而经济泡沫是市场经济经常出现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合市场经济自身特点,试图解释新自由主义对经济泡沫形成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泡沫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01  荷兰的“郁金
刘氏“五经推拿”疗法是以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辨证归经,在患儿左手五指螺纹面施以补泻,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既是生产资源,同时也是资产和资本,这种特性决定了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然而土地也是稀缺资源,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会造成社会效率降低和高资源代价,因此本文对土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要素投入;地方经济增长;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01  土地要素投入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
摘要:当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呈现出了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推进的演进过程,特别是在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行创新性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方面。经济的发展方式具有全局性与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它是国家战略目标的产物,它为国家的长远规划以及整体需要而服务。对其转变动力及作用途径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彻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社会、
摘要:在当前的金融体系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为银行,而且金融渠道逐渐的成为中国普通商品积累利润的主要渠道,同时,普通商品与金融产品在多个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相关性,此种现象即为中国商品金融化。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以实证验证的方式进一步的分析了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的驱动机制。  关键词:商品金融化;通货膨胀;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8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使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就某种程度讲,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卓越的贡献,因而相关人员有必要对财政政策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财政政策使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依据,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增长;贡献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
在我国新一轮中,将“推进规划民主决策”作为一个章节来强调,其中“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是关注的一个热点.从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公众参与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