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的建筑项目中,由于参与方众多,所涉及到的信息类型也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所以,在建筑管理工作中会出现信息畅通程度受阻,严重的还会造成信息的丢失或者是管理效率低下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建筑项目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逐渐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旨在提升管理的水平,提高工作的效率。本文以建筑项目的相关信息作为管理对象,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信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为今后的建设项目周期信息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工作人员应该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详细地了解,对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然后根据相关的管理原则和技巧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深入研究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额可以使得建筑管理信息更加流畅,而且为以后的生命周期管理的进行提供理论支持,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1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
在建筑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应用的高效性。从而是的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建筑信息模型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建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框架是必要的。
1.1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管理框架的总体设计
1.1.1 构建思路
在整个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方面较广,其中包括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等。所以,信息量相对较大,而且信息需要多次交换。但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比如管理秩序混乱,利用率低下等等。因此,构建思路需要打破传统方式的局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具体来说,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1)数据问题。由于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而且建设项目参与多方所运用的信息管理软件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所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具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保证不同阶段信息的持续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数据输入或者是出现错误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便于信息的利用和扩展。(2)信息模型。对于信息的存储和应用来看,存储的主要位置就是数据库,而承载信息的载体就是信息模型。但是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增加,所以,为了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有效地存储,需要通过建立一定的信息模型来完成。各种子信息模型在集成和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生命周期信息模型。(3)功能实现。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上来看,其最终目的就是对信息进行应用,实现项目管理的高效性。因此,分成了不同的管理框架功能的模型,不同的功能模块都会对应不同的建筑信息模型。
1.1.2 管理框架
从这一管理框架上来看,主要有三个大方面构成,分别是数据层、模型层以及功能模块层等等。不同的构成层中包含的不同的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信息的共享。其核心部分就是模型层,和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连接。从这一建筑信息模型中可以看出,各个模块可以进行扩展,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1.2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管理框架的模型层
模型层是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部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实现了信息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从建设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上来看,主要是站在业主或者是房产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应该从设计结算、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来对这一信息模型进行具体的分析。
1.2.1 设计信息模型
这一阶段的信息模型的组成主要是由各个专业的设计师共同组成的,其中也包含三个方面:(1)建筑模型由建筑師基于BIM技术构建的建筑模型主要是由建筑物的几何数据构成的三维模型,建筑模型侧重于表达建筑产品的各个基本对象的规模尺寸、空间拓扑关系、空间分配关系、外观真实表现等。(2)结构模型结构工程师从建筑师创建的建筑模型中提取轴网、构件尺寸等信息然后输入配筋、以及各个构件的性能等物理数据和功能数据,创建用于结构分析的结构模型,以便于从力学角度对建筑产品和建筑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分析和计算。(3)水、暖、电设计人员在之前的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取空间数据等信息,然后根据设计的总体方案和规范的规定,输入相应的技术指标和系统形式,进行负荷计算,确定设备型号,进行水暖电系统设计,形成完整的水暖电模型。
1.2.2 施工信息模型
通过使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根据管理目标及功能模块的需求,可以直接从BIM数据库中提取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部分信息,并从进度、质量、资源等方面进行信息扩展,这些扩展的信息都将存储到数据层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施工信息模型。
1.2.3 运营管理信息模型
基于BIM进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运营单位或物业单位在建设项目建造完成后,需要得到的不再是传统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和文档,而是能够反映建筑物真实状态的可视化模型,通过该模型,运营单位或物业单位可以获取后续管理过程中各种所需信息。
2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实施
2.1 网络协作平台的构建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参与方多、信息量大,格式多样。网络协作平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相互协作的虚拟网络环境。
2.2 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
2.2.1 发挥业主的驱动作用。业主的活动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因此将参与全过程的信息交流,业主作为项目最大的受益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各成员之间自主自觉地基于网络协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2.2.2 建立网络制组织模式。基于BIM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涉及的参与方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且参与方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进行沟通和相互协作的,同时随着项目的开展,有的参与方进入,有的参与方退出,即这个组织体系是不断变动的,基于这些特点,应建立适应信息管理需要的网络制组织模式。
结束语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涉及到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等,横跨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终止的全过程,因此可以说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框架体系以及相关的实施保障,在框架体系的完善和具体实现方面,以及基于BIM的信息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屈青山.推行项目信息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34-36.
[2]陈建国.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多维集成管理的实现基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150-153.
关键词:建筑信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为今后的建设项目周期信息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工作人员应该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详细地了解,对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然后根据相关的管理原则和技巧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深入研究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额可以使得建筑管理信息更加流畅,而且为以后的生命周期管理的进行提供理论支持,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1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
在建筑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应用的高效性。从而是的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建筑信息模型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建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框架是必要的。
1.1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管理框架的总体设计
1.1.1 构建思路
在整个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方面较广,其中包括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等。所以,信息量相对较大,而且信息需要多次交换。但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比如管理秩序混乱,利用率低下等等。因此,构建思路需要打破传统方式的局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具体来说,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1)数据问题。由于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而且建设项目参与多方所运用的信息管理软件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所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具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保证不同阶段信息的持续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数据输入或者是出现错误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便于信息的利用和扩展。(2)信息模型。对于信息的存储和应用来看,存储的主要位置就是数据库,而承载信息的载体就是信息模型。但是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增加,所以,为了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有效地存储,需要通过建立一定的信息模型来完成。各种子信息模型在集成和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生命周期信息模型。(3)功能实现。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上来看,其最终目的就是对信息进行应用,实现项目管理的高效性。因此,分成了不同的管理框架功能的模型,不同的功能模块都会对应不同的建筑信息模型。
1.1.2 管理框架
从这一管理框架上来看,主要有三个大方面构成,分别是数据层、模型层以及功能模块层等等。不同的构成层中包含的不同的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信息的共享。其核心部分就是模型层,和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连接。从这一建筑信息模型中可以看出,各个模块可以进行扩展,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1.2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管理框架的模型层
模型层是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部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实现了信息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从建设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上来看,主要是站在业主或者是房产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应该从设计结算、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来对这一信息模型进行具体的分析。
1.2.1 设计信息模型
这一阶段的信息模型的组成主要是由各个专业的设计师共同组成的,其中也包含三个方面:(1)建筑模型由建筑師基于BIM技术构建的建筑模型主要是由建筑物的几何数据构成的三维模型,建筑模型侧重于表达建筑产品的各个基本对象的规模尺寸、空间拓扑关系、空间分配关系、外观真实表现等。(2)结构模型结构工程师从建筑师创建的建筑模型中提取轴网、构件尺寸等信息然后输入配筋、以及各个构件的性能等物理数据和功能数据,创建用于结构分析的结构模型,以便于从力学角度对建筑产品和建筑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分析和计算。(3)水、暖、电设计人员在之前的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取空间数据等信息,然后根据设计的总体方案和规范的规定,输入相应的技术指标和系统形式,进行负荷计算,确定设备型号,进行水暖电系统设计,形成完整的水暖电模型。
1.2.2 施工信息模型
通过使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根据管理目标及功能模块的需求,可以直接从BIM数据库中提取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部分信息,并从进度、质量、资源等方面进行信息扩展,这些扩展的信息都将存储到数据层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施工信息模型。
1.2.3 运营管理信息模型
基于BIM进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运营单位或物业单位在建设项目建造完成后,需要得到的不再是传统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和文档,而是能够反映建筑物真实状态的可视化模型,通过该模型,运营单位或物业单位可以获取后续管理过程中各种所需信息。
2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实施
2.1 网络协作平台的构建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参与方多、信息量大,格式多样。网络协作平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相互协作的虚拟网络环境。
2.2 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
2.2.1 发挥业主的驱动作用。业主的活动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因此将参与全过程的信息交流,业主作为项目最大的受益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各成员之间自主自觉地基于网络协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2.2.2 建立网络制组织模式。基于BIM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涉及的参与方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且参与方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进行沟通和相互协作的,同时随着项目的开展,有的参与方进入,有的参与方退出,即这个组织体系是不断变动的,基于这些特点,应建立适应信息管理需要的网络制组织模式。
结束语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涉及到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等,横跨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终止的全过程,因此可以说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框架体系以及相关的实施保障,在框架体系的完善和具体实现方面,以及基于BIM的信息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屈青山.推行项目信息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34-36.
[2]陈建国.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多维集成管理的实现基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