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学习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我院学生现状确实存在着问题。本文在调查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得到数据方面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教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5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14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步伐的加快,教育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以所辅导的2009会计(1)、(6)班12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为研究对象,查阅和检索大量有关大学生学习行为问题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在调查、观察中,运用谈话、问卷、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当前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利用Mcrosoft Excel软件对实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运用逻辑学的一般原理,以实事求是和辩证的原则,分析大学生在学习行为上所遇到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况
1、大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和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上大学的动机可以分为为社会(国家)、为家庭和为自己两大类,其中为自己的成分更大些,如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更好占46.7%,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占34.1%,证明自己的价值占9.2%,这3种动机合计占90%。而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的成分比较小,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占0.8%,回报家庭和社会占9.2%,这两种动机合计占10%。为此我们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选择上大学为自己的大学生非常显著地多于选择上大学为社会、为国家以及为家庭的大学生,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真正表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而上大学、求知问学的比较少。这表明大学生变得比较实用和功利,学习有较明确的实用和功利目的。
2、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探索学习规律,不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记忆、思维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性,不够灵活,以至学习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学习能力提高缓慢。具体表现在学习计划性不强,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策略。
3、关于学风问题
关于平时学习对考试的重要性,72.5%的同学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仍存在27.5%的同学对于平时的学习持无所谓甚至不重视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也是同学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还是比较赞同的,近六成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这引起我们对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轻松的学术研究,还是高中时严格的上课制定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是认为大学学习可以灵活安排的,但是要做到灵活学习,而不是借口逃课,这是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4、学习风气好或差的最主要原因
而对于学习风气好或差的原因分析,有38.3%的同学认为是学生自身,28.3%认为是校园文化氛围,而这两个归结到底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从这个比例上看,大部分同学对于学风差还是能从自身找原因的,而不仅仅是归结于学校的管理问题和教师的教风上。教育者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认识,进而改善学风环境。
5、最渴望得到学习方面的帮助
学生渴望得到的学习帮助主要还是来自对其基础功底知识结构的弥补。另外,对专业和实习机会也比较重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重视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增加他们实际锻炼的机会。
二、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是和学生处理好了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了自己,可以说你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试想一下,有谁会愿意听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说三道四”的呢?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应该喜学生之所喜,乐学生之所乐,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让他知道你的心中有他,你在关注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与学生在感情上沟通。感情沟通了,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尖锐而善意的批评就会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能欣然接受。所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心理沟通关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精讲
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联系等必讲之处,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更要注意在讲授重点知识或主要结论给出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
(三)创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思维方法,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通过小组同学的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学习态度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尊重学生人格,严格但不严厉,并且要对每个学生都深入研究,采取不同的对策,使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提高,从而达到共同的质量要求。尤其对中差生,教师更要注意帮助,要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五)上机操作实践训练
操作实践训练是巩固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通过一些综合性上机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组时,使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04).
[2] 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05,(10).
[3] 袁曦.大学生学习行为分析[J].中国市场,2007,(01).
[4] 周宗奎.大学生学习指南(方法论与行为科学类) [C],2005.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5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14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步伐的加快,教育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以所辅导的2009会计(1)、(6)班12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为研究对象,查阅和检索大量有关大学生学习行为问题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在调查、观察中,运用谈话、问卷、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当前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利用Mcrosoft Excel软件对实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运用逻辑学的一般原理,以实事求是和辩证的原则,分析大学生在学习行为上所遇到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况
1、大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和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上大学的动机可以分为为社会(国家)、为家庭和为自己两大类,其中为自己的成分更大些,如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更好占46.7%,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占34.1%,证明自己的价值占9.2%,这3种动机合计占90%。而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的成分比较小,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占0.8%,回报家庭和社会占9.2%,这两种动机合计占10%。为此我们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选择上大学为自己的大学生非常显著地多于选择上大学为社会、为国家以及为家庭的大学生,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真正表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而上大学、求知问学的比较少。这表明大学生变得比较实用和功利,学习有较明确的实用和功利目的。
2、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探索学习规律,不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记忆、思维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性,不够灵活,以至学习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学习能力提高缓慢。具体表现在学习计划性不强,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策略。
3、关于学风问题
关于平时学习对考试的重要性,72.5%的同学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仍存在27.5%的同学对于平时的学习持无所谓甚至不重视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也是同学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还是比较赞同的,近六成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这引起我们对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轻松的学术研究,还是高中时严格的上课制定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是认为大学学习可以灵活安排的,但是要做到灵活学习,而不是借口逃课,这是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4、学习风气好或差的最主要原因
而对于学习风气好或差的原因分析,有38.3%的同学认为是学生自身,28.3%认为是校园文化氛围,而这两个归结到底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从这个比例上看,大部分同学对于学风差还是能从自身找原因的,而不仅仅是归结于学校的管理问题和教师的教风上。教育者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认识,进而改善学风环境。
5、最渴望得到学习方面的帮助
学生渴望得到的学习帮助主要还是来自对其基础功底知识结构的弥补。另外,对专业和实习机会也比较重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重视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增加他们实际锻炼的机会。
二、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是和学生处理好了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了自己,可以说你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试想一下,有谁会愿意听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说三道四”的呢?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应该喜学生之所喜,乐学生之所乐,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让他知道你的心中有他,你在关注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与学生在感情上沟通。感情沟通了,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尖锐而善意的批评就会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能欣然接受。所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心理沟通关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精讲
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联系等必讲之处,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更要注意在讲授重点知识或主要结论给出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
(三)创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思维方法,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通过小组同学的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学习态度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尊重学生人格,严格但不严厉,并且要对每个学生都深入研究,采取不同的对策,使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提高,从而达到共同的质量要求。尤其对中差生,教师更要注意帮助,要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五)上机操作实践训练
操作实践训练是巩固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通过一些综合性上机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组时,使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04).
[2] 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05,(10).
[3] 袁曦.大学生学习行为分析[J].中国市场,2007,(01).
[4] 周宗奎.大学生学习指南(方法论与行为科学类) [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