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以“铁的化合物”为例,通过打破模块的界限,设计相关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融合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问题式复习教学,设计了三个问题组,并对设计意图进行分析,最后对问题设计进行反思,得出若干启示。
关键词:问题情景;铁的化合物;问题式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11
为了克服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笔者尝试打破模块的界限,进行优化整合,将所需掌握的主干、核心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创设成实际情景下的问题,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视角发生转变,意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养成问题意识,借助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努力引领学生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和分析原有的知识,主动参与到重新建构对原理、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和透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训练、促成学生反思与提炼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化学学科观念,同时感悟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能力实现自主整合与提升,打造二轮复习的高效课堂。现以“铁的化合物”课题为例进行问题式复习中问题设计的探讨。
一、问题的设计及其意图分析
二、问题设计的反思与启示
1.知识筛选,突出核心
基于二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教学时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和《考试说明》,结合学情,对特定课题内容所涉及的众多知识点进行梳理、筛选,淡化或忽略有可能考但又是学生已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整理分析近年的高频考点,确定重点;全面诊断学生思维过程和解题障碍,明确难点;归类学生的认知偏差,瞄准易错点;辨析学生对概念、原理的模糊理解,掌握易混点;广泛搜集化学与STSE相互联系的新资讯,了解热点。总之,所选取的知识点要突出体现中学化学的主干、核心知识,要能够将核心知识、方法要素和培养的学习能力较好地整合在一起。本例在铁的化合物中选取亚铁盐、铁盐和高铁酸盐作为复习(问题设计)的知识点,一方面,亚铁盐、铁盐是两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性质和应用既能融合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测等主干、核心知识,且由此知识点设置的问题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化学思维方式和化学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热点知识——高铁酸盐虽然不是基本要求,但通过信息给予,能很好地自然生长和延伸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等知识点,巧妙对接比较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化学工艺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它纳入旨在培养接受、吸收、整合、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2.情景创设,体现应用
情景的创设应渗透“真实、有用的化学”的理念,紧密结合所筛选出的复习知识点,从生产生活的真实问题中选取素材,精心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感的实际问题情景,着力架设化学与生产生活之间的桥梁,保持适度的新鲜感,激发复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培养以化学的视角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例借助亚铁盐、铁盐和高铁酸盐的工业制备、检测和应用为载体,对知识点进行情景化包装,主要创设了三个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情景,一是从三种铁盐的工业制备引入,通过探讨生产中采取的措施、产物的定量检测方法,来复习Fe2 、Fe3 的还原性与氧化性及盐的水解等,使得在Fe3 和Fe2 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形成得到巩固的同时,还可以将反应速率、电解、实验和计算进行有效整合,培养理解、加工整合、重组迁移与综合应用的能力;二是以印刷电路板的敷制和废液处理的方案设计,引导加深对Fe2 、Fe3 的性质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认识废水处理的重要性,也是高考热点所在;三是围绕三种铁盐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处理剂、补血剂和高能电池材料),展示了实验、分析、推理、归纳和应用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元素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回到生活的脉络,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3.问题设计,重在融合
设置问题时,既要宏观上确定主线,又要微观上设计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和情景的契合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适切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睿智把控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过程,融合知识,融合方法,融合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地呈现问题。本例以三种铁盐的制备、定量检测和应用的探讨作为主线展开设问,切入点有:将铁的化合物作为载体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化学反应原理与之整合,提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和变化的理解,帮助学生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印证化学原理,优化思维品质;有意识地多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物质分离、提纯与定量检测等知识,把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设计、化学计算进行有机的融合,意在强化重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复习的综合程度,帮助学生感悟并形成物质分离提纯、定量检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沿着主线的各个环节,引出不同价态含铁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化的问题,聚焦核心元素的价态看物质的性质,既是对含铁化合物的具体性质进行梳理,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消化和反思,建构“元素观”和“转化观”等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在制备和应用中,引出探究实验,激发复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得动手操作、现象观察、交流讨论和动脑思考多维协同,谋求实验过程与知识技能的复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出示图表、数据,设置和其它模块综合程度较高、较开放的问题,留出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并打造问题链,把思考层层引向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深度,启发诱导学生的发散和收敛思维,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关注了设问与答问表征方式的多样化,有文字表述、流程图、装置图、曲线图、表格数据、对比评价、离子方程式和列式计算等,培养敏捷、准确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和规范学生以化学用语简洁、准确表达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旭琴.知识问题化 问题情景化——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化学教学,2014,(7):45-47
[2] 王云生.王云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陈明.旧题新编 别有洞天——化工流程题素材的再利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52-55
[4] 白建娥,何彩霞.论促进学生“元素观”发展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1-6
关键词:问题情景;铁的化合物;问题式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11
为了克服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笔者尝试打破模块的界限,进行优化整合,将所需掌握的主干、核心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创设成实际情景下的问题,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视角发生转变,意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养成问题意识,借助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努力引领学生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和分析原有的知识,主动参与到重新建构对原理、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和透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训练、促成学生反思与提炼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化学学科观念,同时感悟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能力实现自主整合与提升,打造二轮复习的高效课堂。现以“铁的化合物”课题为例进行问题式复习中问题设计的探讨。
一、问题的设计及其意图分析
二、问题设计的反思与启示
1.知识筛选,突出核心
基于二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教学时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和《考试说明》,结合学情,对特定课题内容所涉及的众多知识点进行梳理、筛选,淡化或忽略有可能考但又是学生已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整理分析近年的高频考点,确定重点;全面诊断学生思维过程和解题障碍,明确难点;归类学生的认知偏差,瞄准易错点;辨析学生对概念、原理的模糊理解,掌握易混点;广泛搜集化学与STSE相互联系的新资讯,了解热点。总之,所选取的知识点要突出体现中学化学的主干、核心知识,要能够将核心知识、方法要素和培养的学习能力较好地整合在一起。本例在铁的化合物中选取亚铁盐、铁盐和高铁酸盐作为复习(问题设计)的知识点,一方面,亚铁盐、铁盐是两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性质和应用既能融合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测等主干、核心知识,且由此知识点设置的问题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化学思维方式和化学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热点知识——高铁酸盐虽然不是基本要求,但通过信息给予,能很好地自然生长和延伸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等知识点,巧妙对接比较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化学工艺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它纳入旨在培养接受、吸收、整合、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2.情景创设,体现应用
情景的创设应渗透“真实、有用的化学”的理念,紧密结合所筛选出的复习知识点,从生产生活的真实问题中选取素材,精心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感的实际问题情景,着力架设化学与生产生活之间的桥梁,保持适度的新鲜感,激发复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培养以化学的视角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例借助亚铁盐、铁盐和高铁酸盐的工业制备、检测和应用为载体,对知识点进行情景化包装,主要创设了三个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情景,一是从三种铁盐的工业制备引入,通过探讨生产中采取的措施、产物的定量检测方法,来复习Fe2 、Fe3 的还原性与氧化性及盐的水解等,使得在Fe3 和Fe2 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形成得到巩固的同时,还可以将反应速率、电解、实验和计算进行有效整合,培养理解、加工整合、重组迁移与综合应用的能力;二是以印刷电路板的敷制和废液处理的方案设计,引导加深对Fe2 、Fe3 的性质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认识废水处理的重要性,也是高考热点所在;三是围绕三种铁盐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处理剂、补血剂和高能电池材料),展示了实验、分析、推理、归纳和应用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元素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回到生活的脉络,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3.问题设计,重在融合
设置问题时,既要宏观上确定主线,又要微观上设计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和情景的契合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适切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睿智把控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过程,融合知识,融合方法,融合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地呈现问题。本例以三种铁盐的制备、定量检测和应用的探讨作为主线展开设问,切入点有:将铁的化合物作为载体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化学反应原理与之整合,提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和变化的理解,帮助学生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印证化学原理,优化思维品质;有意识地多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物质分离、提纯与定量检测等知识,把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设计、化学计算进行有机的融合,意在强化重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复习的综合程度,帮助学生感悟并形成物质分离提纯、定量检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沿着主线的各个环节,引出不同价态含铁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化的问题,聚焦核心元素的价态看物质的性质,既是对含铁化合物的具体性质进行梳理,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消化和反思,建构“元素观”和“转化观”等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在制备和应用中,引出探究实验,激发复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得动手操作、现象观察、交流讨论和动脑思考多维协同,谋求实验过程与知识技能的复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出示图表、数据,设置和其它模块综合程度较高、较开放的问题,留出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并打造问题链,把思考层层引向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深度,启发诱导学生的发散和收敛思维,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关注了设问与答问表征方式的多样化,有文字表述、流程图、装置图、曲线图、表格数据、对比评价、离子方程式和列式计算等,培养敏捷、准确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和规范学生以化学用语简洁、准确表达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旭琴.知识问题化 问题情景化——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化学教学,2014,(7):45-47
[2] 王云生.王云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陈明.旧题新编 别有洞天——化工流程题素材的再利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52-55
[4] 白建娥,何彩霞.论促进学生“元素观”发展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1-6